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保哥和八姐
瞎说什么保险大实话,欠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深夜通报!一私家车冲进医院,致1死1伤 ·  昨天  
湖北经视  ·  病情恶化!知名歌手不幸去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保哥和八姐

一个标准的中国人,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保哥和八姐  · 公众号  ·  · 2024-05-31 15:03

正文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种错觉:

身边的人不是985就是211,不在金融机构就在互联网大厂;

年薪50+,海岛度假、咖啡下午茶、撸铁马拉松都只是生活标配。

我一度以为,中国人都这样。

直到最近一组数据,才让我看见,原来真正的中国人,长什么样:

没有护照(≥13亿)、没坐过飞机(≥10亿)、工资不用缴个税(>13亿)、大中专学历。

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上述要求,还刚好出生在1970年到1985年之间,就更有代表性了。

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口数,虽然只占总人口的1/4,但却贡献了60%以上的消费。

刚好我姐两口子,就是这样标准的中国人。

今天就讲一讲他们俩的故事。


1、
姐姐两口子都出生于1973年,不到20岁中专毕业进厂打工。

25岁左右,两人恋爱、结婚、生子。

30岁前后,正好赶上下岗买断潮,他俩幸运的保住了工作。

50岁姐姐退休,姐夫要等60岁才能退休。


他们单位是知名国企,但他俩只是底层工人,三班倒,工资也不太高。

姐姐退休前每月到手六千左右,年终有个两三万,逢年过节给一两千,再加上公积金,平均下来每月万元左右的收入,姐夫收入也差不多。

这个收入,就是北京市的平均工资水平。

不过由于是国企,他们的福利非常好。

社保是全国最早的一批、而且都是全额缴纳。

并且,这个“全额”是上一年全部收入/12,而不是月工资。


2、
她俩结婚时,单位分(租)给他们两间小平房。

2000年左右,他俩自己买了套商品房。

90平米,入手价10万左右 ,现价150万左右。

前两年,赶在我姐退休之前,她俩凭借厂内积分,终于分了一套福利房。

市场价100万左右,他们只需要负担10万左右,基本相当于白送。


没错,北京郊区也有不到百万的房子,就是坐地铁到天安门要两个小时。

对“外人”来说,这位置确实有点偏僻且生活不便。

但对于姐姐一家来说,她们工作生活都在厂区里,别提多方便了。

厂区里有幼儿园、学校、三甲 医院、商场、超市、地铁站、公园等等。

她家这两套房子,一套买在了低点,一套相当于白送。

他俩基本没被房价虐待过,大部分70后应该都赶上了房地产时代的红利。


3、
再来说说他们日常生活。

收入稳定增长,没什么升迁可能,但也绝对不会失业,熬日子等退休就好。

她们一家的生活和工作一样的,平淡如水。

日常吃喝拉撒,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自己买菜做饭、从不点外卖, 偶尔下馆子也是家常馆子,绝对不会是什么米其林高端餐厅。

衣服既有网购,也有打折的运动品牌,可能是阿迪耐克,但绝不会是lululemon。

家里虽然有车,但日常在厂区里步行或者公交就足够了,远途会开车。

她家唯一的大额消费,就是每年一次的旅行,打折机票、快捷酒店、境内旅行。

一家三口5-7天的行程,花费在万元左右,肯定不超过2万。


4、
作为标准的中国女性,我姐去年退休了,每月退休金5000块,只有退休前收入的一半。

但想想每天啥也不干,就能躺赚5000块,还是挺爽的。

这是她的退休待遇核定表。


我姐的退休金,算是比较高的。

首先,她的工龄够长。

虽然50岁就退休了, 但由于20岁就参加工作了,所以有29.1年的超长工龄。

这直接拉高了她的基础养老金。

备注:基础养老金=(个人工资+平均工资)÷2*1%* 工龄(29.1年)

第二,缴费基数高,至少不低。

作为国企,他们不仅社保交得早,还很高。

他们是太严格按照 “上一年全部收入/12”来作为次年的社保缴费基数的。

这其实比按月工资缴纳社保,还要更高,因为还有年终奖。

严格意义上讲,过节费、鸡鸭鱼肉等福利都应该换算成钱,计入社保基数。

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姐姐的缴费基数,和平均工资差不多。


我问过姐姐退休后的经济情况。

她说每月5000块的退休金,根本花不完。

因为她只管日常生活,养车、物业、取暖、换手机等大额支出,都有姐夫这个打工人负担。

而且她才刚51岁,年轻力壮,不去医院。

她自己也说,如果常年去医院,别说5千了,8千都不够花。


5、
姐姐这辈子,过得挺舒服的。

虽然要上夜班,听起来很辛苦,但不用担心下岗、失业和996.

通勤时间还只要十多分钟。

关键是这辈子,都没有被房价和房贷虐待过。

现在退休了,虽然收入减半,但也足够她生活了。

一方面,她的退休金确实不算低;

另一方面,她的生活,就没什么小资的开销,就是活着。

这一切,并不是姐姐有多努力,只是她刚好赶上了时代的红利。


反观我自己。

从工作开始,收入就远高于姐姐。

但早期多赚的钱都交了房租,后期的钱都贡献给了房贷。

关键是,和姐姐的“每年收入稳步增长”不同。

我对这两年收入增长的预期,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保住工作就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