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 | 雕刻青年生活
前天晚上我在熬夜听歌,一个初中同学在微信群里炸了:
“卧槽,XXX结婚了!”
那个XXX,就是我们初中的班花。
看到这条消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青春时代可能结束了。
我也不知怎么突发奇想,发了一首周杰伦的《夜曲》到群里,同时@了一下嘉爷,一个号称暗恋了班花好多年的汉子。在这首歌歌词里写着,“祭奠我死去的爱情”。
其实这首歌也是点给我自己的,后来我听了整个通宵的周杰伦。
- 来一首舒服的歌吧 -
一个人到了二十六七岁,很容易产生青春不再的危机感。在这个岁数,我们随处都能捕捉到自己老了的迹象。
昨晚得知班花结婚的消息,我发了个朋友圈说:“一个男生的青春结束于班花嫁人之时。”
底下评论里有人反问我:“那如果和班花在一起了,是不是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了?”
噢,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青春的终结本质不在于年龄,而是一个一个“可能性”的破灭。
一个男生在学生时代,多少憧憬过和班花发生点什么。但到了毕业之后,就未必还执着这事儿了。但当班花嫁人了,即意味着以前的那点念想,彻底变成了不可能事件,这时我们难免又心生感慨:
“连班花都嫁人了,我也开始老了。”
所以无论你是和班花在一起,还是看着她嫁人,都终结了“我会不会和班花在一起”这个悬念。
而一个人的青春,只可能存在于这些可能性叠加的时候,姑且把它称之为 “薛定谔的班花”。
只有在这个阶段,我们才有余地释放自己野马一般的想象力。
比如我高一的舍友B君,他喜欢重复地想象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被别的男生欺负,然后自己好跳出来惩恶扬善。
虽然这个“美好的愿望”一次也没实现,但这并不能抹灭他这份期待,成为了他情感生活的重要骨架,既可耻却重要。
记得中学时我有写日记的习惯,那时候我感情泛滥,上面记载了我许多不堪回首的“污点”。
去年我收拾屋子的时候看到了这本日记,发现里面的内容基本是:对妹子的单恋之苦,对父母管教的怨念,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幼稚的思考。
在如今的我看来,这些苦闷的心思实在太好解决了:
追女孩子不顺利,提升撩妹技术就好了啊!
对父母有怨念,那就努力赚钱经济独立。
我翻着这个日记本越看越生气,想不通这些蠢问题为什么会成为我青春期的主旋律。
后来我在上面恶狠狠地写了一句:“年轻人,你的问题是妞泡太少却想的太多。” 算是跟以前的自己划清界限。
并不是只有我觉得以前的自己辣眼,在我的同龄人里,这种想法成为了一种共识。你可以听到身边许多人说:“我真的觉得自己以前好傻逼。”
后来解开这个心结,是前段时间女朋友转发给我的一封邮件,内容竟然是我几年前写给她的,里面颇真诚地向她安利了一发我的人生理想。
附件里还有几首歌,是我自己录给她听的吉他弹唱,唯一的优点是不走调。
看着这个“撩妹组合套装”,我竟然觉得自己几年前还挺可爱的。我怀着猎奇的心情读着当时写的文字,一边和录音里的自己一起哼了起来。
也许我以前都想错了,不被过去的自己惹怒而是反被逗笑,才算是真的成熟起来了。
我想到那本让我尴尬难堪的日记里,在那个迷茫的中学时期的我,似乎也不那么面目可憎。
我当然可以说出一百条解决方案,打散我那些矫情的心心念念。但那个毫无指引,纯靠自己探索的过程,似乎让我的青年时期变得“更有乐趣一点”。
毕竟正是这个摸索过程的两端,才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我。我们的青春正是建立在幼稚的认识上,才得以触碰到更加充盈有趣的体验。
自从大学毕业以后,我认识过许多没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回忆青春不是什么甜蜜的体验,而是痛苦的自我拉扯。
无法原谅自己的人,只顾得上审视自己的对错得失,在原本丰富的回忆里只单单抽取出薄薄的一条。自从看完自己那封邮件之后,我忽然觉得可怕的并不是以前做错过什么,而是以为自己做错的事情,可以撑起自己整个青春。
就像有人暗恋了班花整个学生时代,到头来发现真实里的班花,和自己想象中的班花,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但这对于很多年后的我们来说并无不妥,因为那时的心动是真的,回忆是真实的。真正值得我们珍视的,反而是那个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个形象。
因为那个真正的人多半已经离你而去,只有回忆才是你自己的镜子,你可以从那些也许错误的想象里,拾回一些自己以前的碎片。
这些才是最后会被你认为宝贵的东西。
✎
编辑 | 神医铁托
配图 | 《蓝色大门》
配乐 | 李志 - 天空之城
▼
我们在这里
- Wechat -
勾搭尺度君:chidujun2
商业合作:765668610
谢谢你们一直在。
倘若想我,记得添加我的微信chidujun2 找我玩~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