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CEO杨勃(阿北)在内部信中表示将从用户线和营收线两条线调整业务,计划关闭亏损或用户数量无起色的一拍一、豆瓣东西、一刻和同城票务交易等业务
财新记者 石睿 屈运栩
创立12年,上一轮融资6年前,豆瓣终于再启上市日程。财新8月5日获得豆瓣创始人,CEO杨勃(阿北)的内部信。杨勃在内部信中称:下半年各业务线启动独立预算,因为豆瓣的预期上市通道重新放回到境外,现金流会是独立预算的主要管理办法。此外,长期没有起色、或在小营收规模亏损的产品和业务会被关闭。
阿北透露,下半年豆瓣各线开始启动独立预算,管理各自的产出和成本,并逐步取代之前的Head Count管理。用户线产出的流量和资源,以内部核算的方式供营收线使用,并全部计入各营收线的核算成本。因为豆瓣的预期上市通道重新放回到境外,现金流会是独立预算的主要管理办法。
和其他公司拓展需要大量资本支持不同,豆瓣上一轮融资在6年前。2011年,豆瓣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估值4.6亿美元,豆瓣也成为当年最热的互联网公司。该轮融资领投方是此前一轮的投资人挚信资本、此外还有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财新记者获悉,2016年年初,贝塔斯曼和红杉资本已将豆瓣股份7折卖给挚信资本,挚信资本成为豆瓣控股股东。
阿北内部信显示,豆瓣正在做业务和管理线的调整,原则是业务线的目标清楚明确、决策更加独立,并减少团队之间的牵制和依赖。
业务调整具体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用户线,阿北表示,豆瓣App和主站相关的产品工作进入以项目组织工作的阶段,以App用户增长提速为阶段目标;同时成立品牌通道团队,负责微信微博等外部内容平台中用户通道的拓宽。
其二为营收线,豆瓣以“豆瓣时间”为核心品牌和团队,成立营收为目标的内容事业部,包括现在的“时间”和“视频”;以自营商品的营收为目标,成立市集相关的事业部;品牌广告、“纸书”、“偏北”以独立预算制管理,和效果广告、电影广告、商业技术一起构成大商业团队。
豆瓣时间是豆瓣推出的内容付费产品,于3月7日上线,至今已上线九个栏目。根据豆瓣官方给出的数据,豆瓣时间上线5天销售额破百万,截至4月,付费订阅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前五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其中,女性用户占60% 。
再砍业务线
豆瓣成立至今已有12年,截至2016年年底,豆瓣注册用户1.5亿,月活跃用户3亿。基于亿级用户,豆瓣商业化路径多次探索又转向。各类商业化探索中,豆瓣广告最为成功,是主要收入来源,其设计风格被业内成为“最文艺”,无论从广告的品类挑选还是设计都严格和网站风格同步。
2010年推出的“阿尔法城”,是豆瓣商业化第一次大动作。豆瓣搭建一个虚拟的城市,包括街道、街区、入驻楼的名称等都由用户提供,但产品挣扎四年未成功,2015年3月,阿尔法城下线,用户仅8万,同期豆瓣的注册用户过亿。
2012年开始,先后试水豆瓣FM的音乐电台付费,电子出版、以及电影票业务等,都是垂直行业有故事可讲的商业模式,尤其是豆瓣电影票业务,几乎和电影的用户评价体系等自然对接。但是,不想拓展团队做交易的阿北最终却将整个电影票业务卖给了团购网站高朋,而高朋的CEO林宁后成立微影时代,获得腾讯投资,接入微信,成为目前三大票务平台。
2013年,社交电商产品形态“东西”上线,用户提供推荐产品及外链购买地址。2014年年终,豆瓣推出内容精选app豆瓣一刻。2015年,豆瓣关闭阿尔法城之后推出C2C的社交电商平台豆瓣市集。2015年,豆瓣低调推出女性摄影服务平台“一拍一”。
根据阿北内部信,为了更好的管理成本,豆瓣计划陆续关闭一些长期没有起色、或在小营收规模亏损的产品和业务,包括一拍一、豆瓣东西、一刻和同城票务交易等。
2015年开始,豆瓣以成立新公司的方式拓展新市场。2015年,豆瓣成立唱片公司,整合平台上的独立音乐人辅助其对接唱片公司,办演出、开发周边;2016年,豆瓣成立影业公司,基于豆瓣阅读的IP(知识产权)变现,参与相关电影的投资和开发。
阿北在内部信中强调,豆瓣现在进入一个务实的阶段。需求和通道逻辑支撑用户,营收和成本的考量支撑商业,这两件简单朴素的事情是互联网公司的基础。
附阿北内部信:
Dear All,
过去一年多里豆瓣做了不少新的尝试,现在收获和心得都清楚起来。在这些尝试的基础上,最近陆续做了一些业务和管理线的调整决定,目的是优化分工和解决积留问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同步一下。
对进展中的产品和业务,这次调整的原则是业务线的目标清楚明确、决策更加独立,并减少团队之间的牵制和依赖。以下是其中一些较大的变化:
用户线:豆瓣App和主站相关的产品工作进入以项目组织工作的阶段,以App用户增长提速为阶段目标;成立品牌通道团队,负责微信微博等外部内容平台中用户通道的拓宽。
营收线:以“豆瓣时间”为核心品牌和团队,成立营收为目标的内容事业部,包括现在的“时间”和“视频”;以自营商品的营收为目标,成立市集相关的事业部;品牌广告、“纸书”、“偏北”以独立预算制管理,和效果广告、电影广告、商业技术一起构成大商业团队。
市场推广职能由各产品和业务线各自负责,品牌和PR继续在公司层面管理。
另外,我们会陆续关闭一些长期没有起色、或在小营收规模亏损的产品和业务,包括一拍一、豆瓣东西、一刻和同城票务交易等。非常感谢在这些项目中付出过心血的同事们,也希望大家做好对用户和合作方的沟通。
各业务负责人需要更加关注目的和结果的最终落地,而不只是努力和行动。下半年各线开始启动独立预算,管理各自的产出和成本,并逐步取代之前的Head Count管理。用户线产出的流量和资源,以内部核算的方式供营收线使用,并全部计入各营收线的核算成本。因为豆瓣的预期上市通道重新放回到境外,现金流会是独立预算的主要管理办法。
对内来说,豆瓣现在进入一个务实的阶段。需求和通道逻辑支撑用户,营收和成本的考量支撑商业,这两件简单朴素的事情是互联网公司的基础。豆瓣的价值、理念和品牌应该融汇于围绕基础的每日工作中,才能有长久的升华和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