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27
2017|
这 里 是 留 白
正 文
当我们好不容易觉醒
好不容易摆脱各种既有的
伦理道德 条条框框
摆脱各种固有的价值判断 主流意识
变成了一个我们朝思暮想的
非 主 流
此时一切都结束了吗?
我们是否还得要继续去寻找
非主流中的非主流?
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有些复杂,但是我们已经有了对所有事情的判断标准,无论大小、无论知或不知,都有了实践运用的范式。我们早已经习惯于运用这种既定的、熟悉的、安全的、有保障的范式去处理我们的生活、处理我们的思想,处理我们所能遇到的任何事情。
我们沉浸在其中,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益处,让我们不必担惊受怕,有很多的支撑和立足,不必和孤独寂寞为伴,让我们周围充满了肯定的目光。我们与生活,与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或者脑袋被苹果砸了,或者被门挤了,或者被驴踢了……反正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开始对这种既定的范式、给出的标准,产生了一丝丝的怀疑,或者对这种既定的范式和标准进行了思考。我们惊奇的发现:哇,这个东西是有问题的!
怎 么 办 ?
我们天性是趋利避害的,当我们发现了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们有害的时候,我们就要远离它,跟它划清界限,以保证我们的安全。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已经与这个我们认为“有害的东西”的关系是那么的紧密,甚至在一定层面“我们”与这个“有害的东西”已经难以清晰的分出一个界限了,并且我们为了我们认为“有害的东西”付出了太多太多,以至于我们不愿意对自己以前所做出的那么多的付出否定。
······
我们继续进行着成本的计算······
······
一方面我们已经与这个“有害的东西”有很紧密的关系了,那么我们要与它划清界限是非常困难的,这必将促使我们投入极大的精力去做“切割”本身这件事,成本非常大。
另一方面,这个“有害的东西”,虽然有人发现了它的有害性,但是可能仅仅是一小部分人,或者仅仅是几个人发现了它的有害性,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下去,也似乎可以安然无恙、高枕无忧,当然,只是多了一些不适而已。但是我们要当真与它分离,那就要对这个似乎已经与自己不二的“有害的东西”进行切割,也就是要对自己进行切割,这个痛、这个困难程度,需要付出巨大的决心和毅力!
无论如何,我们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有一批人居然“丧心病狂”的与这个似乎没有多大伤害的东西坚决的划清界限,对自己进行残忍的切割。另外的大部分人要么带着一点恶心继续他们的游戏,要么茫然不知的继续着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姑且假定那一批“丧心病狂”的人是我们。这一小批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我们走向了“非主流”的艰难道路,但我们自带光环沾沾自喜。当然,选择不同道路的那些大部分人也同样沾沾自喜,因为他们避免了所有的风险,他们的境况极其的得体、稳重。
我们终于走向了真正的道路,走向了“非主流”的道路,尽管道路是那样的艰难。我们没有任何保障,我们随时都要面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局面,我们就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只要来稍大一点的浪,我们就会立刻葬身海底。但是我们仍然那么坚强,我们为我们的觉醒而深信不疑,为我们的决定而欣慰无比,那种悲壮感时常令我们感动不已,风险、艰难在此简直不值一提。
然而,既然我们已经有所舍弃就会有所获得,离开了一条路,那也必将走向另一条路,虽然在所有人看来那是一条“非主流”的路。但,那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路,有路就有依靠,就有脚踏实地的存在感,就有既定的范式和标准,只是这种范式和标准披上了“非主流”的外衣,虽然在我们心目中闪闪发光,但是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
同样的,突然,有一天,我们又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或者脑袋被苹果砸了,或者被门挤了,或者被驴踢了……反正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居然开始对这种“非主流”的既定的范式、给出的标准产生了一丝丝的怀疑,或者对这种既定的范式和标准进行了思考。
我们惊奇的发现:
哇,这个东西也是有问题的!
怎 么 办 ?
是继续分析?
然后切割,还是妥协?
文章到此就结尾了
看看你, 现在在干嘛?
是在之前, 还是在之后,
是在寻求一个或另一个的范式和保障,
还是在放弃所有的追求直面自己?
只有你知道
除非你不想知道
也只有你能解决你的问题
除非你不想解决
也只有你
能让你
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