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跪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迷人,又危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不跪的世界

中房、美股、日债都在去泡沫?

不跪的世界  · 公众号  ·  · 2025-04-05 05: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曾经三个被大家调侃的世界泡沫,正在经历不同阶段的“去化”。
中房从2021年开始,还是借用财信的这张表更直观一点——
截至2024年底,2017年入市的已经亏损(-2.7%)。算上资金成本和汇率变化,恐怕2012年的(12.1%涨幅)也不一定笑得出来。(粗算这个期间汇率贬值了17%)
美股看纳指100,最新收盘价已经抹去了2024年初以来的所有涨幅。并且还有“很不错”的下降空间。(还是太贵)
日债价格也一度回到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当然,主流叙事都是以日企盈利、走出通缩作为解释。(这也是一些聪明资金想要找日元资产避险的原因)
人们都在好奇,为什么顽固的泡沫会出现裂缝呢?
之前文章解释过,中房、美股的底层逻辑,还是在广义GOV债务(即所谓的财政支出力度)。
中美的广义GOV债务率都在2008年之后,维持在高位,尤其是中的广义GOV债务率,后来居上,增速简直像上了高速——
它“有力”的保住了GDP边际下行的幅度,但也“有力”的为未来挖了坑。
随着这个坑越来越难填,我们看到主要经济体的人口趋势发生了无法逆转的弱化。
中国几年前,开始人口总量减少,这很大部分是因为少子化,助推的就是债务。
美国呢,根据CBO(无政治倾向)的预估,不考虑移民,将在10年内开始人口总量净减少——
日本则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财政)的维持已经很疲软的生育率。
人口增量是基本面中枢的重要一环,我最近在星球po了两篇论文,都深入分析了这点——
而基本面中枢,是债务的还款来源。
不过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新增)债务是(存量)债务的还款来源。或许在20年前你能这么想,因为你还没有经历教训。
但20年后,其实已经被现实沉重打击了。
陷在狭窄思维空间里的投资者,还在考虑不同经济体的资本怎么流动,但发现似乎要找到一个“利润增点”实在太难。
于是在无自然利润增点的情况下,黄金逻辑就诞生了——
它虽然不提供利息回报,但它反馈债务的乏力,和因为债务乏力导致地缘摩擦风险的上升。
巴菲特也给关心伯克希尔持有那么多类现金资产的投资者解释——我们不是不想把现金投出去,我们每天都在研究有哪些资产可以投资,但...
至少在今年美股刀落的环境里,它还保持着正收益——
说明市场一旦理性,才会对百岁老人的忠告更加重视。
没有利润增点,对于就业市场是一个无法预知严重程度的轨迹。因为它意味着没有有效的企业资本开支。
从这个角度,特朗普所做的,无非就是在一个没有增量蛋糕的世界中,搏杀存量蛋糕的再分配。
他使用的是关税这个工具。这就是他的底层认知——世界可能不好,但美国必须阻止先着陆。
对应的是中国仍在努力扩大净出口,尽管供需失衡很明显,但——世界可能不好,但中国必须在着陆前尽量积累家底。
一般来说,一场战争意味着泡沫出清。在枪炮场景中,还有谁会去在意财富,优先级变成了生存。
而现代战争的成本实在太过于巨大,所以软性战争,类似于贸易战、经济战取而代之。
如果在软性战争中能分出胜负,就不会进一步升级。如果焦灼,全球的蛋糕不可避免的进一步缩小。
理论上科技可以成为各经济体的“信仰”,更好的科技实力,能去化债务压力,以减少泡沫破裂带给自己经济体的痛苦程度。
但科技的叙事在初期只能推升泡沫,并刺破非相关泡沫,只有当叙事变成基本面的盈利,这个预期实现时,才会反过来消解债务泡沫。
这不仅仅需要顶层设计,还需要强大的内循环要素——分配功能健全。
经济学就谈论这两个问题,怎么做大蛋糕,怎么分配蛋糕。
不同经济体的人,他们的想法会越来越“敌对”,为了各自的蛋糕;
经济体内部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想法也会越来越“势利”,也是为了各自的蛋糕。
应该说,各经济体所遭遇的问题本质,是相通的,悖论在于——维系和平的人,往往也是利益占优的人。
这很深刻。利益受损的人,往往期待巨大变革。这是历史的真谛。
意识到这一点,尽管在不同地方,投资者都应该做好风险管理,谨慎的去接落下的刀。而是应该回归到经济背后的趋势,去配置资产。
不要去从众嘲笑老派的人,老派的人往往从所谓规律中摸到了“真相”。
但也绝不要过于悲观,人的生命有终点,富、穷都一样,而怎么过好一生,才是真正的乐观,不管我们现在富还是穷,时间和健康是顶级资产。不要让情绪驾驭自己。
同样一个事物,你怎么看待它,你的情绪是不同的。而错误的情绪导致错误的情绪(输出)管道,人会因此迷失,最终困住的是自己,浪费的是自己的最宝贵的资产。
我顶气愤的,就是那些受私利驱导,并引导更多人情绪走向错误方向的人。这些人让这个世界其实变得更不美好。
写于清明节。
写于乱纪元。

财富效应?债务效应吧
房价的乱纪元还要持续多久?
欢迎加入星球——
Image

Image

Imag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