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年之前我和我的合伙人库唐·阿亚塔(Kutan Ayata)接受了普瑞特建筑学院(Pra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1]
)期刊Tarp的采访。采访从二选一的快问快答开始:比如密斯还是柯布; 木材还是石材 —— 你只能学一个。紧接着他们问道 “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
[2]
,简称OOO)”还是漠然(indifference)?
注[1]:普瑞特学院(Pratt Institute),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的艺术设计学院。
注[2]: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21世纪哲学流派,反对将人类的特权置于非人类物体之上,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在艺术和建筑界的影响这是对物体本身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盖吉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对谈到他自己对于OOO的理解。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选择“漠然”,就是站好队了,但与此同时做出选择这一举动就不可能是漠然,或者说中立的。更重要的是我并不觉得这两个立场是相对的。这场辩论起源于迈克尔和马克在log杂志上两个连号期刊上的两篇文章。在Log 第39期中,迈克尔写下《再次漠然》(indifference, again),认为有一群新一代的建筑师已经对借助技术的形式实验、可持续化发展的承诺、社会公益的道德焦点失去兴趣,而持中立态度。而在Log第40期中,马克撰文《思辨与漠然》(Speculation vs. Indifference)指出当代有很多建筑之间既不在“漠然”阵营的这边,也不在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实证主义(positivist
[3]
)阵营那边。马克举出的这些特例里面就提到了思辨实在主义(Speculative Realism)和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OOO)的发展。
注[3]:实证主义(positivism):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我觉得这两个观点究竟是不是水火不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位建筑师有意辩论,愿意在公众的关注之下开始一场学科的论战。大家互相不能达成一致,因此敢于争辩,希望通过讨论可以搞明白当下我们作为一个学科究竟在做什么——这样的勇气正是我们现在严重欠缺的。
我想侧重谈谈两位建筑师都很重视的表达(representation)和美学(aesthetics)问题,并以此作为今晚讨论的开场。我将展示几组成对的图像来激发此次谈话的讨论点,每对图像都来自今晚这两位建筑师的作品。方便起见,我就简称马克为“MFG“,迈克尔为”MOS”。我们得注意他们的作品都不是个人的成果,而是团队实践的成果。马克和迈克尔的实践多年来有数不清的雇员和很多合作项目。迈克尔和妻子希拉里·桑普尔(Hillary Sample)也是合伙人。
第一幅图像对比了两个模型。奇妙之处在于他们翘起的角度几乎一致,而且建筑体的开口处都以类似的镀边(gilded)处理。MFG的模型体量弯折却具有连贯性, 而大形之内还有许多元素争鸣。MOS的模型体块要素则零散而简朴,图面表达平面化,它们的邻置看似漫不经心但目的充分。
这组图像体现的特质足以表达两位在审美立场上的显著差异了。我们再谈谈构图(composition),因为这应该是一个能表现二人立场特点的方面。MFG的模型是一个奇异的物体,很难定义它的尺度、物质性、和那种隐隐指向机械和地质构造的感觉。但这很显然是一个精心雕琢的建筑表达。MOS则用一组似曾相识却又有些陌生(vaguely familiar
[4]
)的物体营造了一种非正式、随意的外观。经营这种效果其实需要煞费苦心,这是在用漫不经心掩饰这种努力吗?
注[4]:原文为“vaguely famili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