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言安堂
护肤品,不仅仅要看感觉,还要看成分——三亩叔帮你解读护肤品配方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言安堂

你的脸真的有那么脏吗?

言安堂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2-02 06: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颠簸了好几天,昨天早上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面回复读者的文后留言。有一则留言看得我有点生气。



好,我们就来说说这些照相的机器是怎么回事吧。


我见到的第一台


这种机器从原理上来说是完全靠谱的。


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是在2006年年底,当时老东家从美国派来了好几个专家,研究亚洲儿童皮肤受紫外线影响的一个课题——我作为在北京呆了快十年(一直在念书)的培训生,受命陪同这几位去北京参加测试。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照相的机器,完全没有现在那些高科技机器的亮闪闪的外壳,也不是浑圆的外形,就是一台尼康的照相机(当时几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仍然是个稀罕物事),外加一些滤光片,还有很多不同角度的闪光灯。


小朋友们被妈妈抱着,戴好墨镜,端端正正地坐在相机前面,嘁哩喀喳一通闪烁,如果小朋友没有被吓哭的话,就能看到一系列的照片分析结果。


(以下有一些科技词汇,不明白的话不要紧,后面会有说明)


这个相机能够给出什么分析结果呢?


首先,一张普通的高清晰度照片,【可见光】下的,和普通照片的区别是分辨率非常高,纤毫毕现,毛孔啊痘痘啊都非常清楚(当然,小朋友们是没有这些问题的)。 这个照片主要是存档用的,到时候可以调出来做比较。


其次,一张紫外照片——这个有点吓人。据我所知,有一些鬼片的场景,就会用【紫外光】滤光片来拍摄(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紫外光的)——我们的身体中有一部分是能够吸收紫外光的,所以看起来整张脸斑斑驳驳,颇有些灵异感。 这个照片主要是分析皮肤是否有炎症


然后还有两张照片比较难以理解。一张叫做【平行偏振光】,一张叫做【交叉偏振光】。这两张具体的技术细节涉及到什么是偏振光,怎么起偏,怎么转偏,就不再啰嗦,重要的是这两张照片可以 帮助我们分析皮肤表面的纹理——深深浅浅的皱纹,还有色差


不断改进的仪器


这个仪器我的印象中是老东家请了一个挺牛的希腊专家做的(当时全公司上万人的技术研究团队,能够做到distinguish scientist的人只有三个,这个希腊医生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又被联合利华把技术买过去(大公司之间的纠缠,其中还有不少八卦……)。


后来这个技术慢慢地就比较普遍了,我在几年之后的美博会上就看到了一台机器,原理非常类似,但是长得就比我第一次见到那种机械怪兽的感觉要温和得多,看起来完全没有理工男气息了。



她们给出的分析结果是这样的。



稍稍翻译一下,第一张图是皮肤的不均匀性,第二张图是皱纹,第三张图是皮肤Texture(这个词我斟酌半天,没有敢翻译),第四张图是毛孔分析,第五张图是紫外线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做炎症分析),第六张图是皮肤颜色变化(斑点),第七张图是皮下血管分析,第七张图是油脂和导致痤疮的微生物分析。


怎么样,科学吧?


滥用


当然,后来国内的一些朋友也看到了这个机器,于是各种各样的借鉴参考,这种东西也就越来越便宜,很多专柜也就装上了一些简化版。


大家仔细看看上面的那些图,前面四张大家都能看懂,后面的呢?


于是各种各样的解释就出现了,什么螨虫啦,什么铅汞啦,什么pm2.5啊,什么彩妆残留啊。


各种奇妙的说法,总而言之——吓唬你,让你买她们家产品。


对策


对策很简单,你就那么安安静静地让她拍一张照片。


然后等她说完(如果你有空的话)。


然后你请她自己也来拍一张,按照同样的顺序来分析一下她自己的皮肤如何。


然后,你就暖暖地看着她。




有一个人,生平第一次看见电灯,仔细研究了很久,斩钉截铁地对旁边的朋友说:“这盏灯的灯油是从那条细细的线里流进来的!”


有一个北方人,第一次到南方吃到菱角,觉得非常好吃。旁人问他:“这东西你们那边有没有?”这人答道:“当然有,前山后山,无处不是。”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美白 | 痘痘 | 黑头 | 敏感 | 孕妇 | 面膜

甘油 | 洁面 | 螨虫 | 保湿 | 激素 | 成分

毛孔 | 防晒 | 抗老 | 刷酸 | 防腐 | 隔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电磁阀的选型、维护与应用
8 年前
中国好文章  ·  川藏线为什么有大量避孕套和卫生巾?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