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智能运动鞋,大多数人脑海中出现的可能是:价格贵吗?有什么作用?舒服吗?好看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按照选鞋的一般标准来看,买鞋首先是看颜值(也包括品牌),然后是舒适度,再然后是看价格,最后才是各种五花八门的功能,而前三点,实际上已经让绝大多数人直接购买了,留给智能跑鞋的空间并不是很多,这也是很多年前智能运动鞋面临的情况。
不过,这两年喜欢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伴随着智能可穿戴产品的成熟,一系列价格亲民,性能还不错的智能运动鞋出现,增加了大家可选择的空间。所以当我拿到前段时间登陆米家众筹的 90 分 Ultra Smart 智能跑鞋时,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它究竟能给我跑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经过几天的体验,我发现,这双智能跑鞋,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看起来像「变色龙」的 10K 级跑鞋
这款鞋全称是「90 分 Ultra Smart 智能跑鞋」,名字有点长,不过说到 90 分,一些朋友可能会很耳熟,没错,在小米官网上售卖的 90 分旅行箱就是由它们出品的。除此之外,90 分还推出过 T 恤、背包等产品,这一次则是 90 分推出的第一款鞋类产品。
我们拿到的是「冲浪蓝」的颜色,打开包装之后,除了说明书和一个装有运动芯片的盒子外,就能看到这次的主角。
第一眼的感觉是,这双鞋蓝、黑色的搭配比较沉稳,在市面上各种亮色以及花纹的运动鞋中显得不那么惹眼。鞋的鞋面上每根纱线都由几种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官方称为「变色龙」鞋面,在光线变化下会有渐变色的感觉(不过不是很明显),不过,好不好看,还得看大家的审美了。
不过鞋面蓝色配黑色的「三明治」设计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这种结构是通过蓝色、黑色材料层层叠加,在每一层又有许多细小透气孔作为过渡,算是另外一种透气设计,不但看起来特别,实际穿起来运动时也能感觉出良好的透气性。
鞋后跟部位,有两处支撑脚掌的设计,一处是蓝色环状吸震材料包裹底部,另一处是黑色 TPU 杯型设计,TPU 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英文简称,特点是耐磨、弹性好,具有良好支撑性,用在这里加固了脚后跟的稳定性。
在两处环绕包裹下,这双鞋中底的发泡材料和后跟气垫组合在一起,能在在跑步时更大程度让脚得到保护,发力后还能有更好的反馈,这恐怕也是想要达到「10K 级专业跑鞋(每次跑步超过 10km)」不可或缺的条件。
鞋子底部有六边形花纹和沟壑凸点,加上中间有足弓支撑平衡片,应付抬脚和落脚时各种弯折应该不算什么问题。
和大多数智能跑鞋一样,这双鞋的可拆卸鞋垫之下,也隐藏了一个凹槽,用来放置来自 Intel 的智能传感器,凹槽的位置在右脚中间部位,我会在接下来和大家聊一聊这颗来自 Intel 的智能芯片。
总体来看,90 分虽然是第一次出品鞋类产品,但 Ultra Smart 智能跑鞋在设计上有着自己的特色,不论是材质还是设计上,都尽力满足「跑步」这样的场景。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更偏向于实用,也许颜值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有 Intel 芯片的智能跑鞋会不一样吗
在上脚之前,我们需要先给鞋子装上「核心」——搭载 Intel Curie 芯片的传感器,90 分把它设计成了一个有棱有角的六边形,搭配上一个同样有棱有角的充电底座,整体比较简单。
在传感器正面有 90 分的 Logo 和一颗 LED 灯,它会显示当前电量情况。背面则是相关信息,能看到上方的 Intel 标志,充电底座上标注了充电时的输入和输出功率均为 5V 500mA。
不过你不用担心这双鞋的充电会像手机一样,因为这一代传感器会在鞋子闲置时自动休眠,降低功耗,官方称充满电之后续航能达到 60 天,基本上你装上之后,也就不用再管它有没有电。实际上我使用了 5 天时间,电量消耗约为 5%,这个结果还是很理想的。
这次 90 分智能跑鞋的传感器,是基于 Intel Curie 芯片开发的产品,Intel Curie 则是基于 32 位 Quark 微控制器开发的可穿戴式解决方案。
Curie 在 2015 年第一次于 CES 展会上公布,特点是低功耗,以及「随时待命」,它的优势主要是:
芯片只有纽扣大小,内部电源管理芯片能管理电池供电,因此不限于鞋类,可加入到各种可穿戴设备中;
六轴传感器,搭配加速计、陀螺仪以及低功耗蓝牙技术,不同设备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开发出不同产品;
能够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其他设备互联,也可以连接云服务,并共同运作。
由于这一次的智能跑鞋直接加入到了米家 app 中,所以你不用再下载其他运动类 app。通过蓝牙连接以后,能看到主界面中有包括「走路」、「跑步」、「台阶」和「骑行」的数据,在下方,还有「去跑步」和「去骑行」的功能,所以我专门测试了这两个功能的准确度。
先说说跑步吧,为了对比,我在手机上下载了 Nike+RunClub 和动动两款 app,在我开始跑步时,同时打开三款 app,跑步结束时的数据如下所示。
左 Nike+RunClub、中 动动、右 90 分 Ultra Smart
我们先来比较距离准确度。三款运动 app 中,关于我跑步的距离信息都不一样,Nike 记录是 23 分 51 秒跑了 2.43 英里(约等于 3.91 公里),动动跑步结果为 24 分 01 秒跑了 3.43 公里,而米家 app 中显示结果是 23 分 16 秒跑了 3.37 公里。
实际上,我是在标准 400 米跑道跑了 8 圈之后的查看的距离,因为跑道的一部分被围起来所以稍微多绕了一点,从最终结果中能看出,Ultra Smart 智能跑鞋的数据是最接近的,因此可以说这双鞋在准确度上具有优势,对一些人的健身计划会更有参考性。
距离准确性上,90 分智能跑鞋更胜一筹,所以 Ultra Smart 给出的步频、配速、消耗热量等多种信息才会更具参考性。实际上,另外两款 app 并没有步频数据,而步频对于一些跑者提升自己技巧也是比较重要的参考,可以说这一点也算是特色之一。
不过,在三款 app 的比较中,我发现 Ultra Smart 在 app 端上的设计仍然需要提升,Nike+ RunClub 上可以让你拖动时间线,看到自己在跑步过程中每一分钟所处的地理位置,虽然在 Ultra Smart 的 app 内也能看到运动轨迹的记录,但却不能如此细致的查看(动动也没有这个功能),另外,当你打开这款 app 的时候,本来正在听的音乐会被暂停,需要手动再切换。
Nike+ RunClub 上可以让你拖动时间点看到自己每个点所处的地理位置
至于骑行方面,在骑着一辆共享单车结束之后,你能看到包括圈数、踏频、平均速度、配速、热量消耗等方面的信息,这也能作为运动爱好者参考的数据,相比手环这样的设备来说,也确实更有优势。
总的来说,将 Ultra Smart 跑鞋的运动功能直接加入到米家 app 中算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虽然功能上做了一些简化,倒是可以让非专业用户更快上手,而且它在数据上的精度不错,因此会为一些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相信这会成为它吸引人的地方。
但是,Ultra Smart 智能跑鞋在 app 进一步的细节上还需要增强,比如在运动中加入语音激励,或者能查看更详细的位置与距离信息,这会让人感觉更贴心。
这是不是你的第一双智能跑鞋
对于一款智能跑鞋来说,它的智能,应当是在鞋子舒适度上锦上添花的存在,如果只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放弃了舒适度,是万万不可能吸引到更多人的。
在几天的综合使用中,不论是什么天气,我都穿着这双鞋出门,感觉这双鞋在下雨天的适应性尚可(当然要是泼水什么的就算了)。另外,穿上之后脚后跟被包裹的舒适度,以及前脚能感受的透气性,贴合足弓的鞋底设计,90 分 Ultra Smart 智能跑鞋给我的印象是看似平平常常,实际有所惊喜的,对于一双售价不到三百元的运动鞋来说,让你穿上舒服之外,还能有比手环更精确的功能,是不是能吸引到你呢?
对于这颗 Intel Curie 芯片,我认为,它的能力远远不止于此,内部更多的传感器意味着更强的扩展性,关于 Curie 芯片的开发,我们可以在 Intel 官网上看到更多示范性玩法,比如加入 Curie 芯片的小轮车,能够识别出比赛中各种高难度动作。或者一件加入 Curie 芯片的衣服,会根据你释放的肾上腺素改变颜色,成为一个更「懂你心情」的外衣。这毫无疑问,会让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拥有更多玩法。
合适的材质选择,良好的舒适度,加上不贵的售价(众筹时的价格为 299 元),这些都是 90 分 Ultra Smart 智能跑鞋的卖点。不过在设计以及颜色上,它还可以更大胆一些,现在男款只有蓝色、黑色两种颜色,女款则是粉色、黑色两种,在这个大家买什么都要比「颜值」的时代,人们都会希望鞋子穿出去能吸引别人注意,如果可以有更多选择,会是更不错的事情。不管怎么样,穿上这样一双鞋,也会让你在一段时间里,喜欢上跑步这件事的,说不定,坚持下来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编辑:Rubberso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