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正略管理评论,是正略咨询旗下的公众号。以“洞悉-让世界更简单”为使命,以读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从思想、视野、品性、经营的逻辑与方法等维度展开内容。察宏观大势,析经营规律,评管理之道,论卓越之理。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不负光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医  ·  《中医药-桂枝》ISO国际标准发布 ·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 2019-08-19 21:00

正文


作者:正略咨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

组长:张文德、于洋

组员:张晨琳、龙延、戴军东、蔡荣伟

王浩、王淮松、李绍拓、赵煜辉

指导专家:赵民、刘非、崔玉莲、邓明时

来源:正略咨询(ID:zlzxwx)

本文系正略集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上述来源号获得授权



目前,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整体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以及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化商旅、金融产业等的协同发展。 正略咨询认为,第一产业合作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理应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题中之义。



粤港澳大湾区一产现状



01

从产业总体格局来看


粤港澳大湾区一般分为湾区西岸、东岸以及港澳地区。 目前,西岸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装备制造业+农业为主。 东岸主要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以新兴产业+高科技为主。 沿海则为生态保护型产业带。 同时,东岸、西岸、沿海城市群加强联系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产业结构。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总体分布

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


02

从第一产业比重来看


正略咨询研究发现,除肇庆外,湾区城市一产(第一产业)占比较低(≤10%),港澳两地一产几无增加值。 一产比重从湾区核心城市向外缘逐步增大。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三产比重(2018年)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一产比重(2018年)

来源: 正略咨询 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03

空间分布来看


湾区南北中心轴核心城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一产占比低,两侧粤西、粤东一产比例偏高。


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空间分布示意图

来源: 正略咨询 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

模式创新探索



01

产业发展平台及方向创新


大湾区自上而下积极开展高质量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创版块。


2019年4月,广东省召开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研究部署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1.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2.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举措。


3.立足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战略“新引擎”。


4.强化农技推广,争做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引领者。


基于此,广东联合农业农村部打造全国性农业创新开放平台,成立广州科创中心,围绕生物种业、功能农业、智能装备等核心产业,集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集聚和培养等功能为一体。


深圳“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现代种业、生物农业、生态创意、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等都市现代农业,全面提升供给保障水平、发挥农业生态涵养功能、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激活农业发展活力。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第一产业比重接近为零,耕地却超过4000公顷,从业人口约4000人,蔬菜自给率不足2%,粮食基本靠内地供应。 近来,香港政府推行了新农业政策,追求现代化与高科技农业现代,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中来。


澳门作为国际著名旅游中心,同时作为葡语系国家平台,以旅游休闲服务业为主导,几乎没有第一产业存在,为真正从根本上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凭借在高校、人才流通、国际吸引力等方面的优势,与大湾区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



澳门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新模式

来源: 正略咨询 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02

技术创新


在科技先行的大思路下,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手段,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建设。


5G助力新农业。 广东联通与广州科创中心共建5G智慧农业实验室,围绕农业精准种植、病虫害实时高清监控、农作物长势分析、农业装备实时互联、农产品安全溯源、农业生态旅游VR场景等,开展农业产业“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全链条的5G创新应用,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农业信息化创新。


生物技术检测食品安全。 第九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科技创新公司小鱼科技应用获诺贝尔奖的荧光蛋白技术,采用活体生物,实现食品毒害物质的快速检测、筛查,用生命反应是否安全,并在广东农业厅牵头下,和农业行业龙头开始对接合作。


“互联网+”助力粮食仓储。 佛山顺德粮食储备库,引入“互联网+”,使得粮食物流、管理、保粮实现全程智能化与信息化,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粮食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互联网+”技术引入粮食储备


03

“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战略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和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探索“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打造出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村镇“精而美”,制度“活而新”城乡多元生态。


总体思路: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和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贯彻实施乡村振兴。


发展模式: 以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活力,创新乡村消费,实现城乡互动。 以企业和地方合作,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形成“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


目标形态: 美丽乡村建设、农旅文康特色小镇、各类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区等。


“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战略框架

来源: 正略咨询 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其中,农旅融合是当前主要发展形态,正略咨询整理了三种模式: 一是以种养为基础的业态延伸,二是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为核心的旅游配套和产品设计,三是满意体验为主线的服务运营。


农旅融合三种发展模式

来源: 正略咨询 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

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 都市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形态。 港、澳、深、广等中心城市,结合城市发展空间特点,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引领产业智慧升级。


趋势二: 技术创新驱动。 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在种养、病虫害防治、实时监控、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产业链环节,实现技术升级。


第一产业技术创新应用示意图

来源: 正略咨询 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趋势三: 资源协同平台建设。 自上而下建立跨区域、跨职能协作平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融合。


广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 正略咨询 数据整理自公开资料


趋势四: “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新模式。 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活力,致力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区等多元生态。


美丽乡村建设。 以当地政府为主体,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与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乡村自给经营。


特色小镇。 政府或企业作为主体,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主体文化作为小镇灵魂,构建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空间载体。


田园综合体。 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农业产业园区。 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组织机构。



正略集团推出全新专题【粤港澳大湾区】,从 科技、 金融、贸易、文化、人才等维度入手,全方位解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趋势和机遇,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企业入驻提供助力。


往期回顾: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发展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 发展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发展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制造业发展特征和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 消费升级的基础和趋势研判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变革研判




区域/园区/开发区/平台公司 服务 六大产品




平台公司三至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三步走解决平台公司在发展战略方面遇到的相关难题,调研、分析、研究、研讨、规划、实施一体化开展,保障战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园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系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优化园区/开发区招商引资软环境,优化园区/开发区人事、财税、审批、执法、运营和投融资体制机制,为园区/开发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软性条件。

园区/开发区三年(或五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园区/开发区三年、五年总体发展规划,系统构建总体战略定位目标、产业发展战略、综合发展战略以及战略保障体系,确保园区/开发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