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日闵行
发现闵行、共享闵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发布  ·  逛公园、赏灯会......DeepSeek邀 ... ·  昨天  
上海本地宝  ·  2025上海元宵节6个庙会/市集推荐 ·  2 天前  
今日闵行  ·  危险!危险!危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今日闵行

先文来后七宝,哥上清华妹读北大,这样的故事你想听吗?

今日闵行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9-05 18:03

正文

闵行报记者 崔松鸽 丨文


盛景超

七宝中学2013届高三(1)班毕业生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2013届建31班

以615.5分的成绩摘得当年闵行区中考状元


中学获奖:

各学期七宝中学一等奖奖学金

2012化学奥赛 上海市 二等奖

2012数学TI杯三/二等奖

2012/2013上外杯英语竞赛三/二等奖

2011古诗文竞赛市三等奖

高中阶段大小学科奖项共40项左右

其他如校优秀学生共10项左右


大学获奖:

新生奖学金

大一下学期学业优秀奖奖学金


盛新琳

七宝中学2017届毕业生

考取北京大学英语系

曾任职务:

校团学联主席、宣传部长、校文化宣讲团成员


获得奖项: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4—2015恒源祥文学之星 一等奖

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市三等奖

2015年上外杯高中英语竞赛高一高二组 市二等奖

2016年上外杯高中英语竞赛高三组 市二等奖

2016年上海市青少年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大赛 市二等奖

2016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二组 市优胜奖

2014学年第一学期校“优秀学生”称号

2014学年第二学期校“优秀团员”称号


其他经历:

钢琴十级

《中文自修》“今日星辰”栏目刊登文章

绘制第10、11届校狂欢节纪念明信片、书签

宣讲:新生军训基地、《新民晚报》、香港李嘉诚中学、台湾建国高中

参与:闵行区第一届中学生领导力论坛、上海市示范性中学主席论坛、市学联第十六大代表大会等


这是兄妹俩,都是先文来再七宝,然后一个清华、一个北大 。尽管“开挂”的人生无需解释,“学霸”的家庭也难以复制,但丝毫不影响“普娃”的心中也挂起一盏明灯。前几天,兄妹俩和爸爸一起做客闵行电视台“修齐讲堂之成长故事‘学霸’有话说”,一起来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修齐讲堂之成长故事“学霸”有话说



何为学霸:互相指认对方为学霸


“我喜欢画画、钢琴, 感谢父母深谙、发现、培养、呵护孩子的兴趣 ,这成为未来人生选择的一大因素,高中阶段担任校团学联主席、宣传部长、宣传委员、课代表,困境中的思考和学到的东西都是我人生的财富……”,细腻沉静的妹妹一开口,就显得似乎比同龄孩子要成熟些。2017年高考,她从七宝中学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北大英语系。


妹妹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同样喜欢画画的哥哥,4年前也是从七宝踏进了清华大门,目前在建筑系就读。今年暑假,兄妹俩的精彩表现,让亲友们津津乐道,父母也感到非常自豪。但有意思的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学霸”。“ 真正的学霸用功又聪明 ,我虽成绩很好,不是所有事都会用功”,盛景超认为妹妹才是“真学霸”: 聪明、勤奋,不管喜欢不喜欢,只要科目里的都会学好


但他马上遭到妹妹“反驳”:这个仅仅高中阶段这样,“ 聪明应该是全领域的聪明,我哥哥差不多是这种类型的 ”,因为他“高中功课,文理工科,基本没出现偏科”。


兄妹俩谁都不认为自己是“学霸”


对于兄妹俩的相互“吹捧”,一直不语的爸爸一语中的:“一个刨根问底,一个非常认真,妹妹认真的程度远超哥哥,弥补了一些不足”。



如何学习:方法、心态、思维力


不管“真假学霸”,总有自己的“独家秘笈”。盛新琳说,她高考时适逢改革,但 无论怎么改,学习的本质没变,一是方法,主要靠自己的摸索和实践、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之间的借鉴,二是心态,它直接决定你是否能正常发挥出实力,三是环境,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要 ,在她的成长中,家庭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最好”,她认为, 不同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不一样 ,高中学习是稍带功利的广泛的不精深的学习,大学阶段选定转业后是高强度大密度的接触学科,还可以根据兴趣选修。


清华建筑系的哥哥认为思维能力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对于如何才能学习好,哥哥更强调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的语文数学物理,知识本身很多都忘了,但思维方式、逻辑方式甚至人格,到了大学依旧用得着”, 随着对世界认知的逐渐掌握,你会发现万事万物是联系在一起的 。你会慢慢发现这些知识,如建筑学、城市学、社会学,跟我们吃饭走路坐车学习紧密联系,他举例说,上海的城市结构、居住环境、城市绿化、公共交通是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制度和教育体制、高铁也都有关系,“ 当你的思维能力变得很强大时,面对事物时就能挖掘到更深层背后的原因 。”




“晚餐文化”:心灵的“助推器”


孩子作业多、大人工作忙,大概是目前很多家庭的“新常态”,能让全家在一起的大概就是晚饭了,他们也非常珍惜“晚餐时间”。爸爸说, 孩子有事更多听他们说,开心的、不开心的,不开心的说出来就结束了;遇到困难,给他些引导,小孩想法跟大人不一样,没有方向性错误,尊重他们的看法,一旦做了决定,就要对这个决定负责


据说妹妹学钢琴到四五级时很辛苦,纠结要不要学,最终决定让她自己做,坚持到初中考完了十级。“将来未必搞音乐,做一件事,选择了就要做好。”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爸爸在节目中


爸爸说,哥哥心态放松,妹妹会给自己压力,刚升高中也焦躁过,这时要多花时间听他们的想法;孩子自觉很重要,压力化为动力,但也不要给自己不切实际的压力。


从文来到七宝,一直在哥哥的光环下以“盛景超妹妹”的角色出现,这让盛新琳多少有点不舒服,“大家也不是故意的,但我是独立个体,高中好些,目标很清晰,短期就是考大学,也促使我往积极的路子上走”。爸爸说“ 孩子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时,我们就拖拖她的后腿(不要给太大压力) ”,最终妹妹调整得不错,“ 人在应激状态会有更好发挥,压力过多会起到反面作用 ”。


妹妹说“晚餐时间”让一家人的情感得到交流


不过盛新琳认为 这个所谓的“晚餐文化”其实很日常 ,“让我们感到情感的重要性,一家人在一起,有时也会谈谈旅游规划, 很多家庭都能做到 ”。




成长做人:君子“和而不同”



兄妹俩令人艳羡,但在爸爸看来,“优秀不光是学习成绩,做人以及对人的尊重,从高中大学到社会,都是关键。”哥哥引用乔布斯的名言“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来表明对知识和人的态度。



他说,面对知识要严谨求解,面对人要谦虚平和,“ 好为人师会影响到理性思考判断和对事物的认知,面对陌生的社会现象、跟自己的认知不一样时,我们经常会反驳排斥。接受新的知识、接纳不同经历的人,才能让自己长进 ”。


盛爸爸其实也是货真价实的“学霸”


爸爸将其归结为“和而不同”:“不光是尊重老师家长同学,甚至尊重看起来比较无知的人,从不同的人那里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将来走向社会,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容纳别人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可能是创新的源泉


“天天问为什么,答不出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其实盛爸爸也是货真价实的“学霸”,大学毕业后在英国留学7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新加坡工作,近20年前回国,目前在某跨国企业任总经理。在那个还没有“学霸”的年代,内地考上大学的比例约3%,出国留学当时全国只有几百人。


妹妹高三时在第十二届感恩节开幕式上发言


家庭成员意见向左时,哥哥说,“我们脾气都比较好,比较理性,对不同事的接受程度较高; 不是说我们会认同它,而是会问为什么不同。认知完成后纳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你会发现没什么是痛苦的,哇,很振奋!我认知到了新的东西。




妈妈去哪?生活读书一样重要


当天妈妈没到节目现场,除了是学校班级论坛的积极参与者,妈妈在教育方面也有一套,“寒暑假妈妈有要求,做家务”,盛新琳说,他们的成长除了学习就是掌握生活技能,“ 很小时就要做家务,扫地、洗碗、叠被子,用这种方式赚零花钱,妈妈在墙上贴表格,完成一项打勾,每项家务有不同价格,通过这个我们达到了一定的财务独立 ”。


“小学初中每月固定几块钱,自己写点文章赚点外快,充饭卡、买零食、买文具、漫画书”,靠着做家务,兄妹俩收集了一整套《柯南》。哥哥的花销较单一,直到初高中基本上都是充饭卡,“周末见到校服的基本就是我”。读大学后,爸爸每月给2000元,1500都花不到,他觉得“买衣服、看电影、吃饭,都很开心,但都不能带来乐趣。”


优秀并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成绩好,做人才是从学校到社会都要修炼的


赚得不多,但兄妹俩赚了钱都想着爸爸妈妈。暑期学校安排哥哥到香港实习,一个月6000元,用掉3000,爸爸说,“香港回来给我一大叠,他不知道怎么用”;妹妹心细,一次写文章赚了200元,给爸爸妈妈买了礼物。“过段时间买支笔给我,我生日总是有礼物”,“小棉袄”让爸爸开心不已,“ 两个孩子都比较自觉,金钱方面家庭不是很拮据,也不怎么控制,鼓励他们该花的还是要花,见老师、长辈带些东西,这是应该的。


9月份就要进入北大学习,历来认真的妹妹说除了英语还考虑修个二外、双学位或辅修一门应用性学科;在高手如云的清华,一向谦虚的哥哥说感到“压力比七宝中学实验班还要大,系里同学三分之一用功,三分之一聪明,三分之一又聪明又用功,没法跟他们比……”


修齐讲堂不仅充分发挥价值引领的示范效应,而且更好地跟市民的各种需求进行对接


猜你喜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