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育项目。
突出强调超出冶金学传统研究范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原创性思路。优先支持探索性强、学科交叉特征明显的项目。
1. 关键金属元素的富集提取新机制。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关键金属元素选择性提取新原理与新方法;(2)复杂混合分散相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超常富集新机制;(3)关键金属冶金过程热力学、动力学及过程强化新方法。
2. 关键金属相似元素的分离新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关键金属相似元素分离的新原理与新方法;(2)共伴生体系中关键金属相似元素的多尺度分离新方法;(3)关键金属相似元素分离过程动力学原位表征新技术。
3. 关键金属的超纯制备新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关键金属超纯制备过程中杂质相间迁移与过程强化原理;(2)关键金属的多物理场超纯制备新技术;(3)超纯关键金属中痕量杂质检测新技术。
(二)重点支持项目。
突出强调关键金属冶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优先支持研究基础好、创新性强,有望在锂、镍等超常富集,镓、铟、锗等超纯制备方面实现突破的项目。
1. 低品质关键金属资源提取冶金新方法。
(1)针对低含量、高杂质的关键金属冶金溶液体系,创新选择性富集机制,形成低浓度关键金属直接提取冶金新方法,有效提升关键金属回收率如锂浓度小于200 ppm的盐湖原卤直接提锂,锂回收率达到80%以上。
(2)针对粘土型关键金属低品位矿产资源,创新选择性提取机制,形成绿色原位提取冶金新方法,有效提升关键金属浸出率。如典型粘土锂矿原位提锂的浸出率达到70%以上;红土镍矿原位提镍的浸出率达到80%以上。
(3)针对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城市矿产资源,创新选择性分离方法,形成废旧电池等城市矿产资源中关键金属再生新机制与绿色提取新方法,主金属回收率达到95%以上。
2. 关键金属元素深度分离新方法。
(1)针对溶液体系或熔盐体系中关键金属相似元素的深度分离,创新元素或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电化学体系设计及分离过程强化等方法与机制,形成关键金属相似元素深度分离的新方法、新技术与新体系。
(2)针对共伴生关键金属元素的高选择性分离,借鉴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与元素分离相关的原理或方法,探索共伴生关键金属元素分离的新思路,形成关键金属元素高选择性分离新方法、新技术与新体系。
(3)针对大宗金属冶金或煤燃烧过程中关键金属的高效分离,创新金属元素迁移调控等方法与机制,形成关键金属元素分离的新方法、新技术与新体系,有效提升关键金属综合回收率。如铜铅锌伴生的铟综合回收率达到80%以上;铝伴生的镓综合回收率达到60%以上;煤伴生的锗综合回收率达到80%以上。
3. 关键金属(铟、镓、锗)超纯制备新方法。
(1)针对铟、镓、锗关键金属的超纯制备,创新杂质配分调控与定向脱除等方法与机制,形成关键金属超纯制备新方法与新技术。针对电子信息用关键金属高纯材料,如铟、镓纯度达到8N以上,锗纯度达到13N以上。
(2)针对高纯关键金属中痕量杂质的分析检测,探索痕量杂质与金属的作用机制,建立痕量杂质定量分析新方法与新标准,检测灵敏度达到ppb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