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天看余杭  ·  1000元整整存了24年!余杭姑娘翻出9岁存 ... ·  17 小时前  
天天看余杭  ·  1000元整整存了24年!余杭姑娘翻出9岁存 ... ·  17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对!咱家有“矿” ·  昨天  
新华社  ·  武傲凝,喜提一辆“警车”! ·  昨天  
新华社  ·  俩菜要价844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一个艾滋病患者的一天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1-30 16:27

正文


如果有人问你,你歧视艾滋病患者么?

你会怎么回答?


前几日,中国之声针对艾滋病话题展开了调查,其中超过9成的人都表示不会歧视艾滋病患者。


但如果携带HIV病毒的患者就生活在你身边,你真的能做到一视同仁么?


在调查中,网友们的回答暴露了艾滋病患者的真实处境:只有一半的网友能够接受和艾滋病患者“近距离接触”,甚至只有两成网友愿意和艾滋病患者同吃同住。

来自社会甚至是亲朋好友间的“有色眼光”,让艾滋病患者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面对“有形”的精神压力。对他们来说,染病的事实成了“禁忌”,一旦被戳穿,后果不堪设想。



艾滋病患者的一天


面对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假如你是一位艾滋病患者,到底会有什么遭遇?

小编带你体验一把:

单位里,你是“空气”


早上来到单位,你会发现很多同事根本不理睬你,甚至前几天还坐在一张办公桌上的同事,已经毫不掩饰的搬走。这绝非夸张,而是就职在江西某事业单位的艾滋病患者王可的日常遭遇。



出差?航空公司拒载你!


办公过程中需要出差,可订机票对你来说也是个难题:航空公司的管理条例里面明确标明拒绝运输患有艾滋病的患者。

什么?航空公司还有这种奇葩规定?

是的,在2014年沈阳市的三人在办理登记手续时告知春秋航空的工作人员三人中有艾滋病患者,遭到了春秋航空拒载。此事在当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害的艾滋病患者随后通过起诉获得了赔偿。

单位食堂不向你敞开


午休时间,在单位食堂吃饭对员工来说再正常不过。但是作为艾滋病患者,你会被单位要求单独“开小灶”,美名其曰是更卫生更营养,但真相是其他同事不敢也不愿意和你在一个吃食堂吃饭。这也是王可曾经的遭遇,单位为了让他单独就餐,甚至曾许诺提供经济补助。

下班回家,噩梦还没完!


因为患上艾滋病,亲朋好友间的聚会再也不会邀请你。但就算你宅在家,《夏洛特烦恼》《平常心》等影视剧中艾滋病患者“不久于人世”和“私生活糜烂”的标签也会随时刺痛你的心。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艾滋病患者,乡亲们会因为不具备艾滋病常识孤立你的家庭甚至对你拳脚相向。

这些痛苦的遭遇都曾真实的发生在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中。正如《费城故事》中染艾的男主角安德鲁所说:“对艾滋病患者来说,社会性的死亡,超过了身体上的病痛。”



面对歧视,他们会……


鸵鸟心态 一味逃避

为了保护自己,抱着“鸵鸟心态”拒绝检测拒绝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大有人在。

数据显示,确诊艾滋病可以让患者高危行为的活跃度降低70%,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但各地疾控中心都有不少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检测时留下假身份,让工作人员无从联络; 自2012年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的新规定出台,一些染艾高危人群面对巨大压力,甚至选择不检查,大大提升了艾滋病的传染风险。


方法不当 恶性循环

有些存在高危行为的潜在患者会特意进行无偿献血,期望通过献血时的例行检查来检测自身健康状况,如果患者处于无法被确诊的“窗口期”,携带病毒的血液就会进行流通,这让艾滋病的传播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政府规定反歧视?一样很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