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戏曲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CCTV-11官方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戏曲

【独家专访】“戏曲大会”擂主张梦洁、蒋珂、赵雅博

央视戏曲  · 公众号  ·  · 2017-08-09 14: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一场擂主



张梦洁

90后高材生


我从小跟着奶奶听戏,这让我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山大学读本科时,我加入了学生京剧社团,有更多机会去了解京剧和其他剧种。看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渐渐地感受到了戏曲的博大精深。朱文相关于戏曲教育有这样十个字: 编、导、演、音、美;管、严、教、普、宣 前五个字说的是台上功夫,后五个字说的是台下功夫,想要做好戏曲,这十个方面都要做到专业的培养。我认为戏曲传承需要真正有情怀的年轻演员和爱好者。当务之急是如何把戏曲推广给年轻人,以一种 不屈尊、不迎合 的恰当方式。 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不应该完全为了迎合受众的“不懂”而自降身价



这次比赛我结识了非常多的朋友,特别是戏迷前辈,比如骆文敏老师,在赛前还会把她带来的资料书给我看。我非常感动的地方在于,他们这个年龄的人,见到我们年轻人来参加比赛、传承戏曲文化,都很激动。 戏曲大会让不同年龄层的戏迷们感到”一见如故,三生有幸“。这 是一段快乐的旅程。 在未来,这样的机会对我而言可能越来越少,完全出于兴趣,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全身心投入。



第二场擂主



蒋珂

90后昆曲演员


我是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在外人看来,我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能够体会。曾经有一段时间,好像所有人都觉得我不适合唱戏,那段时间自己也很苦恼,纠结要不要坚持下去。前辈们的成就、自身的期许、戏迷的期待都给了我很大压力。但想来想去,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压力应该是一直都会存在的,不管是学习的时候,还是进团工作之后,既然昆曲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昆曲,就不要轻易放弃。慢慢努力,总会有改善的。



这次参加《中国戏曲大会》, 最大的惊喜是结识了很多年轻的“同道中人”。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昆曲,但昆曲艺术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年轻的昆曲从业者,一方面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向老师们学习,努力将我们的传统经典传承下来,这是昆曲的根。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多 利用新的媒体渠道去向年轻的朋友们介绍昆曲之美,让大家接触昆曲、爱上昆曲,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领路人”。



第三场擂主



赵雅博

1米8的理工票友


我在青海长大,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医生,虽然家里没有戏曲从业者,但他们都是戏迷。小时候有几个戏迷经常到我家走动,叫我一起唱着玩,学着学着就喜欢上了。那会儿好奇京剧为什么会有男性表演女性角色的情况,就很努力地学唱,直到现在都喜欢听旦角唱腔。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艺术团京剧队,工青衣。我们曾在音乐厅表演《珠帘寨》,因为个子比较高,一米八三,演二皇娘的时候,加上旗头和花盆底,一共快两米三,上台惹得观众哄堂大笑。清华毕业之后,演出会少一点,主要是在一些晚会或者是公司的活动上,没有成本大套的演出,主要是演个折子,唱一小段儿,也很过瘾。



这次大会录制期间,我接触到了许多戏迷朋友,晚上常常聊到三四点,第二天录影都顶着黑眼圈,即便这样,每个人都是相见恨晚。



我认为戏曲发展可以走两条路,一类是传统的“一桌二椅”,让资深戏迷继续感受戏曲真正的古典美;另一类可以像越剧《陆游与唐琬》, 浙江小百花做得非常好,他们 充分地运用舞台资源,在 题壁《钗头凤》那场中,用了撒花、灯光、音效各种舞美效果。 我们两条腿都要走,这种先进的、运用高级声光电设备的演出形式,可以吸引不看戏的观众走进剧场




《中国戏曲大会》

8月6日——8月12日

连续7场  每晚19:30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金融读书会  ·  【FICC工作笔记】2017年4月17日星期一
7 年前
潇湘经略  ·  刚刚,我花249元买了1克黄金
7 年前
FM93交通之声  ·  三岁半的孩子为妈妈下厨房,感动……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