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能源报
《中国能源报》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能源报

绿色甲醇船舶“失宠”?

中国能源报  · 公众号  · 航运  · 2025-03-23 08:3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甲醇船舶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前景。文章指出,虽然甲醇船舶近年来增长迅速,但由于市场担忧绿色甲醇未来供应、超预期的加工成本以及现实应用难题,订单量有所下降。文章分析了甲醇船舶应用面临的挑战,包括能源供应、加注设施、成本、认证标准、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甲醇船舶的发展潜力,并建议打造一批先行示范项目,加快标准制定和配套设施建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甲醇船舶行业增长迅速,但订单量下降。

由于市场担忧绿色甲醇未来供应、加工成本和应用难题,导致订单量下降。

关键观点2: 甲醇船舶应用面临挑战。

包括能源供应、加注设施、成本、认证标准、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观点3: 甲醇船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成本持续下降,甲醇船舶会有一个逐渐放量的过程。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可再生甲醇总产能将有所增加。

关键观点4: 建议打造一批先行示范项目。

支持在沿江地区开展甲醇船全产业链试点,打造示范项目,明确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

关键观点5: 需要加快标准制定和配套设施建设。

要加快船用甲醇燃料标准完备,建立健全检测技术和方法体系,加快甲醇加注等配套设施布局建设,形成沿江清洁能源补能体系。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甲醇船舶近年的快速增长就此“刹车”?


去年以来,船舶“甲醇转LNG”的消息频频出现。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甲醇船舶订单量仅占替代燃料新船订单的14%,而2023年这一比例达30%。造成订单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绿色甲醇未来供应的担忧、超预期的加工成本以及现实应用难题。作为全球航运业减碳的热捧方向,甲醇船舶近年的快速增长是否就此“刹车”?未来,甲醇船舶应用前景又将如何?

市场寄予碳减排厚望


过去数年,船运业致力于通过提高新建船舶建造标准、降低燃料污染物含量以及监控航行能效等方式减排,但对于减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而言还远远不够。2023年,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到2030年,国际海运业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20%,并力争降低30%;到2040年,国际海运业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70%,并力争降低80%。

燃料替代是船运业实现长期减碳目标的关键策略。 全球航运业正大力推进LNG、电池、生物柴油、绿色甲醇、绿氨,以及清洁方案组成的双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 其中,绿色甲醇基于液体形态便于储存和运输,其可再生资源的灵活生产能力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潜力,使甲醇船舶市场快速发展。2021年,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高调入场、大手笔签单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极大程度提升了市场对甲醇燃料的投资热情和关注度,多家船东纷纷跟随,不断扩大甲醇船队规模。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双碳”目标下绿色甲醇动力车船发展应用研讨会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清洁能源车船分会副会长纪永波指出:“2023年甲醇船舶订单增速最快,占比超过LNG船。2024年,包括马士基在内的船东重新选择LNG船。航运业绿色转型方向没有改变,不同场景下的最优技术路线,市场还在摸索中。”

应用面临系列挑战


船东“刹车”的原因在于实际应用的现实考量。 如何保证能源供应、方便加注是首要问题。 中旖新能源总经理曹国梁表示,长江货运运输量占全国内河航运的70%以上,绿色转型需求迫切。在实践中发现,甲醇加注设施建设滞后于甲醇船舶建造发展,供需不能有效匹配。目前,甲醇燃料加注尚无统一布局,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甲醇加注设施落地具有较大不确定性。2025年,预计将有30艘甲醇船舶下水投入运营,若甲醇加注基础设施未按计划建成投运,届时长江沿线加注能力将难以满足应用需求。未来3年还将有200余艘甲醇船舶投入运营,届时其矛盾将更加凸显。

绿色甲醇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备成本居高不下,项目产能不及预期,造成市场供不应求,且国际组织对绿色甲醇的定义非常严格,也限制了产能扩大。“全球目前没有统一的绿色甲醇认证标准,认证流程复杂且周期较长,需要企业进行大量测试和验证。而我国支持绿色甲醇认证的服务机构少,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互认不足问题。”业内人士称。

“甲醇具备化学品和燃料的双重属性,作为新生业态,尚未纳入政府认定的燃料范畴。”曹国梁指出,甲醇燃料与化工品在岸基储存、输送装置管理等方面差异较大,缺乏可供借鉴的示范案例。同时,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安全监管体系。

在关键技术可靠性、耐醇腐蚀性材料研发等方面还有待持续攻关。 据曹国梁介绍,我国适用于内河船舶的甲醇发动机研发起步较晚,主要为1000—1800kW中速机,适用于内河大中型船舶,其他功率产品大多处于研发阶段。功率谱系不够完整,无法满足多样化船型需求,需进一步补充实船验证的实际运行功能中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数据支持。

打造一批先行示范项目


整体来看,甲醇船舶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成本持续下降, 甲醇船舶会有一个逐渐放量的过程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凯指出,在大多数船型中,甲醇是总体拥有成本(TCO)最低的可再生燃料选项之一。预计2025年,全球开工和投运甲醇项目总产能约370万吨,2030年全球可再生甲醇总产能在700万至1400万吨。 甲醇燃料在全球航运业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曹国梁建议,支持沿江地区,相关企业围绕甲醇船全产业链开展试点,打造一批示范项目、代表船型和典型航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组织开展内河行业“双碳”目标与路径研究,明确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以及不同阶段船舶碳排放标准与甲醇等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的占比。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要加快船用甲醇燃料标准完备,建立健全检测技术和方法体系,准确检测和评估绿色甲醇各项指标,如可再生能源比例核算,生产碳足迹精准计量,提高国际互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快甲醇加注等配套设施布局建设,形成沿江清洁能源补能体系。”曹国梁表示,要系统分析长江航运甲醇燃料的需求与供给问题,充分利用现有水上加注设施,通过功能拓展和设备更新等方式,合理布局一批沿江甲醇燃料加注站点。谋划一批综合补能站点,强化资源整合与综合效益,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文丨本报记者 卢奇秀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编辑丨赵方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