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鲸北晨 图/网络
聪明的人不站在自己这边,宁愿摧毁之,而不留着威胁自己。
诸葛亮跑来东吴,劝说孙权动兵。但孙权又忌曹操兵力强盛,迟迟不做决定。在吴国太的提醒下,请来周瑜为之计谋。
而周瑜早在听说曹操动兵南下,便马不停蹄前来。而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掌握东吴属下们对曹操南下的看法。而东吴大臣们也知道周瑜来的份量,无论是主战派还是投降派都纷纷前来,而周瑜不多说,让次日再议。
而当天晚上,鲁肃引诸葛亮也前来见周瑜。鲁肃这老实人迫切希望周瑜站在主战派的阵营里,以劝说孙权动兵,便主动问起周瑜的意见。而周瑜先假意说要投降,引来鲁肃的气愤,“怎可如此,江东三代基业,不可投降。”
正在此时,诸葛亮在旁边大笑,“鲁肃啊,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投降挺好的。曹操这么多兵,肯定打不赢。周瑜这投降之见,不错啊!”
诸葛亮这番言论,让鲁肃蒙圈了,不是在孙权面前已经建议攻打曹操吗?
而这也是诸葛亮激怒周瑜的前奏。而后诸葛亮以二乔送给曹操为由,完美投降曹操。这引发周瑜的愤怒,“曹操怎可如此,对我们二乔原来这么觊觎。这小乔可是我的老婆,曹操怎可如此。我与他不共戴天,明日,我就和主子建议,坚决抗争到底。”
看到这里,似乎是诸葛亮更胜周瑜一筹,
但看到周瑜向孙权提议进攻的理由的时候,会发现周瑜比诸葛亮更聪明
。
周瑜上书说,“曹操虽然是汉相,但其实是汉贼。将军因以神武雄才才抵抗曹操,而今曹操来,犯了很多忌讳。第一,北方没有平定;第二,曹操军马不熟悉水战;第三,现在是冬天,马没有吃的;第四,曹军多水土不服,生病。这一次,曹操必败。”
而诸葛亮当初只是说,军队前来,水土不服、民心不安、不熟水战这些原因,
相比于周瑜分析的原因,少了太多
。
外加上周瑜一收到曹操南下的消息,便赶来孙权这里,也有抗战曹操之意,
可知周瑜的智慧不亚于诸葛亮
。
其次,周瑜上书完孙权之后,便想着和诸葛亮商议动兵之计。而诸葛亮却十分高调地说,“孙权还没有想好要不要真的出兵,你应该和孙权再提一提曹操军马的数量。”
而周瑜一想,这还真是应该去和孙权说一下。于是,这一件事情,让周瑜对诸葛亮产生了忌讳,甚至和鲁肃商量要不要先杀了诸葛亮。
要不是鲁肃提议,“现在正值动兵,还要合作,可以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先说服他,让他留下来。”估计周瑜就该算计诸葛亮了。
而恰恰是这一点,说明诸葛亮不如周瑜。周瑜到东吴来,不说明自己的倾向,而是先了解群臣意见,而不吐露出自己的意思,不被人记恨。而诸葛亮却舌战群儒,
不仅未说服任何人,反而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这是不智。
而周瑜的智慧,还体现在周瑜与程普之间争锋。程普被孙权命令为周瑜的下属,但因自己年龄大而不服周瑜,拖病不出,甚至让自己儿子去听周瑜命令。但周瑜并无尖锐反对程普就没有及时出现来听自己命令,而是用自己用兵才华让对方满意。
但相比之下,诸葛亮基本上不论是与自己人还是其他人,都以一副自己很厉害的样子展现出来,而令他人不是那么满意。在没有立功之前,被张飞、关羽所多次嫌弃。后虽然立功,依旧有人内心不服气。
而周瑜就不一样,不会将自己的才华倾泻而出,也不会让和自己相处的人感到尖锐。
这样对比起来,周瑜将诸葛亮甩出几条街
。
而周瑜虽才思胜过诸葛亮,但站在对手的角度上来说,对诸葛亮辅佐刘备很是戒备。作为聪明人,很明白聪明人的毁灭程度是多么具有破坏性。尤其是对于诸葛亮这种表露出来自己才华特别横溢的人,一定是要自己不能用,便要将其毁灭。
于是,周瑜才将想法告诉鲁肃,看能不能透过鲁肃和诸葛亮关系较近,来做一些手脚。但鲁肃的劝告也有一定的道理,先抗曹操,让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归到东吴。
但这结果是惨败,诸葛瑾不仅没能成功劝说住诸葛亮,反而被诸葛亮劝说去到刘备处。而这很快就被周瑜知道,周瑜便知道诸葛亮是铁了心地辅佐刘备。这问题就大了,一个有智慧的聪明人,还是辅佐刘备的人,不能感化,为自己所用,那留给周瑜的选择只能是弄死诸葛亮。
可见,诸葛亮出在江东却以自己的智慧激怒对方对自己提防,此等不智之举,不见得有多聪明,反而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到这,要是您是诸葛亮的话,你怎么看待自己高调秀智慧?
推荐阅读:
《假三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