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51 万亿交易规模带动千亿级服务费市场
2016 年中国共发生 1227.6亿笔移动支付交易,总交易规模达 208.6 万亿元,同比 增长 60.2%。其中,银行机构处理业务 157.6 万亿,增速 45.6%;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业务 51 万亿,增速达 132.3%。移动支付市场高景气给产业链各环节带来巨 大机遇,上下游龙头企业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分享红利。
互联网巨头、消费者以及商户共同驱动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井喷:以支付宝、 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为打造支付生态圈,加速推动业务向移动端迁移,移 动支付应用场景大大拓展;消费者由线上支付培养而来的支付习惯,有力促 进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和推广;费率优惠、服务优化、补贴激励等因素驱动 商户主动拥抱移动支付。
第三方移动支付 2016 年交易规模攀至 51 万亿,想象空间巨大。根据阿里巴 巴 2017 财年年报披露,其 2015 至 2017 年向支付宝缴纳服务费用依次为 38.5 亿、49.0亿、54.9亿元,结合近三年 GMV 数据(2.44 万亿、3.09万亿、3.77 万亿元),得出对应费率约为 0.158%、0.158%、0.146%。实际中 2017 年约 72%交易流水使用支付宝服务,因此该财年费率实为 0.2%左右。我们认为, 支付宝向阿里巴巴收取服务费率应为行业较低水平,向其他平台收费更高; 同时线下扫码支付费率(约 0.6%)远高于线上费率;平均下来,移动支付服 务费率应该明显高于 0.2%。按照保守估算,我们以作为移动支付行业平均服 务费率测算,2016 年移动支付服务费市场规模约为 1020 亿元。据易观数据, 2017 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同比增长 215.04%。我们预计,第三方移动支 付交易规模在 2017年将达到 85 万亿,对应服务费市场规模约为 1700 亿元。 银行、支付公司以及技术服务商则将成为产业链中争夺蛋糕的主要环节。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是移动支付主力军,微信支付凭借线下扫码支付逼近支付 宝。据易观智库数据,2016 年腾讯与支付宝占据了 88.9%第三方移动支付市 场份额,2017 年一季度该数字进一步上升至 93.2%。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 为 53.7%,腾讯占 39.5%。自 2016 年以来,腾讯持续加码线下扫码支付,充 分利用微信的流量入口优势,迅速缩小与支付宝之间的差距。
2.2 天花板未到,移动支付行业将持续景气
基于对当下市场环境的观察与测算,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内移动支付、尤其线下 移动支付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交易金额方面,现金与银行卡 POS 支付领域仍有巨大空间。据艾瑞咨询报告 显示,2016 年中国线下扫码支付渗透率仅为 1.9%,相对于银行卡 48.5%的渗 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准。银联 POS 刷卡交易金额在 2016 年达到 42.3 万亿 元,其中第三方POS 收单金额为 21.0 万亿元,较 2015 年同比上涨 50%。随 着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进一步培养,线下移动支付无疑拥有较大的爆发空间。 未来移动支付将进一步抢占现金支付与传统银行卡 POS 收单市场。
商户角度,移动支付覆盖商户规模仍然较小。2016年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 为 8705.4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 5930 万户,企业 2596 万户(服务业实有企 业 1972 万户);全国 POS 机数 2453.5 万台,联网商户数达 2067.2 万户。同 期移动支付市场中,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 93.2%市场份额,而 2016 年微信“8.8 无现金日”参与商户 70 万,支付宝双 12 线下参与商户100 万,二者相加仅 170万户。相比较于 POS 联网商户数、社会实有各类市场主 体数量,当下移动支付覆盖商户较少,拓展空间较大。
移动支付渐成生活习惯,且引领新商业模式。纵向上看,移动支付从线上走 到线下,从一线城市下沉到乡镇农村,用户接受度均达到较高水平;横向来 看,移动支付在线下迅速切入餐饮、娱乐、超市、便利店等高频消费场景, 进一步改变用户生活习惯。同时,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在用户习惯与账户体系 方面,为打车软件、共享单车、新零售等新商业模式的实现打下基础。移动 支付系统通过集成 GPS 定位、个人账户信息认证等功能,赋予自身相比其他 支付方式无可替代的个性。新的支付习惯将在未来助培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全新的支付场景也将反哺移动支付行业的成长。
银行、银联与互联网公司纷纷加码,协力助推移动支付行业腾飞。银联方面: 与各大银行合作推出云闪付功能银行卡,与银行、设备商合作推广NFC支付, 在 NFC 推广遭遇滑铁卢后,2017 年以来着力二维码支付领域。商业银行方 面:招行、建行等通过APP升级、补贴活动等进一步激活手机银行客户端, 培养用户支付习惯;商业银行掌握着最为庞大的用户账户体系,将是移动支 付实现长时间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公司方面:腾讯与支付宝借道条码继 续抢占线下资源,商户端给予优惠费率、服务商端给予优厚返佣、用户端给 予高频补贴,三方并举放大条码支付需求,以此在便利店、餐饮、超市等高 频消费领域迅速扩张。随着非现金支付进一步渗透、国民消费水平持续上涨 以及各方积极推动移动支付,短期内该行业仍看不到天花板。
2.3 应时而生:技术服务商顺势崛起
移动支付的发展与商户提高效率的需求对支付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支付终端由 单一支付功能走向多种支付方式聚合;支付系统由分散独立应用到支付终端与多 功能平台集成。技术服务商帮助商户接入多渠道、多功能支付系统,提升服务质 量与管理效率,解决商户痛点。
多样化支付渠道,全介质、全渠道终端系统需求大。当下市面主要收单方式 有:刷卡、插卡、闪付卡(NFC)、二维码、一维码、手机 NFC 等。未来可 能还会有指纹、人脸、声波、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加入支付环节。对于规模 较大的商户来说,既需要多样化渠道保证支付系统稳定,满足客服要求;又需要聚合支付系统,提高环节效率。
支付行为场景化,线上线下系统需整合。一方面,支付行为从单一收付环节 转变为衔接上下游信息通道,嵌入商户业务场景闭环,如商超收银系统与盘 点系统结合。另一方面,线上与线下统一销售,要求支付系统统一线上线下 场景,如餐饮商户需要同时应对门店客户与网上预订、外卖订购等。移动支 付 SaaS 服务商通过云应用开发连接,帮助商户实现资源、销售、数据信息从 分散走向统一,解决商户痛点。
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银行等需要借助服务商来完成商户开拓与对接,落地相关 服务。微信与支付宝开放平台并推出激励计划,帮助服务商迅速崛起;收单机构 间激烈竞争抢夺商户资源,服务商得以“左右逢源”。
微信/支付宝开放平台,服务商顺势崛起。微信支付较早向服务商开放平台, 以争取服务商助其开拓线下资源:一方面威富通等早期签约受理机构得以顺 势崛起,另一方面微信支付也在线下扫码支付领域迅速开疆拓土,缩小与支 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差距。微信支付的逐步迫近使得支付宝转向开放策 略。二者各自推出“星火计划”与“春雨计划”,向服务商提供优厚返佣,刺激服 务商继续成长。
各路玩家竞相角逐移动支付市场,服务商坐享其利。尽管微信支付与支付宝 作为移动支付先行者,已抢占 90%以上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美团大众、 百度、京东等仍在通过优惠补贴等方式抢夺移动支付市场蛋糕。加上微信、 支付宝之间争锋相对,银联与商业银行等纷纷入局扫码支付,短期内市场争 夺依旧激烈。服务商作为连接商户与收单机构的桥梁,仍将保持重要地位, 享受各方扶持。
2.4 受益流量红利,力创规模经济
受理形式与渠道多样化、支付行为场景化、巨头公司平台化开放化、市场加速扩 大化,给以威富通为首的技术服务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服务商地位愈加重要, 也拥有了创造规模经济的可能。
服务商与收单机构、发卡行、清算方等共享千亿蛋糕。我们测算 2016年移动 支付收单费市场规模约为 1020 亿元,预计 2017 年市场规模达到 1700 亿元。 技术服务商作为产业链中连接商户的重要环节,充分享受移动支付发展所带 来的流量红利。以支付宝为例,一般商户现行费率为 0.55%~0.6%(数娱类 约~1.2%),其中 0.2%为基础费率,对接服务商则将获得 0.35%左右分润, 占单笔收单费一半以上。随着线下移动支付持续扩张,服务商有机会进一步 增加戏份。
商户端费率下行空间已经不大。当前一般商户扫码支付费率为 0.55%~0.6% (数娱类约~1.2%)。对比银行卡收单,发卡行与清算组织环节收取 0.3825% 服务费(借记卡;贷记卡为 0.4825%),加上收单服务费后,商户端费率应不 低于扫码支付费率。考虑到网联成立后扫码支付、银行卡收单费率或将逐步 并轨,互联网公司市场格局初定后优惠力度降低,渠道/地推人力成本已降至 低点,我们认为,未来商户端费率下行空间已经不大。对于服务商而言,保 持商户黏性、增强对上下游议价权、寻找持续盈利模式将是发展重点。
由于商户端费率现已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服务商竞争力将集中于商户规模、增值 服务体系以及商业模式。
掌握更多优质商户,增加服务商环节戏份。互联网巨头、银行拥有直营团队; 技术服务商业内,竞争者日趋拥挤:后来者在两方面压力下或难实现规模化。 早期接入大量商户者拥有资源优势,市场份额更稳定、议价能力更强。为使 商户资源可持续利用,则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改善服务环节,加强商 户黏性。
完善增值服务体系,深耕商户资源价值。目前技术服务商面向商户提供服务 包括营销管理、金融信贷、账户管理、数据分析、硬件、缴费等,全面对接 商户经营需求,进而提升服务价值,增强不可替代性,拓展盈利空间。
良币驱逐劣币,拥有独特商业模式且合规经营者将持续发展。 《关于开展违规 “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下发意味着支付行业监管趋严, 不合规机构将被淘汰。随着商户拓展成本愈高(线下市场分散,商户需要补 贴),市场平均费率走低(竞争日趋激烈,巨头补贴减少), 找到独特商业模 式的服务商才能持续站稳并做大规模。
2.5 合规风险落地,扫清前路阴霾
二维码支付合规化推动移动支付进一步发展。2014 年央行曾紧急叫停二维码支 付;2016 年《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的下发则正式确认二维码支付地位,同时对条 码支付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银联、商业银行等现已纷纷推出二维码支付,线下移动支付的扩张仍在进行时。
整顿聚合支付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从 2017 年年初,央行依次下发《关于开展违规 “聚合支付” 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 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强调风险管控的同时鼓励创新。
前期业务发展乱象丛生,风险管控仍需加强。“收单外包机构”不得处理核心 业务,不得沉淀商户资金,不得采留敏感信息,相关机构需及时自查并整改, 不合规者将被清扫出局。
央行鼓励收单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聚合支付”服务,并对“支付+综合解决方 案”的发展路径表示支持。合规服务商将继续享受流量红利。
网联成立有益于市场规范,无碍技术服务商盈利能力。网联由央行等国有机构、 支付宝等第三方机构等合作成立。作为线上支付清算机构,有助于促进线上与线 下支付、银行与非银行机构支付的公平竞争,缩小线上支付套利空间,降低交易 风险。综合考虑银行卡收单中银联仅收取 0.065%服务费(发卡行、收单方各承 担一半),以及网联成立目的主要在于规范市场,我们推测网联在运行中将以保本 为原则采用较低费率,对于当下服务商分润不会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