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粉丝找我,叫双双。
刚坐下,她便迫不及待地说起了自己的婚姻危机。
36岁的双双在一家外企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压力比较大,领导给了更高的目标,达不到就会被叫到办公室,每周做总结都很焦虑。
即便如此,她还是像往常那样赶回家做家务,周末陪3岁的女儿上兴趣班。可是孩子最近老是闹着不想去上英语课,每次都要哄好久。
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让她快喘不过气。
她憋了一肚子的话,好几次老公下班吃饭,双双忍不住诉苦,可她说了半天,就听见老公
“嗯嗯”
几声,或者
“哦,知道了”
,然后继续边吃饭边看手机。
前两天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当时双双坐在对面,心都快冷掉了。
她想起和老公大学自由恋爱,毕业后一起攒钱、结婚、生娃、买房、养娃。
在一起已经十来年了,但以前没有这般冷漠。
谈恋爱的时候,他们什么都谈,谈彼此的感情、谈社会、谈未来和梦想。
她还记得有天晚上,两人聊着童年发生的事情,聊着周围的朋友,聊着以前经历的痛苦,竟然聊到了天亮。
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尤其是孩子诞生后,两人都变得非常忙碌。
她忙着照顾孩子,还要兼顾工作,老公则是背负着主要的经济压力,忙着升职,忙着出差,忙着加班。
两个人的聊天内容,从以前的无话不谈,变成现在偶尔谈一下孩子就无话可说了。
现在的老公,别说聊到天亮,能抬头正眼看下自己,给自己一个拥抱,或者聊个五分钟,都不耐烦。
她越想越气,忍不住一把夺过手机,盯着老公,大声说:
“
我说的你到底听见没?能不能别总玩这破玩意!
”
老公很惊讶,看着她,一下子烦躁起来:
“
我就安静玩一会手机怎么了?
再说,我不是有在听吗?还回了你呢!
每次都这样吵,工作那么累回家还不能消停一会。
你到底要我怎么办?
”
那一下双双气炸了,想到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一点都没被理解到,愤怒之下她和丈夫大吵了一架,这两天基本不怎么说话了。
我听完了双双的诉说,感受到她在这段婚姻中受到了冷落。
她委屈、她生气、她甚至有点绝望,也因此产生了对关系破裂的恐惧。
她的遭遇其实极为普遍。
有很多粉丝告诉我,她们的丈夫总是拒绝沟通。
除了不得不说的事,比如家长会谁参加、周末去谁家、物业费怎么交、谁接送孩子。
她们不明白,老公和他那帮狐朋狗友胡吹海聊,有说不完的话,为何回家就像块木头。
说多了就开始吵。
最可气的连吵架都是自己和自己吵,对方一言不发。
时间久了也可懒得诉说,他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同时,丈夫这边也常常一脸委屈。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分手男女》。
里面有段经典的吵架。
为了宴请客人,女主角下班回家,忙着煮饭,擦地,洗衣等生活琐事,男主角却在旁边悠哉悠哉地看电视。
客人离去后,女方要求帮忙洗碗盘,男主答应了下来,但还是先躺在沙发上玩起了游戏。
女主听完忍不住开始抱怨,从今天的委屈到翻起了各种旧账:买柠檬买错、袜子满屋子都是、自私的臭男人......
男友一开始沉默,说了句:“我一会去洗,先让我休息会好吗?”,然后继续玩游戏。
但随着女友的话也来越激烈,他终于忍不住把游戏放在一边,暴怒地吼了起来:
“
我就希望回家能有二十分钟休息时间;
我那么拼命不就是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这样你才可以不用每天都去上班;
我只是想他妈的一个人待会儿;
而不是被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攻击,还一直被你烦!”
听了这段话后,女主更加生气,最后提出了分手。
男主走出了家门,到酒店彻夜买醉。
这场家庭战争屏幕上持续了短短十几分钟,在现实生活里却正在被千千万万的家庭上演。
所谓的爱情,也在无数个小小的争吵中,被消磨殆尽。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有没有发现,大部分的夫妻争吵,都有这样一个模式:
女性渴望沟通,却被男性用沉默拒绝;
男性渴望放松和安稳,却总被女性打扰。
这个问题的根源,与社会分工分不开。
在长期的历史和观念影响下,男女性分工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差异,男性主外,女性主内。
尤其是在结婚后。
女性会把很多家庭的事务放在自己身上,做饭打扫各种家务、陪孩子写作业上兴趣班等等;
男性则是把经济责任放在身上,他希望自己能有个事业上的成功,扛起房贷车贷养家的重压。
导致的结果是:
双方的价值寻求不同。
女性寻求家庭认同;
男性寻求事业认同。
这里说的是大部分现有的中国家庭。
虽然随着现在女性在职场中的不断崛起,这个分工正在松动,但我们需要承认:目前大部分家庭还处在这样一个性别差异中。
在这样的认同体系中,女性并不怕付出,甚至都不求什么回报,只是渴望沟通。
她们需要通过沟通来寻求一种确认:
确认辛苦被看见,确认付出被认可,确认压力有人知道。
而最合适、最便捷的就是寻求丈夫的确认,沟通只不过是形式。
遗憾的是,因为丈夫的沉默,这种确认总是失败。
就像婴儿咯咯笑着扑向妈妈,或哇哇大哭寻求安慰时,妈妈却面无表情僵坐在那里,没一点回应。
心里除了悲伤、委屈、憋闷之外,还有愤怒。
而男性则更渴望被外界照见。
被领导、客户和同事确认,拥有养家的能力,从而感受到价值与尊严。
为了更有精力地寻求这个认同,男性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他们希望回家就像回到了安全的巢穴,借此恢复体力和能量。
对“稳定”的需要,让他们在家庭中回避冲突。
也许是因为在原生家庭看过太多激烈的争吵、也许是因为不擅长沟通的性格、也许是因为过往有过歇斯底里的恋爱经验……
在多数男性内心,沟通更像谈判,是一种带有压力、破坏稳定的冲突。
于是,他们宁愿维系表面的和谐,也不愿陷入动荡。
而这种沉默,也会激怒女性,带来更加激烈的沟通,让他更笃定沟通是一件破坏稳定的事情,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沟通了。
可能有人会说,那如果这样大家不沟通更好?
其实不是的。
说到底,男性的沉默也是一种诉说:
我需要稳定,我需要事业认可。
而女性的唠叨,也是在说:
我需要你认同我的付出,我需要被看见。
好的夫妻是互为镜子,一次次确认对方的价值,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
这并没有一个铁定的标准,也不会那么正式交谈。
大多数夫妻认可彼此的价值也是在家长里短中实现的,日复一日小的互动才是常态。
小的互动,恰恰是婚姻亲密的重要基石。
穿透语言,去听到对方内心的需求。
比如当妻子在唠叨或者边做家务边有一句没一句的诉说时,你不要以为那是埋怨和指责谁,其实她表达的是:“我的付出你知道吗?”
她是在寻求亲密关系中被确认的安全感。
比如丈夫在和你抱怨领导的不公和朋友的不讲义气等外界事件,他也在表达:“我在外面很辛苦你知道吗?”
他是想从你身上得到鼓励,在动荡的职场中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心,然后坚持下去。
一旦需求被确认,关系就没那么紧张了。
女性不再需要发脾气来索取认可,男性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可以放松下来,减少回避,去真正地看到女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