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万人关注,新榜、清博连续5个月全国公众号总排名前3
来源:Wind资讯(ID:windzxsh)综合中国日报、米筐投资、面包财经、凤凰房产、第一财经、瞭望智库等。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拥有第二个孩子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权利,但是沉重经济负担成为阻碍这一权利实现的瓶颈。中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或迎来彻底转向。
中国日报报道,中国正在调查研究鼓励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财政激励措施。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上周六的社会福利会议上表示,接下来可能探讨相关激励措施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中国自1978年正式写入宪法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或迎来彻彻底底大转向。
王培安在会上说,拥有第二个孩子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权利,但是沉重经济负担成为阻碍这一权利实现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培安称,政府正在考虑采取包括“奖励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人们生二孩。
这是高层首次提出这种措施来提高人口出生率。此前,湖南省统计局在一份报告中也建议,地方政府应向有第二胎的夫妇提供补贴,帮助逆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人口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几年前就有许多学者呼吁中国尽快改变人口政策,窗口期只有短短几年,否则将为时已晚。美国经济学家哈瑞·丹特在《人口峭壁》一书中表示,中国人口会在2025年下降,人口下降将是中国债务、房地产泡沫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中国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人口,在于改变人口全面下滑的趋势,认识不到这一点,将非常可怕。
“全面二孩”下仍不敢生:育儿成本占家庭收入近50%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并没有鼓励。但正是这一政策变化导致2016年的新生儿数量比上年增加了130多万,达到了1780万,创造了20年来最大的年增长率;总人口增长率5.86‰,创下近10年的新高。其中,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45%。
对于中国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现状而言,这是一个相当可喜的成果。
然而这并不够。实际的状况是,中国的生育率离正常的人口世代更替的水平仍然很远。统计局此前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更是仅为1.047,这一数据甚至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此外,对于二孩政策对人口出生率的提振不能太过乐观。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2016年出生人口的明显增加,除了过去政策的累计效应,以及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的初始效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16年是农历的猴年,北方的习俗,羊年生孩子的人要少一点,生“猴子”的人明显多。
此外,民众生育的意愿并不高。据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
国家卫计委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此前表示,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托育服务短缺严重,我国80%的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看护。
此外,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攀升。许多家庭也由于这些因素在考虑推迟生育,或影响再生育的决策。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女性生育二孩提高用人成本,就业歧视问题也有所显现,一些地方女性产假、哺乳假等权益落实不到位。母婴设施缺乏,女性在兼顾家庭和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顾虑。
凤凰地产做了一个统计,在一线(以北京为例),多少钱才够一家三口花?
每月基本生活费以“3口之家,孩子读幼儿园,有房无车还房贷”为基础进行测算,固定生活费136200+不固定开销40800+其他开销27500=204500元/年!
每年20万4千5百元!平均每月1.7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在北京一家三口,每月要赚到近2万才能够维持生计,每年要赚到21.1万!
要是没有房贷,每年也需花销204500-(5000×12)=144500元。再要个二胎、买辆私家车,花费还得增加。
人口红利期衰退
眼下的中国人口问题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下图可看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出现三个高峰期:
1949-1958年,建国后平稳增长期。新中国成立后还是鼓励生育的,直到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出现,节制生育的声音开始出现;
1962-1975年,快速增长期。经历自然灾害后的中国,人口激增,政府对节制生育认真严肃起来,并在70年代提出“晚(晚婚)、稀(生育间隔3年以上)、少(不超过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
1980-1994年,计划生育时期。80年代,中国正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潮开始出现。1985年最后一波生育高峰过后,新出生人口降低到1600万左右。
几波生育高峰带来的结果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爆发式增长,迎来“人口红利”期,也为承接世界工业制造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奠定基础,而中国的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第二。
13.8亿人,这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中国大陆总人口数量。人口总数仍居世界第一,然而劳动年龄人口正在持续老化并且已经在2012年出现净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中国15到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数量的减少,当年绝对减少劳动力人口345万,目前已经是连续三年绝对减少,2014年减少了371万。按照这个趋势,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也认为,在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累计将减少近3000万人。
此外,中国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18、1.04、1.26、1.25,远低于中国2.2或发达国家2.1的世代更替水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预测,中国工作年龄人口在2015年到达峰值,即9.24亿,2080年可能降到3.39亿。65年时间,工作年龄人口数要减少将近6亿。
去年四季度,作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在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超过了中国,除了印度在经济增长上的“后发优势”,一般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的劳动力人口逐渐在超越中国。
少子化、老龄化
人口学者姚美雄去年指出,中国0至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降至16.5%,大大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一个直观现象是,小学入学人数的大幅减少——1995年,中国有2530万小学生入学,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下降了三分之一。未来十年间,中国20-24岁年轻劳动力规模将减少30%。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此外,据彭博最新报道,涵盖全球178个国家的彭博夕阳指数显示,中国平均3.5名在职人员承担1位退休者的养老金,而更为合理的数据应该是7.3人支持一个老人。中国在全球人口老龄化风险最严重的国家中名列第五。
从2015年开始,中国1949年以后出生人口大规模步入退休年龄,每年新生人口快速狂跌,老龄化飞速发展,最迟2020人口负增长和“光棍潮”爆发,2025年步入“老年社会”,2028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暴减的狂潮,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陈友华曾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3年前后到达顶点,随后衰减,大概在2035年后就要进入人口负债期。人口负债是由少子老龄化引起的,意味着创造的财富多用来消费,积存较少,极端情形时还动用以往的积蓄,从而用于积累与投资的资源不足,进而限制了经济增长,经济因此可能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
人口结构失衡
在“独生子女”政策和中国部分家庭的“人工选择”下,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我国男女人口差在2015年已经达到3366万,这意味着约有3000余万的男性人口在面临“打光棍”的局面。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印发《“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大力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宣传倡导。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女孩家庭扶助保障政策体系,解决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养老保障、女孩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女孩及女孩家庭发展能力。
人口危机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将有什么影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指出,中国人口基本上将在2023年达到峰值,峰值人口大概在13.8—14亿之间。从工作人口的角度看,中国工作年龄人口在2015年到达峰值,即9.24亿,2080年可能降到3.39亿。这对中国经济有三大影响。
潜在增长率下降
人口危局意味着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会急速下滑。第一是直接影响。如果每年劳动力减少1000万,即每年减少1.3%,将直接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至少0.65个百分点。
第二是间接影响,主要是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是储蓄率下降,老年人是净消费者,不是储蓄者。储蓄率下降了,则意味着资本增长率会下降,同样会降低潜在增长率;其次是老龄化社会的技术进步率会下降,因为每个社会中创新能力最强的是年轻人。
社保体系承受巨大压力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在缴纳的时间是给定的情况下,窟窿就越来越大。而同样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年轻人越来越少,缴纳养老金的人数随之减少,养老基金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如果中国的人口形势不发生逆转,将给社保体系带来巨大压力,甚至最终可能出现社保危机。
房地产市场拐点
住房既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对作为必需品的住房的需求,就是所谓的“刚需”,它是由人口决定的。
影响刚需的第一个因素是人口总量。如果目前的人口政策不调整,中国的人口将在2020年前后到达峰值,距现在只有几年时间。当人口到达峰值的时候,房价差不多也就该到达峰值了。
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是对住房具有刚需的人群,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是需求。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在2015年前后到达峰值。随着劳动力总量的减少,刚需自然会下降,对房价构成向下的压力。
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上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生育高峰,当60后、7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对住房就构成了巨大的刚需,此后又构成了巨大的改善型需求,因此从2000年至今房价狂涨,可以说跟这一次生育高峰是完全一致的。随着60后逐渐进入老年,80后、90后人口急剧减少,刚需以及此后的改善型需求也将急剧减少。实际上,当9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候,父辈、祖辈可能已经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住房,住房需求减少已是毫无疑问。
第四个因素是城镇化,这是许多人寄予巨大希望的一个因素。但是,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程度到底如何还有争论,城镇化率数据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中国城镇化的真实情况,还无法断定。
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房价走势跟全国不一致。但是,就全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人口因素表明中国的房价基本上已经到顶。中国房价泡沫如果破裂的话,会从小城市开始,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蔓延,然后到二线城市,最后到一线城市。
还有哪些政策应对人口危机?
延迟退休预计2017年出台
此前有专家曾预测,2023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收不抵支,2029年累计结余将耗尽。延迟退休是中国当前最受关注的公共政策之一。
按照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此前公开的时间表,人社部会争取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
三中全会中央已敲定:1、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 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2、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 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对照表(仅作参考)
婚姻法不断完善
《离婚时她选择"净身出户" 仍被判和前夫共同还债》《女子离婚后被负债千万元前夫不见踪影》……这类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近期更是引发热议,究其原因,是婚姻法24条中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引发争议。为此,最高法最新发布对婚姻法24条补充规定:非法债务不受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28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补充规定》,对婚姻法24条补充两条规定:
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制晚报评论称,顺时而变,婚姻法更公道了。值得称道的是,最高人民法院这次的司法解释,完全是从实际出发,顺时而变,很好地保护了婚姻双方中弱势一方的权利,也能有效地打击债务构陷、恶意欠债等行为。这种比较敏捷的反应,也应该在其他司法条文的修正、解释中体现。这也是维护司法权威、公正的最好的方法。
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马旭
去年新生儿近半数是“二孩”
作者:李泽伟
来源:北青网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当天发布的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我国开始全面放开二孩。2016年是全面放开二孩后的第一个完整年,生育二孩情况如何,和预期相比如何,2017年及今后几年的生育情况将有哪些可能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
关键词:出生人数
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生人数符合预期
北青报:2016年是全面放开二孩后第一个完整年,全年出生人数有多少,二孩占多少?
马旭:2016年内地共出生1700多万个婴儿,比2015年多出生195万个婴儿。其中800多万个新生儿属于家庭生育的第二个孩子,占45%,占比较高,2015年出生的二孩占总出生人数的比例肯定没这么高,因为当时是单独二孩,符合条件的没那么多。
北青报:全面放开二孩后,生育情况符合卫计委的预期吗?
马旭:放开二孩时,有部分媒体和公众认为一放开二孩,大家就都一窝蜂地生二孩,出生人数短期内会有激增,当时还提出很多小孩用品的经济概念,我认为这是不理性的,这只是一种想象。
“全面二孩”的效果肯定有,但生育意愿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旺盛,但我们觉得是在合理范围内,我们预期的数据跟实际的差不多,因为我们之前就进行过系统的评估,有调研报告、试点报告。我们不能只讲概念,得有数据,放开是什么样的,都有过长期认真的评估和研判,得出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所以现在的数据,符合我们的预期,没有那种大大低于我们预期的情况。
关键词:生育意愿
多种因素导致生育意愿降低
北青报:为什么现在人们生育意愿比想象中低?
马旭:因为生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考虑很多因素,有对孩子抚养的问题,要计算一胎和二胎的间隔,一个人不可能生完一个就再生,一般要间隔两三年,现在很多家庭都要老人来一起照顾孩子,一般家庭要让孩子长到3岁,上幼儿园了,不需要再照顾了,可能考虑再生一个,这有一个抚养问题在里面。另外也要考虑自己的职业,生孩子肯定要一段时间不上班,生完孩子要上班,间隔很短再生孩子就会有这种顾虑。
还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大家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中国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是排在最前面的,但教育是要有成本的,这些成本也会影响到生育意愿。我们过去不发达,人们说的所谓穷养,不考虑这些因素,但现在就会考虑这些。另外,生完一个孩子对身体也有影响,一般要间隔一段再生,还要考虑产妇的健康问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会影响到生育意愿,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所以那种认为一放开大家就都去生二孩的观点并不理性。
关键词:今年人口
预计今年出生人口比去年继续增长
北青报:有了去年的数据,今年以及今后的生育情况会怎么样?
马旭:我们预期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效应会进一步显现,生育水平稳中有升,出生人口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十三五”期间是全面二孩政策效应集中释放期,年出生人口在1700万人至2000万人之间。
关键词:面临问题
“放开二孩”后 儿科医生短缺更受关注
北青报:出生人数增加后,面临哪些问题?
马旭:现在人们说的儿科医生短缺,大家都希望到好医院,儿童医院多挤啊,医疗资源本来就不平衡,儿科更突出,因为儿科收费和其他科比比较低,儿科医生收入也低,数量也在萎缩。一直就存在这个问题,随着全面放开二孩,大家可能更关注这个问题了。
中国现在每千名儿童有0.5个儿科医生,政府希望十三五期间这个数字变成0.6,别看只涨了零点一个点,这意味着要增加3万名儿科医生,但现在是很多医学院没有儿科了。理论上讲,300万人口就要有一家儿童医院,这不是综合医院的儿科,而是专门的儿童医院,一个市里要有一个妇幼保健院,这样的话床位才能扩出来。我认为这些都需要政府来承担。
北青报:应对出生人口增加,卫计委主要做哪些准备?
马旭:我觉得,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后代孩子健康,这是最重要的,全国每年出生一千多万孩子,生出来床位又少,产房又少,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卫计委整个都集中在保证妇女儿童健康上,比如说,现在儿童用药都是成年人用药量上减少一半,儿童专用的药不多,那就要研制儿童用药,先把这些基础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其他的。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关注孩子健康出生和成长的,这是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占豪评:关于人口政策,当时小平同志说计划生育政策30年不变,从1980年算起30年应该是2010年。记得大约2011年占豪就一再呼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但当时国家计生委死咬着牙就是说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直到习大大上任后把计生委合并到卫生部,没有了单独的利益体,这才有了后来的人口政策调整。不得不说,我们的人口政策调整晚了至少5年,这给未来经济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但不管怎样,终归是调整了,亡羊补牢啊!
今日新财迷占豪简评:韩主流在野党强烈反对部署“萨德” 质疑“违宪”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美韩快速部署“萨德”,这引发了韩国朝野的激烈争论,接下来韩国政治内部将很可能继续大打出手。为什么韩国政府这么快部署萨德?有什么目的?这又会给韩国带来怎样的后果?请看最新占豪在“新财迷”微信公众号的分析点评。
关注新财迷(ID:newcaimi,微信添加朋友中的“公众号”菜单搜索“newcaimi”可关注)查阅历史信息可看,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
战友临走点下方留个手印。如觉文章不错,转发亲朋让大家看到咱的中国立场。
俄远东部署雷达探测中国6000公里?比萨德危害还大?
川普扩军多造航母要大开杀戒?穷兵黩武或拖垮美国!
每个人心中都活着一个雷锋!
为何“萨德”部署台湾之日,就是解放台湾之时?
中俄朝与美日韩同时开会,东北亚酝酿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