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古彩是景德镇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装饰技艺,是一门独特的装饰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对于古彩的渊源,历来有几种说法,各有所言。对此,您有何见解?
戴荣华:
古彩的起源比较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早在汉代时期,就发明和使用了以铜、铁为着色元素的低温铅釉,并用于了陶瓷的装饰,后至唐代釉色不断地丰富,就有了唐三彩。到了宋朝,磁州窑的“红绿彩”,首开了用毛笔蘸釉料在瓷面上彩绘的先河。我认为,古彩的形成,主要经历了红绿彩、斗彩、五彩,再到古彩几个阶段。
五彩形成于明朝,有人认为明五彩就是古彩,我觉得要分开。明五彩有红、黄、紫、绿、蓝五色。前四种颜色是釉上彩,而当时没有蓝色,蓝色主要依托于釉下青花经高温烧成,有釉下的成分,是釉下釉上相结合,有斗彩的因素。
明代五彩的装饰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康熙年间,形成了一整套的釉上装饰方法和彩绘手段。色彩方面,由于创造了釉上翠色(古翠),从而代替了五彩中的青花蓝色,从此摆脱了依赖釉下青花蓝色的被动局面,完整了古彩的基色。
为了更好地达到色彩的表现效果,于是又把五种基色配分成多种色阶,即:古大绿、淡大绿、古苦绿、淡苦绿、古水绿、淡水绿、古黄、淡古黄、古翠、淡古翠、红头紫、蓝头紫,这样不但丰富了色彩的层次关系,而且又柔和了装饰效果。另外装饰题材愈加丰富,有戏曲人物、传说故事、民间生活、山水、花鸟、草虫等等。
这时期,无论是色彩、技法、装饰形式、题材等均已达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形成了其工艺体系和装饰体系,我们把这种装饰风格的彩绘称谓“古彩”。康熙之后到民国,古彩瓷也有作品出现,虽然不乏佳作,但是被盛极一时的粉彩所掩盖,工艺上也缺少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