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圈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运营,第一时间推送顶级学术期刊摘要、前沿研究成果、精彩讲座与会议报告,服务一线科研人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上海科技大学,Nature! ·  4 天前  
研之成理  ·  河南师大 ... ·  4 天前  
研之成理  ·  青岛大学:制备氮掺杂PtFeNiCoMn高熵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圈

儿童极易习得成人的社会偏见,成人的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 Psychological Science 论文推荐

科研圈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3-13 18:39

正文

成年人有意或无意传递出的非言语信息,对儿童习得偏见有着巨大影响。

 

主要来源 Scientific American

撰文  AllisonL. Skinner & Kristina R. Olson

编译 刘小鸥

审校 峰子

 

最近金球奖上的一段视频风靡网络,著名的女演员“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在终身成就奖的获奖演说中炮轰“话题总统”特朗普模仿嘲笑残疾记者。


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模仿残基记者科瓦列斯基。来源:youtube.com

这件事要回到美国大选时:特朗普在一场竞选活动中夸张地模仿了残疾记者塞奇·科瓦列斯基(Serge Kovaleski)的肢体动作。科瓦列斯基是美国《纽约时报》杰出的调查记者,曾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不幸的是他饱受关节弯曲的困扰,关节失灵行动不便。


当然特朗普极力否认此事,甚至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称科瓦列斯基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记者”。但他表现出的非言语信号却是另外一码事。


非言语信号传递偏见


那些非言语信号能够传达出强有力的信息。最近一项研究认为,儿童会通过观察周围成年人的非言语表现而捕捉并习得对他人的偏见,即使是这种偏见没有像特朗普表现的那样明显(相关论文信息见文末)。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成年人对一个人表露出负面的非言语信号,比如绷着脸和用不友好的语气说话,同时对另一个人显露出正面的非言语信号。四、五岁的儿童从旁观察成年人对人的不同表现,不久之后,儿童便表现出了同向的偏见,更喜欢那个收到正面非言语信号的对象。


这表明,儿童对周围成年人传递出的“喜欢谁而不喜欢谁”、“哪位是‘好人’哪位是‘坏人’”这类线索十分敏感。换言之,即使成年人没有明确教导儿童,儿童仍可以捕捉到这些偏见,这表明成年人的非言语偏见能够影响周围儿童的社会偏见。这也意味着,儿童不仅留心我们说什么,同样会留意我们如何传达出偏好性。


当然,我们能提出诸多理由说明,这种习得过程对儿童是一种合理策略。当一位母亲不给邻居好脸色,可能是出于好意,也许是希望孩子避开这位邻居。但研究认为,儿童会把偏见“推进一步”——他们不仅会对这个个体产生偏见,还会把偏见扩展到这个人的朋友(即被描绘为同类人的那些)。这一过程或许也为发展出社会、种族等更大的群体之间的偏见奠定了基础。

 

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抛开实验研究,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接收到更为复杂的信号,就像特朗普一边在行动上模仿嘲笑科瓦列斯基,一边又声称他很优秀。语言或行动,究竟哪个更重要?


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领导的研究(DOI: 10.1177/0146167208322769)中,他们让一位白人儿童观察一位白人演员对一位黑人表现出非言语偏见,同时传达出友好或中立的言论。研究人员随后调查了儿童对黑人的态度,发现儿童似乎忽略了他们听到的语言信息。无论儿童是否已听到白人演员有关这位黑人演员的正面或中立介绍,他们对这位黑人演员都表现出负面的态度。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后续研究中,儿童不仅对这位参与实验的黑人产生偏见,甚至对未曾谋面的黑人同样产生了偏见。

 

成年人更应谨言慎行


这些都意味着什么?儿童观察他们世界中的成年人,以此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但也会以此推断应该喜欢接近谁,而又应该讨厌远离谁。当儿童看着他们周围或电视上的成年人传递出非言语偏见,他们接收这种信息,顺便学会去思考并认为“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好”,甚至会更进一步,认为“一些族群比另一些族群优秀”。


研究认为,我们会无意识地通过非言语行为将我们自己的偏见传递给儿童。作为成年人我们更需要谨言慎行,并开始思考对孩子的言传与身教,毕竟我们抱有的偏见态度很可能会被我们的孩子习得。

 

主要来源: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mind-guest-blog/how-kids-catch-our-social-biases/?WT.mc_id=SA_FB_MB_BLOG


查看更多分领域论文推荐,就到

www.keyanquan.net

也可提取下方二维码


 



论文基本信息


【题目】“Catching” Social Bias - Exposureto Biased Nonverbal Signals Creates Social Biases in Preschool Children

【作者】Allison L. Skinner, AndrewN. Meltzoff, Kristina R. Olson

【刊期】Psychological Science

【日期】Feb. 01. 2017

【DOI】10.1177/0956797616678930

【摘要】Identifying theorigins of social bias is critical to devising strategies to overcomeprejudice. In two experiments,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young children cancatch novel social biases from brief exposure to biased nonverbal signalsdemonstrated by adults.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is hypothesis. InExperiment 1, we found that children who were exposed to a brief video depictingnonverbal bias in favor of one individual over another subsequently explicitlypreferred, and were more prone to behave prosocially toward, the target ofpositive nonverbal signals. Moreover, in Experiment 2, preschoolers generalizedsuch bias to other individuals. The spread of bias observed in theseexperiments lays a critical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way that socialbiases may develop and spread early in childhood.

【原文链接】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956797616678930


阅读更多


▽ 故事

· “高被引学者榜”引争议,高被引≠高水平?

· 2017政府工作报告:博士研究生要涨补贴!

· 吴健雄:被诺奖亏待的华人女科学家

· 一篇值得每个科研人关注的“论文”| 科研圈出品

▽ 论文推荐

· 天大、清华、华大基因4篇 Science 报道合成生物学重大进展

· 你方唱罢我登场,什么样的社交网络能维持活跃?看个体间的链接类型 | Scientific Reports 论文推荐

· 新研究探测到“藏得很深”的自旋极化 | PRL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年3月2日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年3月3日

▽ 推广

TCGA 数据库数据挖掘与探索学习班

高质量论文图表制作及美化专题学习会邀请


内容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