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经典
优质内容的发现者 创造者 守护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经典

你爱得悲痛活得纯真

新经典  · 公众号  ·  · 2017-08-08 07: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好奇吗?——这是谁画的?


如果你觉得无论是谁,这么单纯、甜美、清新的画风,只能出自未经沧桑的少女之手,那就错了。


这些画的创作者的确是一位女士,但她绝非未经沧桑,相反,她一生中所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有着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21岁遭遇人生第一场悲剧

丈夫自杀后仍是处女人妻


1939年,20岁的千弘(森川照相馆摄)


她叫岩崎千弘,1918年出生。


千弘在她所处的时代并不明白什么叫自由恋爱,奉父母之命嫁给并不喜欢的男人是当时很多女性的命运。这种情况下,她们对“陌生”的丈夫从反感到半推半就,直到慢慢适应,一起生活。


千弘的出嫁和那些普通女子并无二致,只是她21岁时完成的婚姻更具有悲剧性。


结婚仪式前,千弘身着换装用的长袖和服


二十一岁出嫁绝对不算晚。当时的女孩子如果出嫁晚了,就无法缔结如意姻缘,婚事上难免要伴随些负面的因素,比如对方是再婚,或者有挑剔的公婆之类的欠缺。二十一岁正是新娘的理想年纪纪。虽然对方毕业于私立大学,但他是前往“满洲”的东洋拓殖会社职员,可谓前途无量,做中产家庭女孩子的结婚对象无可挑剔。 (黑柳彻子 饭泽匡 《不为人知的爱的生涯》)

就这样,千弘顺从了父母的安排,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人。


不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他一到我身边,我就起鸡皮疙瘩”,可见不是简单的不喜欢,而是从生理上的讨厌。


他的丈夫是如何看待千弘的呢?


他从心底爱着她,娶她并不是要将她据为己有,而是真心想和她过一辈子。但没想到,千弘嫁给他之后,根本不愿意让他接近,性,千弘之所以不给,不是简单地出于一个初婚新娘的害羞,而是从身体到心理都无法配合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过,为了保持体面,他们在外人眼里,一直是幸福的小夫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婚姻有名无实。千弘的父亲发觉这其中的蹊跷,叹息“这桩婚事能维持两年就不错了”。


命运超出了人们已经悲观至极的预料。


有名无实的婚姻使千弘的丈夫心中郁结,无处排解,终于去往烟花柳巷消除苦闷。他心性单纯,不谙此道,竟然染上性病。又因为羞耻心作祟,一直不去治疗。对这件事情,岩崎千弘家的人一无所知。


千弘自己仍旧像一个少女一样,手拿素描簿和画笔,将生活中的景致移在画布上,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丈夫有多残酷,更没有意识到悲剧之手已经在向她扣门。


一天外出归来,千弘打开房门,看到丈夫在门框上晃晃荡荡,已经死去。千弘哭着跑到邻居家里。


这段往事一直是千弘生前人们避讳谈起的。她一直自责,也因此对人生意义进行了透彻的思考。后来的千弘,更多地选择去爱护别人,牺牲自己。或许,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的确容易酿出各式各样的婚姻悲剧。


千弘直至丈夫死去,仍旧是处女之身。


战争也打不断的绘画生涯


失败的婚姻可能有些人也会经历,但战争的洗礼却是少数人才会遭遇的。千弘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1945年,她在东京的家被美军空袭,夷为平地。千弘的妹妹小川回忆起当时情形是这样说的:


那时拼命逃生……我和千弘向下面的河流处逃去。到了公园,大家聚集在一起用白铁铁皮挡住自己,火焰就从我们头上烧过去。滚烫滚烫,恐怖极了。死了很多人。第二天,我们才知道一家人都还平安。房子烧得一干二净,我们养的猫也死了。它跳进了澡盆,一定是烫得受不了,妹妹说它被烧得“像秋刀鱼的骨头一样”,真悲惨。 (黑柳彻子 饭泽匡 《不为人知的爱的生涯》)

1972 年春天,一家团圆的千弘


炮火渐渐平息,环境依旧恶劣,但千弘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哪怕是去食堂,也还是要穿上浅粉红的格子连衣裙,带上米色宽檐帽,还用颜料在帽子上画上小花朵。


这样的装扮在很多人看来太显眼,长辈也劝千弘说“阿千,外面不全是好人”。但千弘认为就算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就算在最恶劣的环境里,还是应当穿得漂亮,保持人的尊严和体面。


战后,她找到了工作,在《人民新闻》当记者,立志要成为画家。《人民新闻》当时的总编辑江森先生说她画得不错。


千弘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呢?


上小学的时候。


当时同学们都称她是“阿千”,纷纷表示阿千的画好看,将来会是大画家。


毕业纪念册里,同学给她的寄语中,多提到她擅长画画的事:


阿千:


要永远这么可爱、这么乖哦。而且,将来你如果成了大画家,一定要送我一幅画。祝你永远幸福。


山城安子


岩崎千弘作品《江森盛弥先生》,1946年9月17日


另一位同学还用一首和歌描述千弘画画的模样:


左手执笔凝神思,丹青之妙唯君知。


丹青就是红色与情色的颜料,也泛指颜料,代指画画。之所以说左手执笔,是因为千弘是个左撇子。这也让很多人惊讶。更奇特的是,千弘学习书法,写毛笔字时用的是右手。


岩崎千弘早期书法作品


画画也好,书法也好,父母是把这些技能当做一个女孩子的自身修养来鼓励千弘习得的,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可以靠这二者吃饭。从德川时代流传下来的谚语“写诗作画莫如种田”依然深入人心。


但岩崎千弘的父母没有料到,在经历了婚姻失败和战乱之后,千弘心里一直惦记的还是绘画。她的绘画往往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不由自主地画。她的表妹回忆起来时说:


千弘好像喜欢画人们活动的样子,像小孩子玩耍、成年人在美容院干活之类的。她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还在画护士。(黑柳彻子 饭泽匡 《不为人知的爱的生涯》)


1951年8月1日,《信州的父母》


让父母更没料到的是,千弘竟然凭自己的爱好找到了工作。这份工作对千弘的意义远大于工作本身,这意味着她朝着独立走出了一大步。她开始按照自己的判断来生活,同时也承担起了一个女子该有的责任。而这份工作又为千弘的绘画生涯翻开了新篇章。


《人民新闻》总编辑江森先生把千弘介绍到赤松画室,在这里学习素描。他们没有钱雇模特,这些未来画家就轮流当模特。


千弘的裸体,无疑也是被人画过的。赤松画室的俊子老师回忆起来说:“轮到千弘的时候,她脱下衣服时那副害羞得恨不得消失掉的样子,让我印象很深。”


《裸妇》,1950 年10月30日

这可能是千弘参加素描会时的作品

据说她也轮流担任过模特


随着技艺逐渐精湛,千弘在《人民新闻》画的插图为她俘获了大批读者的心。


有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士来报社拜访,问:“请问岩崎千弘在叫吗?”


社里的人说:“她现在外出了,您有什么事?”


对方扭捏了半晌后说:“那个……我有个十九岁的女儿,她特别喜欢岩崎先生的画,想要嫁给岩崎先生……”


后来,在千弘的生命中的确出现过一个女同性恋向她表达爱意的事情,但因为千弘自己是异性恋者,所以这段感情注定不会发生。当时的千弘也有了自己的爱人,他叫松本善明。


1950年7月21日,新婚的松本善明和千弘


松本先生回忆说:


那是我和千弘交往日渐深入时的事有天我去她当时住的钣金店,老板娘说千弘那里有客人在,让我在外面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只见千弘面红耳赤地下了楼。我感觉一定发生了非同寻常的事,就问,“出什么事了?”原来是那个冈村民吻她了。听到这番话,我断定民女士确实是同性恋。


松本善明和千弘的婚恋在当时人看来也是非同寻常的,以现代人的眼光看,那就是流行的姐弟恋。千弘比松本善明大七岁半,但第一次见千弘的时候却觉得千弘像是腼腆的小姑娘。三十岁的千弘看上去只有二十岁上下。


因为千弘比松本善明年长,他们的婚姻遭到了松本善明父母的反对。在压力之下,他们还是选择在一起,举行了只有两个人的婚礼。


气质迥异的父亲母亲


1928年11月10日,父母出席昭和天皇即位的纪念典礼

一家人合影留念


千弘的绘画才能从何而来呢?想必和她的父母有很大关系。


岩崎千弘,


1918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


14岁学习油画和素描。


18岁学习书法。


她是家里的老大,有两个妹妹。


出生57天的岩崎千弘


三姐妹里,千弘最乖也最活泼。如果两个妹妹吵架了,千弘的态度就是谁都不帮,视而不见。这种公允的态度让千弘深受母亲的信任。


4 岁的千弘与妹妹世史子、准子


母亲是一个行动派,是个长了三头六臂的superwoman。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浪费时间”,教育丈夫和子女最多的是“不要发呆,有那个工夫做点什么不好吗”。这可能与她属于“理科派”有关。她是一位教师,取得了好几门课程的教师资格证——“修身科、家政科、体操科、园艺科”。


这位母亲在一所学校担任教师两年后,就取得了校方信任,被安排去担任舍监职务。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在我国可能不教授学业的人才会被安排当舍监,我们基本也不把这样的人称作老师,一般就叫宿管阿姨或者楼管大叔,但在日本,对舍监的要求反而更高。千弘的母亲被任命为舍监时,还不足三十岁,这足以见得她本人的能力。


与母亲这种行动派气质完全不同,千弘的气质与父亲更为相像。


父亲当时是陆军筑城总部的建筑工程师。如果把工程划分进一个艺术门类的话,恐怕属于造型艺术。日本的八幡大神殿就是千弘的父亲岩崎正胜设计的,传统中蕴含着现代感,体现了他非凡的设计才华。


和千弘母亲所倡导的完全相反,千弘父亲是一个很爱发呆的人。常坐在院子里发呆,望着前面的一条河出神。这时,千弘母亲总会说上一句:“哎呀,孩子他爸,你在干什么?”


岩崎千弘(从右往左,第二个)和家人在长野县中房温泉

1928年8月(9岁)


母亲似乎并不能理解走神对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有多重要。父亲望着河不是单纯的发呆,而是在创作俳句。


学者约翰·奈尔斯就认为,人类应该更名为“叙事人”,也就是讲故事的人。这时,走神就不能被看作是耽误正事儿的无良行为,而应该被视为一种对发明或创作有益的精神漫游。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描述自己的工作时说:“我现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意味着我正处于富有创造力的阶段,只有到事后你才会知道。我认为闲散很重要。”走神就是一种能激发创造力的重要的闲散。


《在阁楼画室中读书的自画像》1947 年前后于东京神田中村家三楼


爱因斯坦也说过,艺术和科学是逃离现实的两种形式。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科学都是通过想象跃入一个与当下非常不同的世界。走神,显然是跃入另外一个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与当下现实无关的幻想。一句话,艺术与科学的特点是:超越目前所认为的真实,去创造新的真实。


总而言之,父亲这种偶尔闲散的神游影响了画家千弘的成长。因此,被人问及自己像父亲还是母亲的时候,她总是很肯定地表示像父亲。但她母亲身上的忍耐、坚韧也让她受益终身,她说:“多亏了母亲,才有现在的我”。


儿童是她绘画的永恒主题


14岁开始的油画和素描,18岁开始的书法,都为她成为优秀画家奠定了基础。她绘画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儿童,以西洋水彩画技法为基调,融汇日本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风格,营造出柔美、梦幻的意境。



这是他画作的特点,也是引人诟病之处。她的画被指责说“太甜美,可爱过头了”。但她坚持按照自己的理解创作,给画笔下的孩子们以幸福。


千弘自己是经历过很多人生风雨的人,她对人生的理解绝非甜美这么简单。也恰恰因为她经历过人生的苦难,才更知道甜美是多么弥足珍贵,才更愿意将这份美好付诸画笔,展现在世人面前。



曾制作《风之谷》《天空之城》的日本著名导演高烟勋说:


岩崎千弘画的孩子并不只是可爱,还体现了亚洲儿童的尊严。他们那突出的额头、矮鼻梁、扁平的脸,都极具亚洲儿童特色。她的画体现了孩子的独立人格,让每个看到的人都产生强烈的共鸣。




整个世界范围内,以儿童为主题的名家名画也不在少数,比如毕加索以他的孩子为模特创作的画,高更在塔希提岛也有类似的创作,竹久梦二也有。


但像岩崎千弘这样钟情于儿童主题的画家却并不多见,即使没有模特,她也能画出10个月大的孩子与1岁大孩子的区别。9300多件作品中,留下了孩子们的各种姿态。体现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绘画技巧。



千弘的挚友,即《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在给她的信中写道:


我非常喜欢你笔下可爱的孩子们,但我并不知道他们诞生于你深切的痛苦、悲伤、孤独与烦恼之中。你热爱和平,心怀悲悯,祈求孩子的幸福。作为你的仰慕者,我要说的只有这么一句:‘你是上天选中的,为描绘孩子而生的画家。


日本著名导演山田洋次这样评价她:


在战争中度过青春年华的岩崎千弘,勇敢地直面各种各样的困难,背负着巨大的苦难顽强地生活下去。在如此艰辛曲折的生活之下,却能创作出温暖、通透的美好作品。她的作品饱含人类最本质的温暖的感性。



岩崎千弘一生渴望和平,希望全世界的孩子们都能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她一生都在为儿童创作,描绘孩子的幸福。她曾说过: “经济飞速发展的代价,就是人们逐渐丧失了内心的充实感。我打算在自己的绘本当中,画出如今已经失去的那些纯真美丽的东西。将它们送给孩子们,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为此,她很坚强。24年的婚姻生活里,丈夫没见她哭过。


1974年8月8日,岩崎千弘因肝癌去世, 今天是她逝世43周年纪念日。 她被称为日本第一位绘本大师,身后 留下了9300多件作品,留下的,不止这些,还有广为人述的她的故事。


中文简体版销量突破一千万册、影响了无数家庭和孩子的《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形象,就出自岩崎千弘的画笔。




注:本文中岩崎千弘作品均收录于《岩崎千弘经典美绘本》(全7册)


每日赠书

你从岩崎千弘的人生或者画中感受到了什么?

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选出 书友,赠送新经典新书一本。



《下雨天,第一次一个人在家》

岩崎千弘经典美绘本系列之一

〔日
〕岩崎千弘  文/图


下雨天,我一个人在家,弹钢琴、听雨滴唱歌、观察雨中的花,突然,电话铃响了……岩崎千弘和出版人武市八十雄1968 年即兴创作的这本绘本,讲述了小女孩第一次看家,从害怕到勇敢的经历,让孩子不再胆小,走向独立。绘本开创了“用图画来展开故事”的新形式,是日本绘本史上里程碑之作,也是作者和出版人合作创作的经典。



文章版权归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 本期编辑:兰川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