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往不利
投资,相时而动,方能无往不利,讨论房产,股票基金,互联网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无往不利

全民公敌泠夜辉

无往不利  · 公众号  ·  · 2021-03-03 07:00

正文




全民公敌泠夜辉




一、职场的修炼

一天,我正在玩游戏,突然有粉丝跑过来说,有人在说我胡说八道。
我也没有在意,正在决战,片刻不得耽误。
等到睡觉的时候,扫了一眼,得出一个结论:
那篇文章和我没什么关系,完全就是拿我当个引子。


但是这里面暴露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
欧生这人太可怜了。
任何一个做过管理的人,都会知道“ 每个人的悟性是不一样的 ”。
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在上岗的第一天,你的经理就会告诉你。


不要看公司里面很多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其实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岂止悟性不一样,就连最基本的责任心都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人战斗力甚至只有平均水平的2 0 %。
你看着他每天也是勤勤恳恳,但是就是不动脑子,年纪轻轻的就脑死亡了。

如果你把每个人都当做平均水平来用的话,那么你的结果就是: 任务完不成
这还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如果放宽到整个社会,那其中的差距就更大了。


为什么说他可怜呢?
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有限的职场生涯中,没有人把他当做真正的心腹。
这样的道理并没有人直接教给他。

这都是他自己悟出来的,所以他以为别人不知道。
包括流传比较广的《列兵与阶层》,你只要在职场连升 2 级,你心里就会有大概的印象,不过大多数可能表达不出来。


我倒是很惊讶,一个只有有限职场经历的人,为什么知道很多高管培训才会讲到东西?
甚至远远超出了这个的范畴,比如说管理与熵减的关系。

这里面有很多都是重金从国外引进的,价格不菲。

这说明他在不上班之后,除了赚钱,并没有放弃修炼,每天都在学习、思考。
在早期,他写了很多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没有经济利益在里面的。

这些文章就是他思考的副产品。

你知道这个事情有多难吗?
对于一个9 9 %的人来说,当你不上班,并且还赚了一些钱后,你的时间线一定是紊乱的。
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可能你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搞不好就会脱离这个社会了。

尤其是写文章这种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如坐针毡。
因为思考这件事情,对9 9 %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太难了。


二、暴富的魔法

不管你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他总是写了很多干货的。
那么,你说他靠这个赚了多少钱呢?

是的,某库,以前是多么的火啊。


当年气氛极其狂热。
很多人在微信群里面彻夜讨论,每天能刷几千上万条记录。
一个人,不管以前是干什么的,仿佛一夜之间就能成为亿万富翁,步入上流社会。

以后的日子里,就是坐在美女环绕的游艇上,天天牛排、拉菲、鱼子酱。
不,鱼子酱是不会吃的,当然不是觉得贵,而是嫌太腥了。


一个个狂的不行。

“如此的普通,却又如此的自信。”
任何一个人,穿上西装,就是“大神”,都声称有很多房子。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 5 0 套房。

因为他们认为掌握了“暴富的魔法”,发财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你去看看那些阅读量高的文章,都是什么“炒菜客的流派”、番外篇。
一些真正的干货,阅读量长期只有几千。

那个时候,你只要在房产群随便说一句话,都有人跳出来说你“以上全错”,“SB”。
你就算从经济学教科书上抄一段话,都会有人说这是欧生写的。
再这样下去,连《红楼梦》都要变成欧雪芹写的了。


所幸,这样的状况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其实大部分人只是当做“男频爽文”来看,以为自己有了主角光环。
就像穿越到古代,左拥右抱,天下无敌。
还有很多人士只是猎奇,新鲜感一过,就不再想看了。

所以,为什么现在不“火”了?
因为看起来似乎粉丝众多,其实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

这些人以为学会了之后,可以拥有像这样的“魔法”:

真正静下心来开始看的时候,发现原来“魔法”是这样的:

以前自己在哪里不行,现在还是在哪里不行。
众人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骂道:这个骗子!
然后,骂骂咧咧的走开了。


某库小密圈刚开的时候,欧某人在论坛兴高采烈的说,晚上要加个鸡腿。
典型的就是那种长期没有见到现金的人,见到一点现金就要手舞足蹈。


那个时候公号上的广告,还说接什么箱包、手表、珠宝等等高端的广告。
毕竟,一个个都是A 8 ,A9。
结果,只能沦为卖大米。

如果当时能增加“卷纸产品线”的话,可能业绩会好一点。

因为他面向的是一个生产者的市场,而不是一个消费者的市场。
只是示意,图中人物与主题无关

你要赚取大量的现金,一定是要面向消费者市场,比如说女性用户。
男性用户太多,基本等于“废号”。


欧生早期对于互联网赚钱的概率大大低估了。
事实上,有很多人,名气没他大,也不讲干货,但是赚的比他多得多。
不过,客观的说,他通过卖苦力,从单位人力上讲,效率确实比别人高。



直到今天,大多数人的内心OS依然是这样的:
不要再说那些废话了,你就告诉我,哪里的房子什么时候能涨,能涨多少?


粉丝们都希望马上就要有“神效”,一天都等不了,榨干为止。



三、不能说的秘密

再说《拜金女郎》这部小说,那完全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为什么这部小说失败呢?
因为这部小说写的太逼真,太写实了。

这离绝大部分的生活太远,以至于很多人根本没看懂在表达什么。


卖得好的小说,一定要有 爽点 ,而且要接地气。
比如这样的:

用手机号码位数已经不能形容男主的财富,必须要用身份证位数才行。(A 8 ,A9算什么,这里是A 18

男主和女主去纽约游玩,女主不小心受伤了。
男主对司机说,去 纽约第一人民医院 ,然后包下了所有的VIP病房。

男主和女主在华盛顿分手了,然后女主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男主死气白咧的求复合,并且买下了 华盛顿所有的实验小学 ,随便选。

女主想进军娱乐圈,男主花了1 8 亿投资帮女主涨了 2 .5 万粉丝 ,成为了娱乐圈的焦点人物。


你不要以为“纽约第一人民医院”这样的写法特别沙雕。
因为大多数读者脑子只有这个概念。


比如写歌,一定要这样写: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
其实我特别喜欢迈阿密
和有黑人的洛杉矶
你要是写去昆卡,鬼知道昆卡在哪里?


《拜金女郎》描写的场景,实在是和普通人的生活没啥交集。

那么,《拜金女郎》这部小说到底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对于一个穷人来说,女人要是愿意跟你,不用想,肯定不是图你的钱。
当然是嫁给“爱情”。
但是,对于一个富人来说,问题就复杂化了。


有一个3 5 岁的男网红,长得比较磕碜,前面3 5 岁都非常失败,没有一个女人会多看他一眼。
到了3 5 岁,靠做网红莫名其妙的火了,赚了很多钱,然后很多女人都跑到他那个村子去找他去了。
后台更是无数的私信。


那他现在就有一个非常纠结的疑问:
那些女人到底是喜欢他本人,还是他的流量,或者是他的钱?(真人真事)

每个女人都说爱他,不可能有人说冲着他的钱和流量来的。


《拜金女郎》一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你可以喜欢钱,但是你只能喜欢我的钱。

这是一条最基本的下限,请仔细体会这句话。
不纠结你是真心,还是爱钱了,反正也无法区分,只求你对我好。
只要泠夜辉们保持这条下限,那么富人就能和你谈合同。
这是“狐狸精” 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