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券商中国
致力于提供最及时的财经资讯,最专业的解读分析,覆盖宏观经济、金融机构、A股市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等财经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四十条资本  ·  山东夫妻开了2800多家金店,要IPO了 ·  19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爆了!19天17板!累计涨幅超300%!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以前直接公布股票账户余额变化其实更准参考网页 ... ·  4 天前  
功夫财经  ·  王健林,被30年的好兄弟坑了 ·  6 天前  
不跪的世界  ·  我来补一些今天发布会应该有的数据 ·  6 天前  
不跪的世界  ·  我来补一些今天发布会应该有的数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券商中国

监管层列出8个征信试点三宗罪,难怪27个月就是不发牌

券商中国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4 22:03

正文


在我国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急剧碰撞交融并产生火花的眼下,很多领域都存在“业务走在立法前”、“创新倒逼监管”的现象,曾经野蛮生长的P2P、盛行一时的金融资产交易所模式、现在乱象初现的智能投顾都是典型例子。

可就是除了个人征信。央行对待这个涉及数亿国民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与保护的领域,慎之又慎,自前年1月5日公布了首批8家试点名单后,到现在27个月过去,硬是不发牌。要知道,这八家试点机构的背景,分别是国内互联网公司、金融评级公司、大型民营公司中的翘楚,也就是说,央行完全不被商业主体裹挟,哪怕牌照的发放对于这个领域看起来再“时机成熟”。

对于一些呼吁“先放行后监管”的市场声音,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在日前的一个征信研讨会上直接否定这个策略,并直言“这会成为笑话”。监管的态度由此很明确了,将一切风险和麻烦要扼杀在摇篮内,一切都是规范了才放行。

最让业界震惊的是央行列举出来的原因,用首批试点里某家公司高管的话来说——“有点懵,这一棒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是,此前记者还能够通过正常采访渠道取得一些试点公司的官方回复,现在这些公司完全拒绝发表任何行业性观点、并透露任何业务上的进展。

我们来分析一下央行的表态,究竟刺到了征信公司哪条神经,又是怎么刺痛的。先来看央行“三棍棒”,即央行列举不发牌的三大原因。高度浓缩其表态,其实就是剑指8家公司的信息误采、误用以及主体治理结构不具独立性。

笔者几番了解了一下,这三点如果要整改,前两个要花极大力气,甚至完全改变信息的固有来源渠道和方式:

信息采集环节,这8家公司必须在提取所有信息的时候,获得个人客户的授权,而且是特定用途的定向授权,不能一次授权反复使用客户信息;

信息使用环节, 这个环节的整改其实从前年某家公司的机场快速通道营销事件、社交平台“圈子”事件,就已经让参与主体有意识地规避营销和客户回馈意味过重的信息使用行为。现在的争论点是 ,目前征信信息使用的范围主要有四类:信贷、商业(批发商或零售上的赊销决策)、雇佣、其他(市场调查,债权处理,动产、不动产鉴定)等,而有业界人士揣摩监管表态,认为目前征信信息不宜步子迈太大,前期应该还是主要用于信贷领域,后期随着成熟度、合规度拓展。

最难的是监管提出的“主体独立性”。 这个“独立性”包括股权关系、治理结构、业务务和风险建模的独立。现在的症结在于,这8家机构从一开始成立到划入试点初期,一直就是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的,不少业内人士对“如何做到股权独立”这点十分疑惑,都直言不知道将通过怎样的途径(如引入其他第三方股东等大动作)来实现。而治理结构其实跟股东结构关系巨大,前者决定了后者。至于业务和风险建模独立性,这两点记者得到的反馈是,这也是央行此前多轮验收的重点,但征信公司拒绝透露是否达标。

除了上述央行指出的问题外,不得违规泄露、主观贩卖个人客户信息,已经是老生常谈,在此不再赘言。

这三棒子打下来,征信公司似乎从主体资质到业务开展,一下子遭到了几近全盘的否定。监管甚至反过来还告诉8家公司和想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公司,要分清楚个人征信服务和个人数据服务的概念。说白了,不是所有的交易数据都是征信数据,只有服务于金融领域的才是。看起来整整两年试点期,征信机构取得的成果被央行官员一系列表态“一觉回到解放前”。

多么悲伤的消息。

所以8家机构一无是处了吗?那也不是。一家知名的、使用了8家机构中某家征信数据的信贷类机构高管告诉记者,现在使用该司的征信数据的动力还是很足的。如果试点机构提供的数据是人行征信、金融机构征信、企业贸易征信、公权机关(行政和司法机关等)没有的,那么该信贷机构就将其列为信用参考;如果提供的是已有的,就将其列为反欺诈参考。 总而言之,还是有价值的。

此外,他还透露了很关键的一点:使用这些试点机构提供的数据,对获客也是起到正面推进作用的。当然,这就又绕回了,试点机构依托的公司主营商业生态圈这个点上。看起来是个难破的悖论。

总之监管会不会最终在实践中妥协、还是强硬到底让试点机构合规化到底,这个结论没有人敢下。但是对个人征信信息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民高度讨论,并且越来越多的信贷类机构已经正在完善自己的征信数据来源,是一个好的势头。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