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冬天的长白山,你值得“拥有” ·  3 天前  
地理蹊  ·  闲话地理 | 猪突猛进,失控的野猪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巍巍昆仑山——“万山之祖”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大美吉林:演绎冰火交融的绝美之歌 ·  4 天前  
地理蹊  ·  高考地理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大航海时代 — 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3-10 06:29

正文

  哥伦布的航海基因并非全部源自于意大利,毕竟在外洋探险与在地中海航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在非洲大获成功的葡萄牙拥有非常丰富的航海文化,里斯本也成为了欧洲的航海中心。在开启东方探险之旅之前,哥伦布曾移居里斯本十几年,并通过参与葡萄牙的航海行动,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值(并一直试图说服葡萄牙支持他的计划)。由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葡萄牙错过新大陆的发现的确不是失误,而是一个战略选择问题。
  在大历史的层面观察从古希腊人到哥伦布的航海之路,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从内海(地中海、黑海)到外洋沿岸航行(西非),再到横穿大洋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欧洲人积累了相当的航海经验。比如通过观察海上飘浮的植物、海鸟的飞行方向,哥伦布认定他所期盼的陆地,实际位于既定路线之向,并随之调整了航向。公元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终于踏上了美洲的土地,由此也牵扯出了一个个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缘标签:拿骚、加勒比、古巴、牙买加、海地。。。。说熟悉,是因为应该很少有人没有听闻过“加勒比海盗”的名字,尤其是在强尼•德普成功演绎过几部以此为名的系列电影之后。说到陌生,是因为除了那些在海盗题材作品中出现过的地缘标签之外,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熟悉它们的位置,以及在历史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过不要紧,随着哥伦布的探险之旅,接下来将有足够的时间和历史事件,帮助大家补一补这一区域的地缘知识。
  先来看看,即将等待哥伦布发现的是一片什么样的陆地和海洋。大家很容易在地图上发现,在北美大陆与南美大陆之间,因为半岛和群岛分割形成了两片半封闭的陆间海: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对比大家熟悉的东亚的情况,二片海区的地理位置、结构,与渤海-黄海有些类似,只不过由于地理、历史原因,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的地缘政治关系,要远比渤海/黄海复杂的多。

  总的来说包夹这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的陆地分为三组,可将之归纳为:三片大陆、两个半岛,以及一个群岛。三片大陆指的是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在地理范畴里,一般会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将美洲划分为南、北两块。虽然单纯从地理角度来看,这个切割堪称完美,不过南北美连接处的狭长地理形态,及其与加勒比地区的相邻关系,使之具备了成为一个单独地理单元的基础。结合彼此地缘特点,将墨西哥及其以北的美国、加拿大归入“北美”概念;南美大陆最北部国家哥伦比亚,及其以南地区归入“南美”概念;墨西哥与哥伦比亚之间的连接区,单独划分为“中美”板块,是最合理的地缘切割法了。目前在地缘政治、经济乃至体育领域,这也是个普遍最采用的归类法。比如在六个洲一级的足球协会中,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就被打包入一个协会。
  两个半岛指的是佛罗里达半岛和尤卡坦半岛,前者位于美国的东南角,后者则是墨西哥的最东端。二者与墨西哥湾的位置关系,相当于辽宁、山东两个半岛与渤海的关系。区别在于,中国因为同时拥有山东、辽宁两个半岛而将渤海实际变成了内海,而墨西哥湾则出现了美、墨南北对峙的情况。一个群岛则指的是位于墨西哥湾东南部,与尤卡坦半岛、中美洲、南美洲共同围就加勒比海的的“西印度群岛”。这条从墨西哥湾口向东延绵至南美洲北部的岛链,内部又可以划分为三个次一级的岛链状群岛,包括哥伦布最先登陆的“巴哈马群岛”;西印度群岛的核心陆地区“大安的列斯群岛”;以及最东端蜿蜒至南美大陆北端,与整个委瑞内拉海岸线对应的“小安的列斯群岛”。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人们认为哥伦布此行的目标是“印度”。这一认知的形成背景,是大家都知道的,哥伦布错误的认为他登陆的地方是印度,甚至将包括巴哈马群岛在内的加勒比岛屿统称为“印度群岛”(后改称为“西印度群岛”,以与正确方向的印度群岛区别)。然而仔细研究哥伦布探索历程会发现,这一命名并不代表哥伦布此行的目标是印度。他在寻找的实际上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被蒙古人统治的中国。为此,西班牙王室甚至让哥伦布带上了写给蒙古大汗的国书,以期说服蒙古人和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一起,夹击处在二者之间穆斯林国家。
  当然,哥伦布和西班牙人并不知道,蒙古人在东方已经失败了100多年,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有此误解除了奥斯曼帝国阻断丝路,影响了信息交流以外,还因为此时的南俄草原还处在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基于寻找中国的目的,才使得中国的外围岛屿——日本,才成为了哥伦布计划中的第一站。只是在实际航行过程中,哥伦布的航线开始向南偏移,没有严格执行计划中的同纬度航行路线,导致其认为与日本和中国失之交臂。
  尽管基于当时的认知条件,哥伦布学习到的一些地理知识有很多错误,包括关于日本的位置,欧洲与亚洲的距离等,但通过马可.波罗等中世纪旅行者的记录,日本在中国的东部、印度在中国的南部这一位置关系还是很明确的。因此,当航线南移并发现一片岛屿时,哥伦布有理由相信,上帝将前往中国大门关上的同时,为他打开了通往印度的窗。
  事实上对于哥伦布或者西班牙王室来说,找到的是中国还是印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为这次远航加上一层联络蒙古人夹击穆斯林的政治外衣,也只是为了让整个行动变得更加“正义”,以得到教廷和民意的支持罢了。就像葡萄牙人向世人宣布,他们的黑非洲探险之旅,主要是为了寻找“普莱斯特.约翰”国王的基督教国家(然后与之联合夹击穆斯林国家)一样。至于将中国而不是印度做为这次航行的目标,无非是因为中国位于印度的东方,从向西做环球航行的角度看,应该是先“发现”中国(包括日本)罢了。
  在经济层面上,印度与中国这两个文明、富庶之地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印度出产的各种商品,如香料在欧洲拥有广泛的市场和高昂的价格。同时基于地缘位置的原因,印度对于夹击“穆斯林”国家这个伟大目标来说,也会更有价值。然而西班牙也许还需要考虑一下,如何为它与“印度”的交往也披上一层政治、宗教外衣,但做为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哥伦布来说,倒是从来没有掩饰过他的冒险,就是为了寻找财富。在自认为发现印度之后,回到西班牙的哥伦布一方面敦促西班牙履行之前的约定(哥伦布享有其所发现每片陆地的总督权,并可世袭);另一方面哥伦布战略性的调整了自己接下来的航行方向,在后来三次远航中。放弃了向北继续寻找中国的初始目标,而是围绕着加勒比海进行“印度群岛”和对印度大陆(实际是中南美洲)的探索工作。
  现在我们知道了,哥伦布的“发现”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错误所导致的。不过哥伦布本人没有意识到这片陆地的属性,并不防碍他成为新大陆的“发现者”,即使之前可能有维京人或者亚洲人,曾经先一步抵达美洲土地。毕竟只有哥伦布的“发现”,才导致了一系列地缘政治层面的重大变化。有可能让人产生遐想的一点,倒是哥伦布如果严格按照既定线路和目标方向航行,他应该会在北美的佛罗里达半岛登陆,并将这个半岛认定为日本或者中国的一部分。假如这样的话,那么哥伦布接下来很可能会在北美大陆进行探索,他所碰到的土著人也不会被叫作“印第安人”(印度人),而会被贴上“中国人”的标签。这一先入为主的认知,甚至可能导致哥伦布再发现加勒比海及所属群岛时,将之认定为“南中国海”及其所属岛屿(而不是印度群岛)。
  说起来,从所谓“印第安人”的人种归属来看,哥伦布当年要是将之称为“中国人”,倒还更靠谱一些。不过欧洲人正确认识到印第安人黄种人属性,实际要到20世纪了。在此之前喜欢用各种颜料涂抹身体的美洲土著,因其比亚洲黄种人感观上更深一些的外表,而长时间被列为单独的“红种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哥伦布更加坚信他在加勒比地区看到的是印度人(而不是中国人)。当然,哥伦布的错误认知,本身并没有对历史进程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影响(错误很快被纠正了)。即使当初为印第安人和西印度群岛打上个“中国”标签,也无非是为今天中国键盘侠们,再提供一点“政治”想象空间。在欧洲视角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被发现对象无论打上中国、印度,还是新大陆的标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够先发现这片土地。
  回到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的问题上来。一般认为,哥伦布最先发现的陆地,是位于巴哈马群岛的中部的“圣萨尔瓦多岛”,也有学者认为他最先登陆的是另一个岛屿。不管怎么说,哥伦布最先发现的美洲土地是巴哈马群岛是确认无疑的。于大历史和地缘层面来说,在这个拥有3000多个岛礁(包括700多岛屿,其中30多有人居住)的群岛中,考据哥伦布发现最先发现的是具体哪个点也没特别的意义。巴哈马群岛整体的地理位置和结构,才是它进入地缘政治舞台关键。
  与巴哈马群岛及其首都“拿骚”(这真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译名)紧密关联的名词,是很多冒险故事的主角——海盗。历史上所谓的“加勒比海盗”正是以巴哈马群岛为活动基地,劫掠往来于此的商船(包括袭击殖民点)。然而在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西印度群岛中,面积达到21万平方公里的大安德列斯群岛才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地理概念中的加勒比海,也是由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与美洲大陆围就的。身处大安的列斯北部外围的巴哈马群岛,实际并不处在加勒比海的地理范围内。
  无论是美洲的西印度群岛,还是亚洲的东印度群岛,岛屿的数量都是数以万计。尽管这当中能够提供人类生存基础的岛屿也数以百计,但有条件成为地区人口中心和地缘政治主角的,总归还是那些大岛。整个西印度群岛中最重要的陆地,是隶属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四个岛屿,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位置最西端,与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呈三足鼎立之态的“古巴岛”(今属古巴);位于古巴岛东侧,今由海地、多米尼加两国分治西东的“海地岛”;古巴东岛南侧的牙买加岛(今属牙买加);以及群岛东端,海地岛之侧的波多黎各岛(今属美国)。
  很显然,西班牙人在入主加勒比海地区后,上述四个大岛势必将成为其经营重心。也可以说,西印度群岛的主导权问题,取决于谁控制了大安的列斯群岛。在这几个主岛当中,面积最大,今天人口占西印度群岛1/3(1100余万)的古巴岛,地缘政治意义又尤其重大。我们甚至会发现,一定要为整个美洲找一个地理中心的话,身担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大西洋三大海区分割线的古巴岛,将是最合适的人选。有鉴于此,相信大家也能够理解,为什么面积仅相当于中国江苏省的古巴,在冷战时期曾经搅动整个世界的神经了。

  相比古巴岛和大安德列斯群岛,巴哈马群岛的体量就有些微不足道了。在有更多可供开拓土地的情况下,西班牙及后来在美洲竞争的欧洲国家,都没有把巴哈马群岛做为殖民重心。然而对于海盗来说,巴哈马群岛的存在却又恰到好处。这西北-东南方向延绵950公里的岛链,不仅将大安的列斯群岛的海岸线,笼罩在自己的阴影下,更是完美的封堵了进出墨西哥湾的海峡:佛罗里达海峡(佛罗里达半岛与古巴岛之间)。也就是说,以巴哈马群岛为基地的加勒比海盗们,不仅能够对加勒比海地区殖民点构成威胁,同时也能够从北美墨西哥湾地区的对外贸易中获利。鉴于加勒比海盗的故事是如此的吸引眼球,接下来我们也将对整个加勒比地区的地缘结构和历史,做进一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