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可靠飞行控制研究组负责人,长期从事空中机器人研究,出版中英文《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控制》。
南昌大学本科生,获得第六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特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2016年至2017年度国家奖学金,2018年9月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飞行控制研究组攻读硕士学位。
导语: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教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未来机器人教育将进一步在中小学中普及,成为必修课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对人类的学习过程产生巨大的帮助。对于未来的教育行业来说,机器人不再是高端技术,而是必须的技能。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发展。如此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本专题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机器人教育占领未来人才高地)
介绍了我国机器人教育相关政策,以及对个人发展的益处。
第二部分(机器人等级考试和比赛)
回顾了国内外机器人等级考试和比赛,包括:中国机器人运动等级考试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评、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中国)、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RoboMaster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和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
第三部分(详解机器人基础入门知识)
总结了有关机器人相关知识,包括机器人机械结构、机器人动力驱动装置、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通讯单元、机器人计算硬件平台、机器人计算软件平台和机器人控制决策算法七部分。
第四部分(机器人教育的分析和建议)
对目前机器人教育提出四点建议,包括:(1)机器人教育的完整化和阶段化;(2)等级考试和比赛混合制考核制;(3)考试和比赛实行互认机制;(4)标准化机器人教育组成元素。以期提高全社会对机器人教育的认识,为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国家层面,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机器人替代人类繁重和重复性劳动成为必然趋势。在2016年,为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另外一方面,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多次提到机器人,更明确指出应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外部延展形式,将发挥重要作用。同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智能机器人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因此,国家层面非常重视机器人的发展,而机器人发展离不开人,也就离不开教育。为此,不少中小学生开展了机器人教育。比如,上海编制的《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指南》将教育机器人实验室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经济方面,前瞻《中国教育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年,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从个人教育层面,机器人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是指通过组装、搭建、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空间建构能力、想象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技术融合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承载着新的使命。它也与目前的世界风行的STEAM教育息息相关。配合学校的常规教学,机器人教育让学习不再枯燥,让个人知道为什么学习,并能从机器人教育发现自身的价值,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因此,无论从国家发展层面还是从个人发展层面,机器人教育都十分重要和必要,它可以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对人类的学习过程产生巨大的帮助。对于未来的教育行业来说,机器人不再是高端技术,而是必须的技能。既然机器人教育这么重要,在操作层面离不开机器人等级考试和比赛。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比赛历史比较悠久,而机器人等级考试却是近年来的新事物。这两种类型的考核相辅相成,促进机器人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机器人等级考试
目前我国机器人等级考试至少有三个,分别是:中国机器人运动等级考试、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和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评。
中国机器人运动等级考试
(1)简介
中国机器人运动等级考试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共同指导,面向机器人运动专业人才以外的广大机器人爱好者和机器人学员开展的机器人运动等级考试,自2017年7月1日起试行。
(2)考试形式
中国机器人运动等级考试共分为十级,一至二级:考生可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行选择相应级别报考;三至十级:考生需逐级考取(即欲报考四级需取得三级证书),通过并取得六级(含)以上的证书的学员经培训后可依照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制订的《中国机器人运动专业人才评价工作实施办法》申请专业资格培训认证。考试分为笔试(或口试)与实操两部分。笔试题型主要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画图题、实验题等题型组成;实操题型为命题式项目,包括搭建、调试、安装、编程和展示等环节。
(3)考试大纲(表1)
表
1:中国机器人运动等级考试大纲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
(1)简介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由中国电子协会主办,国家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于2015年推出并在社会公开试点,2016年在全国教育系统(中、小学校)推广。
(2)考试形式
考试标准由低到高分为一级至六级。六级及以上与中国电子学会全国电子信息专业技术资格认证(QCEIT)衔接,进入电子信息工程师序列。
(3)考试标准(表2)
表2: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标准
《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
(1)简介
《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青少年技术等级考试由全国机器人技术考评管理中心人才库专家委员统一审核。
(2)考试形式
考试共分为十级,基础级(一级至五级)和专业级(一级至五级)、助理机器人设计师。每一级分为理论测评、实操测评、情感答辩三个考核方面。
(3)考试大纲(表3)
表3:《中国专业人才库》全国强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大纲
机器人竞赛
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
(1)比赛简介
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科技类竞赛,旨在推动教育机器人进课堂,促进机器人辅助工程创新实践教育课程的普及和实施。2011年首届大赛在深圳创办,之后每年举办一次。2017年第七届比赛中首次增设国际赛区。
(2)比赛项目
大赛分为大学本科组、大专高职组、中职中学组和小学组四个不同组别进行比赛。1)大学本科组、大专高职组竞赛类比赛有:机器人智能搬运比赛、机器人擂台对抗赛、机器人游中国比赛、机器人搬运码垛比赛、机器人灭火和救援比赛、小型物流机器人系统比赛、小型室内服务机器人系统比赛等七项比赛;评选类比赛有:机器人创意设计与制作、群机器人协作或者舞蹈两项比赛。另外,2017年比赛规则中还有两个新增比赛项目:无人机竞速比赛和QT——资源争霸赛。2)中小学组比赛项目有:共建家园(幼儿组 4-6岁亲子合作赛)、小小军迷 (幼儿小学组 5-7岁亲子创意赛)、 翻山越岭 (小学组)、 创意闯关——机关王 (小学组、中学中职组)、逆流而上(小学组、中学中职组)、心灵手巧(小学组、 中学中职组)、激清飞越——无人机竞速 (小学组、 中学中职组)、机器人智能搬运 (中学中职组)、机器人擂台对抗赛(中学中职组)、机器人游中国比赛 (中学中职组)、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学中职组)、机器人创意设计与制作(小学组、 中学中职组)等12项比赛。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1)比赛简介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办于2001年,由中国科协主办,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一项普及性科技教育活动。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
(2)比赛项目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有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机器人创意比赛、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FLL全称FIRST LEGO League,是FIRST机构与乐高集团组成的一个联盟组织。比赛中使用LEGO MINDSTORMS 产品和LEGO积木)、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VEX是一款机器人制作组件)和WER工程创新赛(WER ,World Educational Robot Contest是一项面向全球4-18岁青少年的教育机器人比赛)五个竞赛项目。1)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面向中小学生,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在完全封闭的现场自行组装机器人、编写机器人运行程序、调试和操作机器人,完成在固定场地上设置的不同难度的任务。2)机器人创意比赛自由度比较高,每年设置一个比赛主题,比赛准备时间为6个月左右。学生可以在学校、家庭、校外机器人工作室或科技实验室里,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智能机器人的创意、设计、编程与制作,最后完成自己的机器人创意作品参加大赛展示和评选。3)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国际机器人比赛项目,整个竞赛分为现场竞技、技术问辩、课题研究几个部分。比赛每年设置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设计十余项任务,学生需设计机器人在固定场地内完成这些任务。4)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也是一项国际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每年设置一个主题并设计新的竞技内容。比赛采用联队对抗形式进行,参赛青少年通过遥控器控制己方的两个机器人获得尽量多的分数,同时还要合理运用战略防止对方得分。5)WER工程创新赛设置与年度主题有关的模拟场景任务,要求参赛队在现场组装机器人、编程、调试和操作机器人,完成比赛任务。
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1)比赛简介
APRC(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由中国亚太机器人发起,是由中国人自己制定竞赛规则的开放式国际机器人赛事。APRC由中国教育在线、WTIO ( 世界科技创新组织)、APRC理事会等共同主办。
(2)比赛项目
比赛分为竞赛类项目和创客项目。其中竞赛类项目中中小学组有无人机竞赛、人型机器人竞赛、机器人综合技能竞赛、机器人障碍竞赛、机器人投掷竞赛、机器人三项全能联赛、机器人墨攻挑战赛、机器人篮球竞赛、机器人创意竞赛、机器人百米竞赛、机器人3D创意设计竞赛、机器人铁甲钢拳竞赛(小学组);幼儿组比赛有幼儿机器人创意竞赛、垃圾回收机器人亲子竞赛(每队参赛选手为一名3-5岁的幼儿及一位家长(爸爸或者妈妈);大学组比赛有机器人墨攻挑战赛。创客类比赛有APRC极昼创客(多元创客)(中小学)、APRC极致创客(单体创客)(中小学)、机器人铁甲钢拳竞赛(小学组)、APRC创客大赛(大学组)、APRC极圈创客大赛(4-5岁的幼儿)。
中国机器人大赛
(1)大赛简介
中国自动化学会从1999年开始,相继开展了FIRA、RoboCup、中国机器人大赛等竞赛活动。从2016年开始,原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中RoboCup比赛项目和RoboCup青少年比赛项目合并在一起,举办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原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中非RoboCup项目继续举办中国机器人大赛。
(2)比赛项目
2016年1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与培训部对原有的15个大项79个子项调整为17个大项39个子项目。调整后的项目为:1)篮球机器人自主机器人项目、仿真机器人项目;2)FIRA小型组5vs5项目、11vs11项目、仿真组5vs5项目、仿真组11vs11项目;3)服务机器人通用服务机器人项目、超市机器人项目、多人辨识项目、非限定项目、仿真项目;4)机器人旅游探险游项目、寻宝游项目、循线越野游项目、抢道越野游项目;5)医疗机器人规定动作项目、骨科手术机器人项目;6)武术擂台赛无差别1vs1项目、无差别2vs2项目、轻量组项目、重量组项目;7)舞蹈机器人多足异形项目、双足人形项目;8)工程机器人光电车型搬运赛项目、摄像头车型搬运赛项目、人型搬运赛项目;9)竞技机器人竞步窄足赛项目、竞步交叉足赛项目、竞步体操赛项目、竞速标准赛项目;10)助老服务机器人助老生活服务项目、助老环境与安全服务项目;11)水下机器人机器人水下对抗项目、机器人水下作业项目、机器人水中巡游项目;12)空中机器人无人机续航挑战项目、无人机大战水果项目;13)救援机器人环境自主建图项目、越障与搜救项目;14)中型组仿真赛;15)机器人先进视觉赛;16)四足仿生机器人项目铁人三项项目、协作搬运项目;17)自动分拣机器人赛。
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
(1)比赛简介
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是世界机器人竞赛领域影响力非常大、综合技术水平高、参与范围广的专业机器人竞赛,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Alan Mackworth在1992年首次提出,从1997年开始进行比赛。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RoboCup China Open)是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的正式地区性赛事。
(2)比赛项目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分为入门级比赛和国际标准项目。1)入门级比赛有Mini Maze现场赛、Mini Rescue、积木遥控足球、积木智控足球、幼儿组现场赛;2)国际标准项目有舞蹈小学组、舞蹈中学组、足球重量无组别、足球轻量小学组、足球轻量中学组、Rescue Line小学组、 Rescue Line中学组、Rescue Maze 无组别。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ABU Robocon)
(1)大赛简介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前身是日本广播协会的机器人比赛,该项赛事从1988 年开始举办,于1989 年成为日本NHK每年的赛事,并被命名为“全日本机器人大赛”。1990年第一次邀请除日本之外的国外代表队参赛,成为一项国际性比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Robocon)是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科技活动,自2002年开始每年一届,为“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选拔中国大学生的优秀代表队,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每届一个主题。2013年央视正式退出该项比赛,中国失去参与国际赛资格。2014年共青团中央成为该项赛事主办方。该项赛事亦称为“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2)比赛主题
近三年比赛主题:第十五届主题——清洁能源,比赛规则的设计体现了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意识;第十六届主题——舞盘雅乐,灵感来自我国古代传统礼仪和游戏“投壶”;第十七届主题——飞龙绣球。灵感来自我国广西壮族人民的一项传统体育游戏“抛绣球”。
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
(1)大赛简介
智能车竞赛是从2006 开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学校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比赛形式包括有竞速比赛与创意比赛两大类。竞速比赛中包含不同的组别,难度适合本科不同阶段学生参赛。在竞速比赛基础上,适当增加挑战性,形成创意比赛的内容,适合部分有条件、能力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创意比赛。
(2)比赛项目
比赛项目每年可能会有调整,以下为十二届智能车比赛项目。1)光电类。该类别的车模允许采用光电、摄像头等传感器进行赛道检测。完成单车赛道竞速比赛。按照所使用的车模种类,分为两个小组:a)光电四轮组:使用指定的四轮车模完成比赛;b)光电直立组:使用指定的两轮车模完成比赛。2)电磁类。使用指定的四轮车模完成比赛。该类别的车模只允许采用普通的磁场传感器,检测赛道中作为引导信号的 20kHz 的交变磁场,完成单车赛道竞速比赛。按照车模驱动电源分为两个小组:a)电磁普通组:车模使用原车模配备的电池完成竞速比赛,比赛成绩只与车模运行时间有关;b)电磁节能组:车模使用超级电容储能完成比赛,比赛成绩由车模运行时间和电容存储电能加权平均。该组别车模允许自行设计组装特制的车模参加比赛。3)追逐类。参赛队伍制作两个车模完成赛道竞速,比赛成绩由车模运行时间与通过终点的时间差共同决定。如果在比赛过程中,于规定路段完成赛道超车,则会有相应的时间奖励。按照赛道引导线形式分为两个组别:a)光电追逐组:两个车模采用光电竞速类的传感器完成赛道的检测;b)电磁追逐组:两个车模采用电磁类的传感器实现赛道的检测。4)创意类。要求比赛车模在布置有信标的场地内完成比赛。参赛车模允许安装光电传感器,识别场内信标的位置,完成信标的追逐。参赛车模根据任务分为以下两个组别:a)双车对抗组:参赛车模在预赛阶段,完成单车的资格赛。参加决赛的车模,按照预赛成绩分组进行对抗比赛,即两个车模同时在场地内运行,按照熄灭信标的多少决出胜负。b)四旋翼导航组:参赛车模上不允许安装摄像头,但可以安装普通的光电传感器。参赛队伍可以使用四旋翼飞机悬停在赛场内,飞机上可以安装摄像头和处理器,检测车模与信标的位置,指挥车模完成信标追逐任务。
RoboMaster
(1)大赛简介
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大赛以机器人对抗射击为主题,鼓励与机器人相关的机械、自动化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通过平衡比赛的技术难度和观赏性,在全社会普及机器人知识和工程技术之美。
(2)比赛项目
2015首次发展成全国性比赛。RoboMaster 2015赛季在全球首次将机器人竞赛和电竞呈现方式有机结合,采用红、蓝双方对抗的形式,参赛队伍通过自行设计制造多种机器人进行射击对抗,完成指定任务,由比赛裁判系统判定比赛胜负。RoboMaster2016赛季在充分吸取2015赛季所积累的成果,对比赛场地、规则、呈现方式都做了深入的改良和优化。增设了“空中机器人”,将战斗维度从原本的纯地面对抗,改为空地立体对抗模式。RoboMaster2017赛季在2016赛季规则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增设具备机械抓取功能的机器人。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1)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
(2)比赛项目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以“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2017年比赛分:微电网模拟系统、滚球控制系统、四旋翼自主飞行器探测跟踪系统、自适应滤波器、调幅信号处理实验电路、远程幅频特性测试装置、可见光室内定位装置、单相用电器分析监测装置等主题。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
(1)大赛简介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是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罗伯特教授倡导,美国无人机系统协会(AUVSI)资助的赛事。2012年,由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引入国内,设立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与国外同步进行。该比赛主要面向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目的不是重复先前已实现的技术,而是开辟空中机器人技术的新领域,推进空中机器人最先进技术的进步。目前,比赛还设置了青少年附加赛,通常是操控飞行器在室内完成相关任务。
(2)比赛项目
比赛每年都进行,提前发布任务。当年任务没完成,来年继续,直到基本完成,再进行下一个任务的发布。第一次任务(1991-1995年)是要求完全自主的飞行机器人将金属光盘从舞台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验证了全自主飞行能力和不依赖惯性系统导航能力以及两点物体搬运能力。第二次任务(1995-1996年)是要求在无人干预情况下,搜寻有毒废料堆场,绘制部分埋入随机排列的有毒废料桶的位置,从在外部某处发现的危险标签中识别每个鼓筒的内容,验证了自主空中测绘、毫米级目标识别和目标获取的能力。第三次任务(1998-2000年)是一个搜索和救援任务,要求全自动机器人起飞,飞往灾区寻找幸存者和死者,验证了自主搜索和营救的能力。
第四次任务(2001-2008)涉及三个需要相同自主行为的情景:人质救援、古墓寻宝和核电厂抢险,验证长距离自主飞行的能力(3千米)、确定建筑群的位置和综合体内特定建筑物的位置、确定该建筑物的有效开口、通过空中机器人或携带传感器的车辆进入建筑物、将图片从内部传回3公里外的发射点。第五次任务(2009年)是需要一个完全自主的飞行器(没有全球定位导航辅助)进入包含走廊,小房间,障碍物和死路的室内,找到指定目标。第六次任务(2010-2013年)是需要空中机器人通过更加复杂场景的室内,发现并理解墙上的文字指引信息,进而找到放置指定物品的房间,取走该物放入替代品,并快速地退出建筑物。第七次任务(2014-2017年)要求空中机器人能够自主导航、避开移动障碍和识别地面移动机器人,以及通过设计顶层决策进行频繁起降,将移动机器人赶出飞行区域。第八次任务涉及多个空中机器人和人的合作,目前已经发布。
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
(1)比赛简介
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创办于 2017 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空军招飞局、海军招飞办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一项结合航空科普以及创意编程的无人机赛事。自 2017 年起,每年举办两届,每届比赛有不同的赛事侧重,一届以动手组装,飞行操作的飞手能力评定为主,另一届以创意编程,以及团队能力塑造和评定为主。赛事会在各省市地区先进行分站赛和地区选拔赛,并将优胜队伍和个人输送至全国赛。
(2)比赛项目
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基于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不同组别的划分,按照个人赛、团体赛、团体接力赛、创意赛等赛事形式,共涉及十余项比赛项目。个人赛按照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年龄段分组,主要比拼参赛选手的飞行操作能力,根据预先设计的飞行赛道,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飞行赛道的所有项目,并以用时的长短来判定比赛的优胜。团体赛是一种团体竞技的比赛形式,每支队伍要分成组装组和飞行组,分别派选手参加比赛,并以组装成绩分数和飞行成绩分数的累计总分判定优胜,这就要求每一名队员都具备动手组装和飞行操作的较高水平。团体接力赛是基于“小鸟飞飞”无人机教练功能的应用而设立的赛事,需要4名选手组成一个团队,用2个遥控器轮流对同一架飞机进行遥控飞行,并依次完成比赛规定赛道,充分锻炼了选手间的团队配合与协作能力。创意赛是最具观赏性的赛事,包含空中足球赛和无人机创意舞蹈表演赛。空中足球赛是一种团队赛的形式,每支队伍由3名选手组成,每名选手分别控制一架无人机,进行3对3的对抗,旨在将特定的空中足球攻入对方大门获得分数,并在比赛结束时以分数较高者为优胜,将足球这项大众体育赛事,以无人机的形式,演化为一种基于三维空间的比赛形式,极具观赏性。无人机创意舞蹈表演赛,是以预先提供的音乐为抓手,要求参赛队伍基于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无人机的创意编程,并有效地配合音乐旋律进行无人机舞蹈的编排和设计,是对于STEAM教育中Art能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是非常有魅力的一项赛事。不同于个人赛及团体赛等赛事,创意无人机赛的比赛形式并不固定,会进行不断的变化,配合编程创意的能力不断创新和提高。
小结
表4总结了以上提到的考试和比赛,集中展示它们的负责单位、考试形式以及适应的人群。
表4:机器人等级考试和竞赛的组织概况
从目前的比赛和考试看,机器分类方法很多。简单地按所处空间,大体可以分为:空中机器人、攀爬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地下(管道)机器人、水面机器人,以及水下机器人等。它们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空中机器人比赛通常考察控制稳定性和感知能力,相比其他种类机器人,控制调试最有挑战性,也最为吸引人;攀爬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和地下(管道)机器人比赛主要考察机械结构的设计;水面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比赛通常考察机械结构设计和控制,也考察感知能力。虽然侧重不同,但有大量相关知识是相通的。根据机器人等级考试与比赛的要求以及一些实用的技能,我们总结收集以下有关机器人相关知识,包括机器人机械结构、机器人动力驱动装置、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通讯单元、机器人计算硬件平台、机器人计算软件平台和机器人控制决策算法等七部分。它们的关系见图1。
图1:机器人系统整体框图
机器人机械结构
机器人机械连接零部件
(1)轴承。轴承一般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是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滚动轴承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
(2)联轴器和离合器。联轴器和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部件,主要用来连接轴与轴(或连接轴与其他回转零件),以传递运动与转矩,有时也可用作安全装置。不同之处在于,联轴器用来把两轴连接起来,机器运转时两轴不能分离,而离合器在机器运转过程中随时结合或分离。因此,离合器可用来操纵机器传动系统的断续,以便进行变速和换向。
(3)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
(4)键连接。键连接是通过键实现轴和轴上零件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运动和转矩。
机器人机械结构软件设计工具
(1)AutoCAD。AutoCAD(Autodesk Computer Aided Design)可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
(2)Pro/E。Pro/E是个全方位的3D产品开发软件,它集成了零件设计、曲面设计、工程图制作、产品装配、模具开发、NC加工、管路设计、电路设计、钣金设计、铸造件设计、造型设计、逆向工程、同步工程、自动测量、应力分析、机构仿真、有限元分析和产品数据管理于一体。
(3)SolidWorks。SolidWorks主要有草图绘制、零件设计、装配模块、工程图模块、钣金设计、模具设计、运动仿真等功能。
机器人机械结构加工设备
(1)3D打印机。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3DP),是一种累积制造、快速成形技术。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
(2)激光雕刻机。激光雕刻机是利用激光对需要雕刻的材料进行雕刻的一种先进设备。激光雕刻机的使用范围广泛,雕刻精度高,雕刻速度快捷。相对于传统的手工雕刻方式,激光雕刻也可以将雕刻效果做到很细腻。
(3)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指可以通过事先编辑的精确指令进行自动加工的机床。通过输入数控系统的程序指令,计算机编译计算后,通过位移控制系统,将信息传至驱动器以驱动马达来加工所设计的零件。
机器人动力驱动装置
驱动器是给机器人提供动力源,主要包括电磁式、气动式和液压式。大多数竞赛中使用的是电磁式和气动式,而液压式往往用于大型工业机器人。因此,下面主要简要介绍下电磁式和气动式驱动器,以及传动件和基本的控制算法等。
驱动器
(1)电磁式。电磁式电动机能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竞赛中一般用的是直流电动机。一般通过编程驱动匹配的电子电路,最终驱动直流电动机。1)直流电动机。根据是否配置有电刷-换向器可以将直流电动机分为两类,包括有刷直流电动机和无刷直流电动机。2)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电机。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3)伺服电动机。伺服电机是高品质的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它在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基础上配置了控制电子设备,可以采用闭环实现准确的位置控制,只要提供相应的电信号就可使其旋转相应的角度。
(2)气动式。气压传动以压缩空气来实现能量的传递,传递动力的系统将压缩气体经由管道和控制阀输送给气动执行元件,把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而做功。比赛中常见的气压传动装置所用的高压气瓶一般用塑料瓶自制,使用气体压缩机从充气口充气后,由稳压阀维持气压的稳定,并由单片机控制方向的电磁阀改变气流进出气动装置的方向,达到控制气动装置运动方向的目的。
传动装置
(1)连杆传动。连杆传动机构是用铰链、滑道方式,将构件相互联接成的机构,用以实现运动变换和动力传递。
(2)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指由齿轮副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装置,它的传动比较准确,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
(3)蜗杆传动。蜗杆传动是在空间交错的两轴间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传动机构,两轴线交错的夹角可为任意值,常用的为90°。蜗杆传动具有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噪声低的特点,通常用作减速装置。
(4)带传动。带传动是利用带轮和传动带间的摩擦或啮合作用,将运动和动力传递出去的装置。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和缓冲吸振等特点。
(5)链传动。链传动通过链轮轮齿与链条链节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链传动具有平均传动比准确、传动效率高的特点,且能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工作。
(6)凸轮传动。凸轮传动由凸轮机构实现,凸轮机构一般是由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构件组成。只需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从动件得到任意的预期运动。
机器人传感器
感知单元提供环境和机器人系统的状态信息,作为控制、决策以及与环境其他单元进行交互的基础。
距离传感器
(1)超声波。超声波测距原理是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通过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
(2)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利用调制激光的某个参数实现对目标的距离测量的仪器,分为相位法测距仪和脉冲法测距仪。进一步,二维激光扫描仪是通过旋转的光学部件发射形成二维的扫描面,以实现区域扫描及轮廓测量功能。二维激光扫描测距系统可以实现360°范围内的激光测距扫描,产生所在空间的平面点云地图信息用于地图测绘、机器人定位导航、物体/环境建模等应用。二维激光扫描仪在目前的扫地机器人上广泛使用。
(3)红外测距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测距原理与激光相似,只是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红外线。
(4)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与红外、激光、电视等光学导引头相比,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一般用于室外。
(5)气压计。这主要是测量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计正是通过测量大气压来估计高度。压电式气压计将这种变化变成高度。
姿态角传感器
姿态角是机器人坐标系相对于固定坐标系的角度,包括俯仰角、滚转角和偏航角。
(1)加速度计。加速度计能够测量物体的比力,即去掉重力后的整体加速度。比如,当加速度计保持静止时,加速度计测量值为重力加速度,而整体加速度为零;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整体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但是加速度测量值为零。通过这个原理,可以测量机器人的俯仰角和滚转角等。
(2)倾角仪。它是加速度计的高级形式,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液体摆”式、“固体摆”式和“气体摆”式三种,可以测量机器人的俯仰角和滚转角等。
(3)磁力计。磁力计可用于测试磁场强度和方向,确定设备的方位。磁力计一般利用各向异性磁致电阻或者霍尔效应来检测空间中的磁场强度。此外,基于洛伦兹力的磁力计也在发展。基于洛伦兹力原理,切割不同方向的磁场,产生不同大小的力,从而改变电容大小,被电子电路测量得到。该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机器人的偏航角。
(4)陀螺仪。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仪利用科里奥利力——旋转物体在有径向运动时所受到的切向力。因为科里奥利力正比于角速度,所以由电容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角速度。陀螺仪不能用于测量角度,但可以与以上传感器融合得到更加准确的姿态角。
旋转角和角速度传感器
一个圆盘光栅固联到旋转轴上,它在不同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明暗变化。光电旋转编码器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得到相应的旋转角和角速度。这一般可用于测量轮式机器人的轮子的速度和前进的距离。
温度传感器
(1)红外传感器。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光学系统汇集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这比较适合非接触式的测量。
(2)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这比较适合接触式测量。
力传感器
(1)压电式传感器。当晶体受到某固定方向外力的作用时,内部就产生电极化现象,同时在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撤去后,晶体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2)应变片。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相应电阻会随之变化。
光敏传感器
光敏电阻不受光照时的电阻成为暗电阻,此时流过的电流成为暗电流。在受到光照时的电阻成为亮电阻,此时电流称为亮电流。暗电阻越大越好,亮电阻越小越好。实际应用时,暗电阻大约在兆欧级,亮电阻大约在几千欧以下。光敏传感器是利用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的敏感波长在可见光波长附近,包括红外线波长和紫外线波长。利用光敏传感器,可以进一步设计出巡线传感器和避障传感器。基本原理是通过主动打光和光敏传感器接收反光,判别周围情况。
定位传感器
(1)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利用卫星来定位授时。GPS接收机能接收多组卫星数据,并通过求解方程得到其准确位置。GPS的绝对精度一般是米级。差分GPS和RTK GPS的精度可以达厘米级。这些传感器一般用于室外,但有时受到遮挡稳定性会不太好。
(2)室内光学定位系统。光学定位系统由多个相机、红外LED灯、路由器、电脑、和反射标记点组成。工作原理:多个相机组成的捕捉空间,相机上的近红外LED照射目标物上的反射标记点,相机对标记点进行红外成像,提取标记点的二维信息,通过多个相机对同一标记点反馈的空间数据,计算出反射标记点的三维位置信息,最终能将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出来。静态定位精度可以达毫米级,姿态计算精度也很高,满足大部分的室内需求。
(3)UWB定位。UWB,即超宽带技术,定位原理和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很相似。静态定位精度可以达分米级,比较适合室内外精度不高的局部定位。
视觉传感器
人类获取的信息70%-80%来自视觉,因此视觉传感器作用非常大,它的潜力需要不断开发。
(1)2D相机
目前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采用2D相机作为传感器,它通过成像透镜将三维场景投影到摄像机二维像平面上。针对相对定位,可以利用类似于二维码的Tag实现相对定位,如:AprilTag是一个由密歇根州立大学的April实验室开发的、免费开源的视觉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定位导引等。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如OpenCV的开发包等或自行开发用于识别或定位。
(2)3D相机
目前,3D相机可以恢复局部区域的3D景象。成像原理一般分为ToF(Time of Flight)测量方法和结构光扫描法两类。ToF成像原理是让装置发出脉冲光,并在发射处接受目标物的发射光,通过计算往返的时间差测量与目标物的距离。结构光扫描法的原理是首先将结构光投射到物体表面,再用摄像机接受该物体表面反射的结构光图案,通过图案在图像上的位置和形变程度来计算物体表面的空间信息。目前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微软的Kinect和英特尔的Realsense。
小结
以上介绍的传感器总结如表1所示。
除以上介绍的传感器之外,还有不少类型传感器就不一一介绍了,比如声音传感器等。不同传感器在精度、测量范围、适用范围、重量、价格都有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根据任务进行选择。另外,可以通过组合传感器,开发算法搭建新的传感器。比如:多用几个超声波测距模块可以设计新的避障传感器。
表1:机器人传感器类型
机器人通讯单元
有线通信
(1)串口。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分别是地线、发送、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2)I2C。I2C总线是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它只需要两根线即可在连接于总线上的器件之间传送信息。连接到相同总线上的IC数量只受总线最大电容的限制,串行的8位双向数据传输位速率在标准模式下可达100Kbit/s,快速模式下可达400Kbit/s,高速模式下可达3.4Mbit/s。
(3)SPI。SPI 是由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开发的全双工同步串行总线,是微处理控制单元(MCU)和外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同步串行端口。SPI 总线可直接与各个厂家生产的多种标准外围器件直接连接,一般使用4 条线:串行时钟线SC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人数据线MOSI 和低电平有效的从机选择线SS。
(4)CAN。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的简称,是由以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 11898),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5)I2S。I2S(Inter—IC Sound)总线, 又称集成电路内置音频总线,是飞利浦公司为数字音频设备之间的音频数据传输而制定的一种总线标准,该总线专门用于音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各种多媒体系统。
(6)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模型常使用TCP/IP协议。TCP/IP提供点对点的链接机制,将数据应该如何封装、定址、传输、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标准化。
无线通信
(1)蓝牙。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
(2)WiFi。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通常使用2.4G UHF或5G SHF ISM射频频段。连接到无线局域网通常是有密码保护的;但也可是开放的,这样就允许任何在WLAN范围内的设备可以连接上。
(3)ZigBee。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根据国际标准规定,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4)红外。红外通讯就是通过红外线传输数据。为了使各种红外设备能够互联互通,1993年,由二十多个大厂商发起成立了红外数据协会(IrDA),统一了红外通讯的标准,这就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rDA红外数据通讯协议及规范。
(5)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网络移动电话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发送声音(通话)及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3G的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第四(五)代移动通信技术(4G,5G),是3G之后的延伸,意味着通信终端能做更多的事情,例如除语音通信之外的多媒体通信、远端控制等。
机器人计算硬件平台
处理器单元
(1)51单片机。51单片机是对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是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具有如下特点:8位CPU;拥有4kbytes程序存储器(ROM) ,外部程序存储器寻址空间为64Kb;128bytes的数据存储器(RAM) ,外部数据存储器寻址空间为64kB;2个可编程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
(2)Arduino单片机。Arduino常见的型号有UNO、MEGA等。以ATMega2560为例,它是配置最高的8位Arduino控制器,有15个PWM引脚,16MHz时钟频率,256Kb Flash。
(3)STM32单片机。STM32系列单片机基于ARM Cortex-M内核。以比赛中经常使用的STM32F103系列为例,它有如下特点:32位CPU;最高72MHz工作频率;从16K到512K字节的闪存程序存储器;2个12位模数转换器;2个DMA控制器,共12个DMA通道;支持定时器、ADC、SPI、USB、IIC、UART、CAN等外设;串行单线调试(SWD)和JTAG接口;8个定时器;2个看门狗定时器(独立的和窗口型);一个24位自减型系统时间定时器。
(4)树莓派。树莓派是一款基于Linux的单片机电脑,由英国的树莓派基金会所开发。树莓派面积只有一张信用卡大小,体积大概是一个火柴盒大小,可以运行进行1080p视频的播放。操作系统采用开源的Linux系统:Debian、ArchLinux,自带Iceweasel、KOffice等软件,能够满足基本的网络浏览、文字处理以及电脑学习的需要。树莓派基金会于2016年2月发布的树莓派3中首次加入了WiFi无线网络及蓝牙功能。
(5)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为FPGA),它是在PAL、GAL、CPLD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全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逻辑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电路设计工具
这里举例介绍一种。Altium Designer是原Protel软件开发商Altium公司推出的一体化的电子产品开发系统。这套软件通过把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PCB绘制编辑、拓扑逻辑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和设计输出等技术的完美融合,为设计者提供了全新的设计解决方案,使设计者可以轻松进行设计,熟练使用这一软件必将使电路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机器人计算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