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拜德雅Paideia
拜德雅(Paideia):思的虔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药闻  ·  奋进的春天丨中国经济春潮涌动开新局 ·  8 小时前  
西藏市场监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12 小时前  
西藏市场监管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12 小时前  
中国药闻  ·  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  昨天  
网信西藏  ·  事关拉萨住房公积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拜德雅Paideia

不可能的奇幻都市:空想建筑与乌托邦批判丨重庆9月29日

拜德雅Paideia  · 公众号  ·  · 2019-09-26 16:30

正文


“连续的纪念


第一站


重庆

超级工作室《连续的纪念物(岩壁上)》,1969年



在一个经常被称为奇幻乃至魔幻的城市,讨论现代都市与建筑的不可能,或许本身就是一件奇幻的事情。重庆,之所以被追认为魔幻,和它的景观化城市图景不无关系,就像策展人倪昆所说,“ 重庆是一座很直接的城市,也是一个非常视觉化的城市 ”。


在景观之下,尤其近十余年间,重庆正从一个中等的内地工业城市转变为一个有着巨大体量的超级城市,极速的变化与多重空间的矛盾并峙,正在塑造着它的独特现实情境。


奇幻、魔幻或者说科幻,对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意大利的建筑团体“超级工作室(Superstudio)”来说,是一种不可能的经验,它意味着空想、假想乃至幻想。


在发表于1969年6月第475期《多姆斯》杂志上的文章《发想设计与空想设计》中,超级工作室提出了空想建筑的雏形: 激发并强化日常物什的冥想功能(区别于实际功能),开启想象空间,提供行为模式 。空想建筑的主旨,在于构建一种引入常规体制之中外来事物的假设,从而重新发明生活,让生活幸存。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用超级工作室的话说,这是一项在生活空间、欲望空间以及想象空间中“喂养小妖”的事业,它最好是永远无法实现且仅存于空想中的一个社会政治地带。和建筑以及设计相关,超级工作室试图提出一种以物什冥想为出发点的构造与建设的任务。


走在乌托邦道路上的你们以为可以走到哪里……你们难道看不出路上的光是假象,沿途乡镇全是幻梦,远方的湖泊是骗局,是酷热导致的海市蜃楼?你们在这条道路上能找到梦想和力量,将人们从现实噩梦中唤醒?你们要去哪里寻找?


面对一个存在的功能化和存在的理想化以及存在的救赎化,超级工作室显然选择了存在的示威(be-in),这一从存在物出发的空想,和今天的思辨实在论有着某种谜一样时空穿越般的呼应,它的使命在于现实人生的自由。


建筑师魏皓严长期研究重庆的城市空间,对城市与建筑都有深入的观察与实践。艺术家余果的多部影像作品采集自重庆街头和城市角落,探索了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艺术家李消非的个展“我是一群人”正在器空间展出,通过走访和拍摄两百多家工厂后,艺术家试着构建生命个体的自我社会感觉。


9月29日,晚上19点,一场基于存在的示威的对话将在器空间进行。我们可以经由超级工作室的空想与乌托邦批判,重新审视重庆这座直接的、视觉化城市的奇幻、魔幻与科幻。



不可能的奇幻都市

空想建筑与乌托邦批判


“连续的纪念”第一站:重庆


嘉宾:倪昆(策展人)、魏皓严(建筑师)、李消非(艺术家)、余果(艺术家)

主持:芬雷(出版者)

视觉:陈靖山(设计者)


时间: 9月29日,晚上19点至21点

地点:重庆·器空间

(黄桷坪126号501基地1楼)


支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拜德雅


倪昆(策展人/艺术机构运营人/艺术写作者)

器·Haus空间联合创始人,星汇当代美术馆策展人,奥地利Medo艺术空间策展人,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驻馆研究员。中国急剧的城市化背景与全球化这个事实语境下的艺术互动,是他持续关注的方向,多次受邀在德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香港等地的美术馆,大学,艺术机构进行访问工作,演讲。由其发起的“城市与再造”,“迁移和游牧”等的公共艺术项目及国际论坛,展现了他对于当前境遇的思考。


魏皓严(建筑师、城市设计师)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嗯工作室合伙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重庆市城市设计专家库成员,《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编辑部副主任。魏皓严与嗯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步行友好城市、城市形态、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近年来尤其专注于包容性的路线风景。他的工作模式涉及到设计研究、路线结构分析、田野调查与量化测算等,探索以路线形态为主导来理解和改善当代城市空间品质。他的设计和研究强调为人类渺小的身体和日常生活塑造城市、建筑与风景,并基于此对重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路上考察,同时也持续考察世界上的其他城市、建筑与风景。


李消非(艺术家)

1973年出生于中国湖南,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住、工作在上海和纽约。李消非从2010年开始创作“流水线项目”,该项目是一种与当下的社会进程和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的实践过程,至2018年他已在世界各地考察和拍摄了两百多家不同类型的工厂。他用重复不断的运行和递进的影像来代替一般叙事手法去感知生产者,以探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并不断质疑视觉生产和商品生产之间的问题。李消非曾获纽约亚洲文化协会(ACC)、瑞典IASPIS,新西兰亚洲基金会等艺术家基金。他的作品参加过第四届和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3、2017)、第五届波兰波茨南双年展(2016)、第八届柏林双年展(2014)、第十届上海双年展(2014)、第六十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2014)等国际大展。曾在广东时代美术馆(2018)、OCAT西安馆(2017)等地举办个展。作品曾在蓬皮杜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首尔国立美术馆、柏林KW、都灵FSRR、上海外滩美术馆等地展出。其作品被美国卡迪斯特艺术基金会、英国FCAF基金会、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机构和私人收藏。


余果(艺术家)

1983年生于四川通江,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重庆 艺术创作涉及影像、绘画等多种媒介。


芬雷(出版者)

曾策划记述电影周(杭州,2014)、“居伊·德波电影周”(杭州,2015);曾联合策划“写一切:重识社会文本与艺术实践”(2016)、第11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谷神变”(2016)、“方志小说:驻村写作联展”(2018)、“写作诸历史:关于当代写作生态的提案讨论会”(2018)等。出版“Superstudio作品集”《超级工作室1966-1978:没有建筑的传奇建筑团体》。


“连续的纪念”

化用自超级工作室系列作品《连续的纪念物》,“连续的纪念”是一个持续围绕“超建筑”(Superarchintettura)展开阅读、对话和巡游的计划。就像超级工作室成员吉安·皮耶罗·弗拉西内利所说,所谓“连续”在于强调四处乱走的连贯性,它和精神场所的新建筑配方有关,而所谓“纪念”在于始终隐藏的建筑,它和住居之人的内在生活有关。“连续的纪念”因此不只是对今年7月去世的超级工作室创始成员克里斯蒂亚诺·托拉尔多·迪·弗兰恰的纪念,还是对今日生活网景的纪念。整个计划将在不同的城市,邀约建筑师、写作者、艺术家、空想设计者、内在生活者、城市幻想家等展开对话,每一次阅读、对话、巡游,都是一次寻找新建筑的旅行,也是一次超建筑的行动。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查看)


关于“Superstudio”


库哈斯与超级工作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