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和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灼见

她是名校高材生,短暂一生为30万亡灵奔波!让全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现在她的纪念馆开馆了

灼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09 22: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

她是美国人,

出生在新泽西的第二代华裔。

是名校的高材生,

先后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家庭幸福,婚姻美满。

张纯如本人

1994年12月,在一次展览上,

她第一次目睹了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

顿时感到无比愤怒。


更令人悲痛的是,

在西方社会,

他们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

知道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

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

二战期间,

日军在金陵这所古都犯下怎样的暴行。


有人还在不遗余力掩盖和扭曲这段历史,

而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

竟然没有一本提及这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

身为一名在美华裔,

她感到需要自己去捍卫国家的历史。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

她四处奔波,

沉浸在无尽的史料里,

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

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

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她顶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

在《南京暴行》的写作过程中,

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有时还遭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


南京大屠杀》英文版封面


南京大屠杀》中文版封面

1997年11月,

《南京大屠杀》在美国出版,

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语出威廉·柯比,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

本书的序言也是他撰写的)

轰动世界!


被日军绑在椅子上遭受酷刑的女孩


日军空袭南京,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图片均为《南京大屠杀》一书中张纯如收集

她的名字叫张纯如。

她被称作南京城的女儿。

遗憾的是,

由于长期遭受抑郁症的折磨,

2014年11月9日,

张纯如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

结束了生命,

年仅36岁。




(二)

昨天,纯如回家了。


2017年4月8日,

在她祖籍所在地江苏淮安的古淮河北岸,

张纯如纪念馆开馆。

张纯如虽然出生在美国,

但她关心祖国的历史文化,

她短暂的一生写的三本书都和中国有关,

《蚕丝:钱学森传》《美国华人》《南京大屠杀》。

她常常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张纯如纪念馆建立在淮安有如落叶归根。

在纪念馆开馆前夕,

张纯如的父母还特意赠送给淮阴区委、区政府一块匾额,

上面写着14个大字:

“弘扬正义传美德,情系侨胞爱无疆”。


张纯如父母图片


两位老人清楚地记得,

纯如最喜欢的座右铭是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名言:

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历史覆辙。

“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有未来的和平”。



“中国人要像犹太人一样,

让全世界记住这段历史。

现在重要的不是沉湎于悲痛的过去,

应该向前看,

继承她的意志,

完成她未了的心愿。”


(三)

前天,

中国南京在Twitter上发布了纪念馆落成的消息,

许多国外的网友,

开始重新关注南京大屠杀,

关注这段不可被否认的历史。


▲一位来自日本的网友评论称南京大屠杀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国外网友在Twitter上的评论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感谢张纯如的付出!



—THE END—


MORE
延伸阅读

◐◑ 《人民的名义》折射婚姻百态:你的婚姻是哪一种?

◐◑ 董卿转型制作人首秀,21年主持生涯仿佛回到起点,精心打磨的《朗读者》带来了什么?

◐◑ 朗读者江一燕:皮相的光鲜最多数年,优雅和安宁才是一生的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