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网络热词无疑是人工智能(AI),从围棋界“终极人机大战”,到金融机器人在高盛德勤的应用;从腾讯Dreamwriter解放新闻编辑的双手,到亚马逊无人售货点……AI技术让工作的速度、效率和质量指数级提升,大咖们纷纷预测若干年后人类的大部分工作将被机器取代。
人类与人类创造的“AI”之间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会取代人类,或是解放人类?这是一场零和游戏?还是一场共创的盛宴?未来的世界,人类究竟会怎样多元的生活,与自己、他人、科技和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的智能是否也会像AI那样继续升级进化?人类的学习场景,会有哪些本质的演变?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场景明确、规则清晰、产出固定的任务被AI 机器承接后,留给人类的空间是开放和跨界的无限可能。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被誉为心理学界的哥白尼。他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依据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智能”的概念,详细逐一地描述了人的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
笔者大胆预测,AI如果有智能,更多的会是数字逻辑语言智能,在既定场景、既定规则、既定产出的情况下可以极大提升效率,但是AI取代不了人类在复杂场景下从零到一的创造,也体会不到音乐之美,拥有利他之心以及人类宏大的情绪光谱带来的彼此连接之幸福感。但需要警惕的是,人性之天使和魔鬼面,如何更好地与AI科技相处。
在无限延展的科技助力下,未来的组织大多会智慧通达,合纵连横,而人的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以及由此产生的集体智慧,能否继续驾驭科技如庖丁解牛已不可知。令人扼腕的是,今日人类的学习,被科技手段“碎片化、即时化、浅层化”。潜心沉浸者少,上下求索者少,大都纠结于猎奇拼凑、说文解字、训诂器量。
我们应如北冥之鹏,畅想未来时代的敏学捷行,畅想真正纯美的学习之境,畅想每个学习个体、团队和组织“心脑手”之合一,以千人千面的法门,体悟各自生命的功课和通往此境的万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