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20多年后,
Bernal家的Jorge和Carlos,
一个成了会计师。
▲ 工程师Jorge,卖肉的William,会计师Carlos,卖肉的Wilber
直到有一天,
北大副教授刘云杉做过一个统计:
2018年,哈佛大学也搞了一个新生调查,结果发现:
所以,如果你问我: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我会说:很大很大。
影响大在什么地方呢?
其实是很难成为社会精英的。”
第二个影响:社会资源。
“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
因为其父亲杨武之是大数学家,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
第三个影响:教育重视程度。
中产家庭的教育开销几乎没变化,大概占家庭年收入的1%。
而精英阶层的教育开销却增加了3.5倍,占了家庭年收入的6%。
一家出了三个院士,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第四个影响:教育方式。
而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直线下降。
往往更加科学化。
第五个影响:性格塑造。
第六个影响:思维方式。
再比如,精英阶层特别注重效率,而普通人则强调公平。
选第一种,两人的总收益会大幅增加,但分配很不均匀。
选第二种,新增收入在两人之间分配更均匀,但总收入的增加没有第一种快。
是更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竞争的。
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非常大是不是就意味着生于贫寒之家,就没有可能成为精英阶层了呢?
这季“好声音”的两位导师——王力宏和李荣浩,出身差距就非常大。
也得力于父母和名师的精心培养。
而李荣浩则不一样,
像王力宏这样出身优越的人,
“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