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ARTS-HF研究证明了非奈利酮在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改善心血管预后的疗效。然而,非奈利酮在使用早期可能会造成肾脏功能的轻度降低,这可能造成使用者的担心而导致患者停药。但是,非奈利酮带来的心血管获益是否会受到肾功能降低的影响,目前缺乏研究。近期,JACC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FINEARTS-HF研究的最新分析,探讨了这一话题。
在这项针对FINEARTS-HF的预先指定分析中,研究者分析了随机至1个月内eGFR初始下降(≥15%)与服用非奈利酮或安慰剂患者预后结果之间的关系。主要终点是总心力衰竭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在5,587名基线和1个月均有eGFR测量的患者中,有1,018名(18.2%)经历了eGFR≥15%的下降。在非奈利酮治疗的患者中,经历eGFR≥15%下降的患者比例为23.0%,而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为13.4%(比值比:1.95;95%置信区间:1.69-2.24;P < 0.001)。在调整后,eGFR下降与被分配到安慰剂的患者主要结果的更高风险相关(调整后的比率比:1.50;95%置信区间:1.20-1.89),但在被分配到非奈利酮的患者中则无此关联(调整后的比率比:1.07;95%置信区间:0.84-1.35;Pinteraction = 0.04)。相比之下,非奈利酮的疗效在基线到1个月间eGFR变化范围内是一致的(eGFR百分比变化的Pinteraction = 0.50),并且安全性(包括高钾血症),无论早期eGFR是否下降时均相似。
本研究通过对FINEARTS-HF研究的最新分析发现,在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大约有23%的患者会在使用非奈利酮一个月后出现eGFR15%以上的降低,对照组是13%。然而,在非奈利酮治疗组该eGFR的降低并不影响非奈利酮的心血管保护效果。因此,本研究提示,对于患者在用药1个月后出现轻度的肾功能降低,并不影响非奈利酮带来的患者心血管获益。换着可在严格的eGFR监测的背景下,继续使用该药物,以获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这其实和RASi以及SGLT2i的治疗情况是一样的,虽然早期存在eGFR的降低,但是并不影响这些药物的使用和疗效。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4.11.020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