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想不同才会做不同,从OPPO和锤子的发布会说起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0-21 17:00

正文

这两天的上海特别热闹,10月18日晚上罗永浩三个小时单口相声刚刚讲完,10月19日就是华为海思的媒体沟通会,紧接着晚上就是OPPO的秋季新品发布会。

智能手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也都拿出来浑身解数。锤子M1其实已经脱离了罗永浩的特立独行,有点小米和乐视的味道,代表互联网手机风格。华为是正统的大阵仗,而OPPO则坚持自己本分和产品理想化的风格。

从市场看前两年互联网手机风光,最近一两年则是OPPO增长最快。不同的思路差在哪,从发布会沟通会其实就能看出端倪,想法不同,做法自然不同。
一、互联网手机的做法
中国手机的互联网风格是小米带来的。简单的说,就是用pc的思路卖手机,把手机拆开了告诉配置是什么,消除信息不对称,然后低定价销售,抢夺市场份额。

小米是这种风格的发起者,小米的成功引来其他厂商的跟进,有的是整体跟进,有的是子品牌跟进。于是,在小米之后,我们看到了无数小米风格的发布会。

我用了最新的骁龙xxx处理器,安兔兔跑了xxx分;我用了xxx内存,速度提升xxx;我用了xxx闪存,可以存xxx张照片,xxx分钟视频;我用了xxx屏幕,对比度多少,色域多少;我用了xxx摄像头,媲美单反……。

当内部硬件比完了,就是304不锈钢之旅,陶瓷后盖……

堆砌完了配置,开始堆砌工艺,都比完了,最后我卖xxxx的低价,你们快来强吧,xxx万在xxx秒内被抢光。

第一个用的天才,但是第n个用的就是笨蛋了。


这种思路下来,产品很快同质化,骁龙大家都能买啊。所有技术都不是你自己的。


你能卖得对手都能买,你能用的营销手段对手都能用。

最后就变成了比价格,比宣布,有量但是不赚钱。

到了最后,能做互联网手机的大都找了靠山和财源,魅族找到阿里,大神并入360,乐视自己就能忽悠钱。

有意思的是以前唾弃这种方式的锤子也变成了它曾经讨厌的样子。互联网手机的套路锤子M1的发布会都学过来了。不仅令人唏嘘。
二、华为的做法

华为和其他手机厂商不同的是,其他厂商是采购组合,只能在小技术上有所突破。而华为在通信领域积累多年,有海思能设计芯片,它是可以做上游技术的。


华为的市场是跟进性质的,除了有钱有资源,执行层面不错,没有太多可说的。


但是华为的技术是国内厂商中独一无二的。在通讯方面,华为有最多的资源可以优化自家产品的表现。运营商的基站是华为卖给它们的,怎么优化信号,没有人比华为更明白了。

华为的基带芯片是自己设计的,手机端的信号自己完全控制。其他厂商是配合运营商,配合上游的高通,mtk。华为是一个闭环,从信号发射到接收全部掌控,华为的信号如何能不强。

同样,华为的芯片是自己做得,手机用户的需求反应到手机终端其他厂商只能软件优化,无力改变上游厂商的成品。而华为是完全自己订制的,gpu强一点弱一点,用几个核心合适频率拉到多少,用什么工艺,isp模块怎么搞,音频模块怎么搞,华为自己说了算。

这种优势让华为的产品能够具备一些特殊的优势。以技术和实力压人,这是华为的做法。

但市场上同类产品实在太多,华为最近也打起了代言牌,甚至还赞助了娱乐节目,亦步亦趋的学着OPPO、vivo,结果如何?


还真不好说,华为能让消费者打开口袋买它的手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华为的技术,而技术带来的优势如何转换成吸引消费的动力,也是一大难题。

三、OPPO的做法
同样是发布会,OPPO就和互联网手机截然不同,OPPO先不说手机,先说自己的价值观是本分,先有价值观再做产品。

在产品上,OPPO不是技术导向,去堆砌最新的技术,也不是像华为一样去突破核心技术,而是一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为需求研发技术。

OPPO这次搞拍照特色,在提前了解到imx398详情的情况下,我一度认为这个特色会是噱头。因为从原理上看,OPPO在保持厚度的情况下,无法进一步提升画质。

而OPPO的发布会不谈硬画质(标准光线下拍标准模版测试),而是谈需求痛点。用户最大的痛点不是拍标板没有单反解析力高。而是日常拍照模糊,弱化差,夜景差。

ok,我的技术就对着痛点研发。模糊是因为没对焦,没对焦的原因是对焦慢,物体快。OPPO就和索尼联合研发对焦快的cmos,再加大光圈多进60%的光线。对焦快了,出片率高了,用户的体验就是不模糊了。

OPPO的技术去拍标准测试没用,但是对用户有巨大的体验提升,这是OPPO的思路。

按照这个思路,提升夜景,OPPO没有用大cmos,而是大光圈,多帧降噪(这个是一加最早采用),光学防抖提升曝光时间,问题也解决了。OPPO的夜景方案也是测试没用,真正拍起来体验提升巨大的方案。

用户核心,技术工艺都为了用户体验服务,不求测试好看,只求用户感觉好。对比OPPOr系列几代产品的背面,每一代OPPO都努力尝试新工艺改进外观,改善手感。这些小地方的努力提升第一眼,第一手的感觉。而技术上并不需要多高。


不管配置,一切从用户体验出发,技术为了配合体验,这是OPPO的风格。其实,有传统路线的厂商都有这种风格。


但同时OPPO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来看,它并没有做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非它不可的改变,在智能手机这场厮杀愈加强烈的战争中,它也没有什么必胜的武器,稍显平庸,起码从外观上,并不让人惊艳。

而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人眼阙值已经临近,我们的眼睛也渐渐麻木,所以在拍照上要搞出彩,越来越难。OPPO的下一代手机,亮点在哪?真的很难想象。
四、三种思路谁更有前途
在智能手机的普及阶段,或者说快速发展阶段。OPPO,华为的思路是不行的,小米的思路是对的。因为技术进步快的阶段,新旧产品体验差异巨大,没有慢工出细活的时间。优化再好的200万像素摄像头,也要被普通的1300万碾压。小米路线是对的。

所以前几年小米发展飞快。

而当硬件进入过剩期,配置优势不能化为体验优势的时候,OPPO的优势就显露出来。OPPO的p10能比小米的骁龙820卖得更贵,而且销量更好,事实充分说明了OPPO路线在换机阶段的正确性。

OPPO路线的缺点是高价低配无法占领互联网市场,OPPO的优化虽然出色,但是硬件有其极限,遇到实打实的高负载需求,体验就下来的。所以无法满足有高性能需求的用户。

华为路线是实力碾压,自己可以探索上游技术,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线上线上都做,几乎没有太多弱点。不过没有短处也就没有长处,在线上荣耀的销量比小米差一些,在线下,华为的渠道营销广告也不如OPPO。华为全面,实力强大的,但是特长并不突出。

从目前看,最佳路线,应该是OPPO和华为的结合体,OPPO的需求为核心,技术服务的思路在加上华为的技术实力。

OPPO的快速对焦cmos是和索尼联合研发的,而OPPO如果有华为的技术实力就有可能自己独家研发,这种竞争力会多恐怖?

目前,能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做上游深度研发的厂商目前只有一家,它的名字叫苹果。未来,我们希望能有几家中国厂商也进入这个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