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越南国防部发表声明,称美国核动力航母“卡尔
.
文森”号将于今年
3
月到访越南中部港口岘港。这一声明随后受到五角大楼发言人戴维斯(
Jeff Davis
)的确认,后者表示,“卡尔
.
文森”号的越南之行,系
1
月
24-25
日到访越南的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与越南国防部长吴春历闭门会谈的结果。
由于这是
1975
年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航母首次重返越南港口,引发广泛关注和舆论、网络轰动,有评论认为,这表明“美越军事关系上升到新高度”。
但这种观点可能过分注重于单一的“节点”,却忽略了整个“面”上的问题:如果仅就“重返越南”而言,不论美国航母还是美国军援,事实上早已“重返”;而美越更进一步的军事合作则障碍重重,并不会因此次“卡尔
.
文森”号的到访而有大的改变。
早在
2011
年
8
月
13
日
,美国核航母“乔治
.
华盛顿”号就驶入越南近海,用舰载机将一个规格不低的越南政府暨军方代表团接上航母参观访问,更邀请越南高级军官登上舰桥,进入舰上综合指挥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参观访问被刻意安排在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首次较长时间(
5
天)海上试航后不到一周;早在
2014
年
10
月
2
日
,美越两国就发表克里
-
范平明声明,宣布美国部分取消对越军售禁令,“以协助越南确保海上安全”,今后“将以个案形式受理对越出口致命性海上安保及海上巡逻装备的申请”,
2016
年
5
月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军售,
2017
年
4
月下旬,美国海岸警卫队
WHEC722
“摩根索”号海上巡逻舰在退役后被转让给越南方面,这艘上世纪
70
年代在越南近海与越南军队直接为敌(舰上档案显示“越南近海巡航里程近
4
万海里
,对岸炮击
19
次,执行破坏越共军事营地任务
44
次,击沉可疑船只
16
艘,至少打死
14
名越共士兵”)的美国“准军舰”重返越南故地……很显然,不论象征意义或实际军事意义,前述美越军事合作事项,都远比此次宣布的“卡尔
.
文森”号访越更值得重视。
当然,不论美国或越南,都希望此次“
43
年后再相见”能够尽可能强烈地展示越美两国关系的亲密,以及两国在军事和地缘政治领域的“联动”:前者可借此牵制中国,用不算大的代价推进其所谓“南海航行自由”计划;后者则不无“借力打力”,利用“越美军事合作”抗衡中国在维护南海主权方面越来越强大压力。很显然,两国、两军都会借题发挥,大做文章,正所谓“上兵伐谋”。
但一次航母的访问并不能清除横亘在越美两国间、妨碍两国关系进一步走近的重重障碍:美国国内乃至共和党内对越美军事关系发展的强大阻力(事实上在这一问题上共和党内阻力一直远大于民主党内);越南南北方政治势力的矛盾,和主导越南党政军“大方向”的“北方派”对美国“演变”的担心(认真说这不无道理);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对出口主导型经济的越南构成直接矛盾……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越美两国间的军事合作,至少在目前阶段还很难摆脱“共同展示姿态”和“个案协调”的层面,实现更直接、更密切的合作。
“卡尔
.
文森”号的母港是加州圣迭戈,
2017
和
2018
年春节前后,都扮演了在西太平洋“秀肌肉”主角之一的角色,其活动范围很大,就中国周边而言,朝鲜近海、东海和南海都是“卡尔
.
文森”号特混编队及其舰载机活动和威慑的范围,朝鲜半岛危机、东海钓鱼岛争端、台海问题等远东地缘政治热点,也都和南海“自由航行问题”一样,成为这艘美国航母的“关联事务”。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待“卡尔
.
文森”号的“春季串门”,就应将之纳入整个远东地缘政治的“大棋盘”、大战略去分析,而不宜单纯在意和强调其对越南岘港的“
43
年再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