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参考消息
纵览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快讯!努乔马去世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印度“从零开始”研发AI芯片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赴台游遇阻,国台办表态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史上最快!DeepSeek创新纪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参考消息

深度 | 外媒:美国2016大选暴露科技暗黑一面

参考消息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11-15 22:22

正文


微信订阅2017年《参考消息》,立减20元>>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 美国《连线》月刊网站近日刊登题为《2016年大选暴露科技非常非常暗黑的一面》的文章,作者为伊西·拉波斯基。文章摘编如下:


此次美国总统大选过程揭示了技术进步的深层暗黑弱点。它向我们证明:能把世界各地陌生人连接起来的通信工具也能用来散播毒气室迷因和死亡威胁。


它向我们证明:把海量事实和信息推送到我们指尖的平台能同样轻而易举地破坏基本真相。


它向我们证明: 我们最隐秘的通信在心怀私怨的人面前不堪一击,网上民众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我们都隐藏了些什么。而我们大家都是有所隐藏的。


▲11月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选民在一处投票站填写选票。


通过这次大选,我们见识了在依赖这一创新事物时会发生的种种意外后果。自从我开始为《连线》杂志报道政治新闻就有人问我:科技刊物为什么要报道政治?问得好。但考虑到电邮服务器、俄罗斯黑客、推特喷子和维基揭秘如今在美国选举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倒是要反问:我们怎么能不报道呢?


推特喷子的兴起


推特喷子早在唐纳德·特朗普之前就已出现,但特朗普获得候选人资格使他们成为瞩目焦点。他们长期游离在边缘地带,今年走到舞台中央,肆意骚扰那些不支持特朗普的人。他们不无自豪地采纳了希拉里·克林顿用来形容他们的“烂货”一词,而且名副其实。


对保守派作家戴维·弗伦奇来说,这意味着大量照片被篡改从而让他的女儿看起来像个奴隶。对近来收到大量反犹评论的作家贝萨妮·曼德尔来说,这意味着要求买一把枪自卫以防备这些暴力论调。


弗伦奇在为《国民评论》双月刊撰写的专栏文章中说:“每次大选都会吸引一批傻瓜、怪胎和疯子,但特朗普获得候选人资格使他们获得了武器。”



▲资料图片:推特的标识


据反诽谤联盟统计,去年8月至今年7月,推特上共有260万条反犹评论,其中高达60%是针对记者的。虽然这种情况可能很容易被理解为反犹情绪增加,但调查还显示,仅1600个推特账号就发出了其中68%的评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特朗普招募极右翼代表人物——比如极端保守网站布赖特巴特新闻网的前执行总裁史蒂夫·班农——加入其竞选团队的做法确证了这种行为。谈到围绕特朗普获得候选人资格一事的种族主义言论,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历史学教授内尔·欧文·佩因特表示:“这是特朗普促成的。它本是一股地下潜流,特朗普在地壳上戳了个洞,于是它就渗出来了。”


但还不仅仅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初选期间,所谓的“伯尼铁粉”(伯尼·桑德斯的忠实粉丝)对桑德斯的批评者和希拉里的支持者大放厥词,表现出厌恶女性的倾向。


推特喷子或许在任何一位总统候选人的支持者当中都只占一小部分,但遗憾的是,他们最为聒噪。


此次大选充斥着数字死亡威胁和恐吓战术,它证明:网络上的两极分化不仅会破坏政治宣讲,而且会是十分危险的。


后真相政治的时代


此次大选还证明:尽管互联网让传播信息和知识变得更容易,却也让破坏真相变得同样容易。在互联网上,所有观点都是平等的,即便它们是谎言。


当然,媒体的分裂跟这很有关系。 过去曾经有一小撮报纸和电视台对新闻进行审查以便去伪存真,但现在,无数出版物、社交媒体专家和恶作剧网站以假乱真混淆视听。


康涅狄格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林奇指出:“面对矛盾说法就可以有各种理解。如果你让人接受互相矛盾的信号,他们就会开始忽略与其本人看法不一致的东西。”


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今年尤甚,人们对所谓主流媒体的可信度失去了信心,只有14%的共和党人表示信任媒体,而2015年的这个数字是32%。


这就使得政治宣讲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政治合作本就艰难,若双方连对基本事实都无法达成共识,那就难上加难了。



▲一张脸书上流传的关于特朗普的假新闻图片,声称特朗普曾于1998年羞辱共和党选民。(脸书网站)


社交媒体似乎雪上加霜,它们让人很容易落入“回声室”,传播他们自己眼中的真相。“嗡嗡喂”新闻网站对两党脸书网页的分析发现, 页面分享虚假或误导信息越多,其帖子就传播得越快。文章内容越不准确,在脸书网站上可能就会越受欢迎。一想到社交媒体是仅次于有线电视新闻的美国主要政治新闻源,这就愈发让人感到不安。


多年来,这让危险的阴谋得以在网上扩散。


脸书和推特如今都在想方设法阻止虚假信息在其平台上传播,它们不想成为互联网上真相的唯一仲裁者。


标题党选举


此次大选让政治和娱乐之间已然模糊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年有一位真人秀明星竞选总统。特朗普知道该如何指挥电波——以及网络。



▲资料图片:一名特朗普的反对者(左)与一名特朗普支持者正在争辩。(路透社)


正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首席执行官莱斯利·蒙维斯所说,全国人民集体关注特朗普对CBS和其他媒体来说“好极了”。据统计,在包括《华尔街日报》网站和《纽约时报》网站的美国十大新闻网站中,与特朗普有关的内容占38%。就沃克斯等网站而言,这部分内容占了近60%。


不过这不仅仅是因为特朗普知道如何让自己上新闻。问题还在于, 媒体本身变得既是信息获取渠道也是娱乐渠道。 在脸书上,突发新闻报道和有关候选人背景的长篇文章与朋友的生日帖文和婚纱照混杂在一起。


媒体的整体经营模式现在有赖于“脱颖而出”。像“现在这是新闻”网站这样的媒体新贵着眼于吸引千禧一代停下来看一段新闻短视频。标题变得有点更加耸人听闻,有点更加夸张,简短的报道拐弯抹角,内容歪曲。


永远别用电子邮件


说到那个私人电邮服务器,此次大选彰显了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普通公民的隐私是多么容易被大规模泄露!不仅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是今年夏天大规模黑客活动的受害者,维基揭秘网还曝光了希拉里竞选活动主席约翰·波德斯塔多年来的电子邮件,它们都是被俄罗斯黑客窃取的。



▲希拉里位于纽约州的住所。据称其曾用来处理公务邮件的服务器就安装于此处。(BBC)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