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F
最有态度的时尚,最有观点的八卦,最有期待的生活。if时尚,正能量,和你一起创造无限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权谋智慧  ·  孔子道德学说背后的权谋计算! ·  昨天  
权谋智慧  ·  孔子道德学说背后的权谋计算! ·  昨天  
群学书院  ·  春节去山西,古建筑朝圣之旅 ·  3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Stripe,早期的支付账单是创始人手工记录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F

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女孩,长大后会怎么样?

IF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3-07 08:10

正文

作者:杨熹文

来源: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ID:neversaynever30)

原题: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长大后会不会过得很糟糕?



我从小就对世界充满恐惧。



这种恐惧面面俱到,如影随形。


我从2岁时开始害怕爸妈争吵,5岁时开始怕爸妈离婚;


9岁时害怕考试失利,15岁时害怕早恋被发现;


18岁时害怕考不上好大学,22岁怕以后找不到好工作……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这恐惧一度都到了可笑的地步,我听个电话铃声心都到了嗓子眼,家里有人敲门我首先往屋里跑,有一次和我妈在街上走着,发现她一直盯着我走路的姿势,于是我竟然突然间不会走路了,我妈怒斥,“你怎么一个胳膊动一个胳膊不动呢?!”我内心独白,怕被你骂啊。


心理学家说,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教育的启蒙来源。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意识到到恐惧的力量。


我记得妈妈把不足五岁的我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车子在深夜里去找醉酒不归的我爸,我陪她穿越漆黑的街道,看地上那些小商贩留下的西瓜像是半个碎掉的脑袋,老鼠在其间上蹿下跳,年幼的我从此惧怕黑暗;


我记得妈妈在深夜里倚在床头等爸爸,只要楼梯响起脚步声她就守到门口,从那之后我开始害怕婚姻;


我记得妈妈在与爸爸的一次激烈争吵后走上了阳台,如果不是我及时赶到崩溃到大哭,也许我就再也没有了妈妈,从那之后我害怕独行,我害怕死亡,我害怕失去……


我甚至记得我上小学第一天,我得意地说着,“妈妈,我今天作业写的最慢,老师没让我扫除!”我妈二话不说,把我暴打了一顿……从那之后我害怕真相,于是我学会了说谎,我也有了不安。


恐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我的人生就是这么开始变得糟糕的。


我二年级时看黑板,视线就是模糊的了。我每天挤眉弄眼地看着老师的板书,不敢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我以为这是一种罪行,同学会瞧不起我的,爸妈是要生气的。我不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有些事并不是我的错,有些事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


等我最终怯生生地对爸妈说“可能需要配眼镜了”,我已经上了初中,黑板彻底模糊成一片,讲台上的老师都是双影的,我的爸爸第二天带我去配眼镜,测试过后发现我眼睛的近视已经达到了450度。配完眼镜的那天,我跟在爸爸的身后,脚尖不敢比他先踏出一步,那是我印象中第一次和他认真地交换情绪,我问爸爸,“爸爸,你是不是生我气了?”我爸说,“是,那有什么办法?好眼睛也回不来了!”


我在大街上用那双不好了的眼睛,疯狂地飙着泪。


我的不安全感变成了恨自己,我觉得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我的妈妈总打我,我令爸爸失望了,我的外婆和奶奶也有更偏爱的孙辈,我显得有多么多余。


我的性格非常地扭曲,做什么都带着仇恨,同时,我也非常地懦弱,我不敢说出真相,不敢给别人带来麻烦,不敢说没有准备的话,不敢比别人差,不敢和别人对立……


我的早期性格中,严重地缺乏了一种勇气,叫做“面对”,而我又因此具备了一个能力,把什么都归结为“是我不好“的能力。


若干年后,当我如饥似渴地看着大卫·芬奇的电影,我忽然明白自己为何如此热爱那些残忍的情节,原来我多么像电影中那些惨绝人寰的凶手,他们的凶狠,是源于懦弱。


后来的人生里,我总是在想,“等我”:等我再瘦一点”我就去拍照,“等我再多读几本书”就去给杂志投稿,“等我把英文说得再流利一些”就去参加演讲比赛……


所有那些我本可以做得成功的事情,我一直在下意识地逃避,我没有意识到,我的极度不自信把自己推得远远的,直至到了成功的对立面。


因此我在18-23岁之间的这几年,对任何事情的参与性都极低,我习惯了抱有失败者的心态,在每一个苏醒后的早晨万念俱灰地想,“我昨天xxx做的不好”,我没有一次想过,其实有些地方,我真的很棒很棒了。


明明想得到,却在拼命退缩,“我肯定做不好”的声音,几乎出现在我成长期间的每一个决定里,而待我发现自信的重要性的时候,看到那些与我一样平凡的人达到了梦想的高度,我无比羡慕地想,“啊,原来不完美的普通人也是可以做到的啊!“


而我已经到了毫无作为的23岁,一切都无法重来了。

2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写道,“童年记忆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观有着重要价值。原因有二:


  • 首先,童年记忆涵盖了一个人对于自己和环境的初始印象,个体第一次将自己外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综合起来考虑;


  • 其次,这是个体主观意识的起点,也是人生的起点。”


我在新闻里看到狗仔队记录的郑爽一次又一次的崩溃,发现缺乏安全感对一个姑娘的影响太大了。


大概特别缺乏安全感的姑娘都来自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家庭,记得郑爽妈妈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手握一个痒痒挠说道,家里对郑爽实行军事化管理,郑爽小时候弹琴指法稍有不对,家里人就会拿痒痒挠去打郑爽的手。(难道东北妇女都如我妈那么彪悍吗……)


看一看如今的郑爽就知道了,压力大一点就要崩溃,全世界的认可与不认可都在肩膀上担着,她才二十六岁,人们笑她有着四岁的情商,可谁知道她的不安全感让她一直在承担着四十岁的压力?


看咪蒙的书《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里面写道北大教授于长江对“虎妈”的看法,“事实上,在中国,'虎妈'是主流,这基本上还是一种中国式的苦肉计。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输不起的家长,他们在经济上处于中下层,比较脆弱,必须靠超越别人才能获得安全感。”


是的,如今的我何尝不理解,对于一个需要在菜市场与小贩计较几毛钱的母亲,一个优秀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门面。只是那些年,我疯狂地期待着长大,二十三岁时近乎冷血地离开家门,像是一个蓄谋二十年终于得逞的凶手。


我和我妈聊天,再一次揭发她曾有的“罪行”,我念给她印度宗教领袖鲁比·马尼康的话听,“教育男人,你只是教育了一个人;教育女人,你则教育了一个家庭。”


我说,“妈,都说一个母亲是一所学校,我看你不是一所学校,你就是一劳教所。”


妈妈笑。


我是不能怨妈妈的,因为她也缺乏安全感。


我的妈妈很早就结婚,在婚姻中患了很严重的情绪病,她后来跟我说起自己的好强与失落,“我毕业后就去上班了,上的班不如意,生活也不好,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见高中老师,那是曾经夸过我天才的老师,她一眼看出了我的不如意。当着她的面,我的一侧脸开始抽动,从那之后我就不想见到人了,更害怕见到老朋友。”


那一年,妈妈比现在的我还要年轻,但她以为自己已经失去了全部筹码,她认定唯一可以拿来反击现实的,是那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她要等那孩子长成一株树,用枝头去探探她够不到的天空。


在我记忆中,我的妈妈一直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仿佛人生下来就是给别人看的,我只要稍稍得意,我妈就说“你不能这样,别人该怎么想啊?!”


我多少年都活成了母亲的翻版,没有安全感,恐惧所有的目光,觉得人生过得比别人好才是成功的。


说来好笑,我活得竟然有些偷偷摸摸,我写的励志书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像自己写了一本黄书,我被问起薪水的时候支支吾吾,像是那涨了十倍的收入不是起早贪黑得来的,而是自己偷来的,我在街上遇见曾经一起打工的朋友,他问我你过得好吗,我脱口而出“勉强糊口”,当晚我就在微信上收到他的转帐,天哪,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样说……


我把自己的欲望一忍再忍,我把自己的成功一憋再憋,直到连我自己也忘记了。



想看作者如何突破自己,让自己破除这种思维模式?


可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if 鸡汤,迎接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