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荣说
说旅游,说品牌,说策划,说古论今。 谈读书,谈生活,谈工作,谈天说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文悦读  ·  马斯克给自家大模型取名Grok,妙在哪里? ·  昨天  
每日英语  ·  中国文化 | 打树花(Dashuhua) ·  19 小时前  
恶魔奶爸  ·  美容院,毒害了多少中国女人! ·  昨天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荣说

先进思想 :引领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生产力

小荣说  · 公众号  ·  · 2018-05-22 09:44

正文

时代在发展,多元又充满生机的产业在不断地迭代和蜕变。无论是文旅融合体制机制的创新,还是新业态的交融衍生,亦或是多平台的多元链接、理念创新等, 都是在发展之路上审时度势的探索,这条路没有一劳永逸,只有日新月异。


以“共享·共赢·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暨产业资源链接博览会即是一场嘉宾云集、智慧碰撞的盛会。现场嘉宾从各个角度集合了对文旅融合的发展和思考,昭示着文旅新时代下行业智慧的力量,以及这个朝阳产业迸发出的张力。

01

标乡村振兴要激活农民主体性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发展乡村旅游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提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谈到创造出乡村旅游蜕变奇迹的袁家村。2017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3.8亿,村民人均村收入十万元以上。


袁家村由最初贫弱的“空心村”一路逆袭为如今网红级别的“最美乡村”,其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发展路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按照袁家村课题组组长望峤的话来说, 袁家村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恢复了乡村生活。 他指出,“袁家村的成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来讲,就是它恢复了乡村生活;从乡村建设的角度来讲,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了,走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袁家村的乡村振兴。”


走进“关中第一村”袁家村,你可以看见一幅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古朴典雅的小巷,两边店铺、作坊林立,恍惚有穿越时空之感。淳朴的民俗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味道,满足了每一位到访游客的“乡愁”情节。“全民皆兵”,每位农户自己经营着老字号,乡村、村民、村里的生活,真实又浑然天成。


袁家村始终以农民和村民为主体,这一点和其他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迥然不同。 “村里会有老人们过来吹拉弹唱,游客们就会喜欢过来观看。老人们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进行表演,没有人要求、限制他们,唱完了,累了就聊天喝茶。”


而这就是最本真的乡村生活,就像袁家村至今还有的驴拉磨民俗,拉磨的必须是农民,驴其实很难养,但只有他们熟悉驴的秉性,知道怎么去喂养照顾,而不让它生病。他接着补充道, “民俗是城里人做不了的,因为他们没有乡村生活经验。”

除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生活的恢复之外,袁家村另外的重大创新就是成功的将农民组织在起来,突破了三农问题的发展瓶颈 。“袁家村用产业对农民再组织,用合作化对利益再分配,搭建起一个农民创业平台,扶持优势项目,再让优势项目产业化,然后增资扩股,以建立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 这个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非常难。”不过,按望峤的话说,也正是因为袁家村的乡村发展始终站在农民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处境和发展,以农民为主体,才有如今的发展局面。

02

生活态是特色小镇的生命力

如今,遍地开花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波又一茬兴起,然而,要打造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文旅小镇可并不容易,“空心镇”、“鬼城”等都是踏入了“有景无市”的深坑。巅峰智业首席顾问刘锋在会上发表了《新时代特色小镇赋能创新发展》的演讲,分别从特色小镇的定位、规划、文化挖掘以及体验和运营等方面阐述了“富有生命力”的小镇建设。


刘锋提到,小镇项目的建设首先离不开的是精准的定位, 定位需要创新引领,需要找准自身特色,而且,整个小镇项目的发展建设中,定位也是会随之不断的升级演化,也更加符合每个阶段的发展功能。 乌镇最初的定位是打造出一个让游客逗留的度假小镇,后来发现单纯有度假业态对游客黏性吸引力还是不够。所以又发展出戏剧节和一系列的文艺内容,使之更富有文化底蕴。接下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植入更多的会展的内容进来,业态变得更加丰富。


定位并非一成不变,正如刘锋所说, “特色和定位,要因时因地因景而异,善于挖掘在地化的风土资本,来怎么样让它长成一棵大树,能够更好地开花结果 ,所以我们希望用经营者和建设者的心态去规划,用一套体系化的内容,使它更好地应力、落地、可持续。”


随后,便是对文化的挖掘,我们都在谈,何处安放的灵魂,“灵魂”说起来容易,往往做起来最难。很多特色小镇的建设虽说是对文化内涵挖掘下了很多功夫去钻研,可是呈现在眼前的场景却总是缺少文化的灵气和核心韵味, 很显然,文化并不是一味的呆板的仿古,也不能受其限制而思维固化。


乌镇和拈花湾都是打造出了一种极致的禅意生活主题,身临其境会真正感受到那一份匠心、精致、调性,让体验者沉浸到此情此景中, 文化加上创意塑造出意境是独特的,它可以让历史站起来,让文化醒过来。


对于这一点,刘锋认为文化是必须要把它真正的提炼出来, 能和当下的生活能够有链接和互动的关键点 ,把这种有生命力和当代活力的文化挖掘出来,来形成文化图腾。 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和我们当下的生活链接,去真正激活它。如果还能赋予它时代的精神,就更加高出一筹。

除了对文化的挖掘,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运营赋能。如今,对于很多旅游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如此弊病, 规划不为投资负责、投资不为运营负责,多方面的不匹配和错位导致失去了市场和流量。 刘锋提出,投资要精准投资,创意投资,轻资产模式应该轻资产,轻重结合就该轻重结合。把优质的资源结合在一起,灵活规划、灵活运营,规划和运营双赋能,才让小镇真正有生命力。


青旅基金总经理胡敏君同时提到, 每个特色小镇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从它的生长历程来看,是一个品质觉醒和发展培育的过程。 特色小镇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是地域文脉的彰显。打造特色小镇要从“广度”和“深度”这两个维度去打造,才能让小镇可持续的发展。

03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无论我们谈乡村振兴还是特色小镇建设,所有的旅游项目都绕不开其背后的资金运转。有统计数据表示,2013年,旅游投资达5144亿元,到2016年高达1.3万亿元。几年以来旅游业界的投资增速年均保持在20%以上,今年更是预计突破两万亿。资金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的绝对动力, “旅游+金融”的创新发展新模式,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新动力、新业态、新场景和新体验。


旅游始终是实现乡村扶贫、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帮助项目主体快速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专门开通绿色通道,以旅游金融扶贫来助力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扶贫的重要举措。


中旅总行行长游翔在会上提到, 通过不断完善旅游金融生态圈,扩大旅游对贫困人群的覆盖面,确保贫困人群从旅游中真正受益,形成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才能“真脱贫”。


他同时谈到,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依托不同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创新灵活地推出多款贷款产品给当地个体农户提供信贷支持, 可以有效促进周边小商户和农家乐环境与服务条件上的提升,帮助景区与周边商家共同打造资源联动与信息共享的良性生态圈,构建大景区的IP优势,完善旅游生态链。


由此形成上至景区所有者、运营管理商、酒店服务业、设备供应商,下至旅行社、OTA、航空公司,直至最终端的消费者,这样的一种高效的、闭环模式的旅游金融产业链。而如此 信息联动的良性生态圈不仅能为旅游项目的背后运作形成上下游的资金加持,也为打造出优质的旅游项目提供了动力与保障 ,是助力于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另外,为推动建立特色小镇、文化街区等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和改造、升级,也可以针对核心景区推出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围绕景区需求搭建旅游特色金融解决方案。针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融资目的的景区,设计多款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比如对于初创型、成长型景区,通过设计了基金股权融资、投贷联动的金融服务模式;对于成熟的景区设计了智慧旅游+融资的服务模式,以及收益权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打造真正属于景区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从而为文旅产业优质项目提供了有“利”支持。


在崭新的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恢复乡村生活,注重农民的主体性才能权衡各方利益,实现长久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则不能一味的思维固化,要注重与当下的时代和生活相链接才能让小镇富有生命力。不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小镇建设,每一个旅游项目背后的旅游金融加持,是其推进过程中最有力的“血液”保障。


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整个行业、产业的参与者们相互碰撞,并融合出创新的发展思维; 需要相关行业企业对旅游领域新趋势、新业态与新发展积极探讨,不忘本来,自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先进思想智慧,同样是产业迸发的核心生产力。


@本文编辑 | 付萍、李洁 小荣工作室·文旅产业研究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每日英语  ·  中国文化 | 打树花(Dashuhua)
19 小时前
恶魔奶爸  ·  美容院,毒害了多少中国女人!
昨天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2 天前
改变自己  ·  咬牙才能做的事,多半不了了之
8 年前
DeepTech深科技  ·  IBM:2018年将有十亿人使用沃森
8 年前
中国历史解密  ·  武则天创造的四项世界纪录
8 年前
ZOL中关村在线  ·  HTC最新手机证明王者就要回来了!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