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童年回忆,就是我们的情感共同体。当我们一起在记忆里触摸相同的符号,或许能感受同样的酥麻与欣喜。
你还会常常回忆小时候若获至宝的玩具吗?还会想起究竟是几岁开始看动画片的吗?
成长本身是擦拭,也是打磨与抛光。只要你还怀念儿时,其实它们,也从未离开你身旁。
在这个暑假,方所成都店将为大家复刻一个八零年代的夏天。不但有摄影家秋山亮二先生携着那本承载着童年回忆的《你好小朋友》,时隔36年后重回成都,与我们一起沉浸入充满童年光景的迷人展览;更有《三个和尚》《九色鹿》这样的经典国产动画片的播映和七零、八零年代的老玩具展。
毕竟,我是如此怀念我,怀念五岁的、七岁的、九岁的,在巷子里,小河边,追赶跑跳蹦的我。
光景宛如昨。
中国经典国产铁皮玩具展
7月27日(六)-9月1日(日)
藏家:谭坛、朱宇翔
讲座“中国小玩意儿”
8月4日(日)15:00-17:00
嘉宾:谭坛、朱宇翔
【报名方式详见文末】
///
嘉宾简介
谭坛
一个生于七十年代的平面设计师,喜欢捣腾七八十年代的小玩意儿,钟情于那个时期极具时代性的设计美学。以收藏上世纪50-90年代的铁皮玩具为主。
朱宇翔
一个想开“玩具博物馆” 的图书馆管理员。
从2003年至今收藏玩具16年,收藏总量达1000余件。
“黑猫警长”玩具车、各个款式的铁皮车、橡胶玩具,以及各种“80后”童年中曾经接触的玩具,均已收入囊中。“只收藏1980年代的国产玩具”,是其定下的收藏终极目标。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噗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噗通、噗通跳下水……”
伴随着可能永远念不到十只青蛙的逗趣童谣,一只绿色的发条铁皮青蛙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浮现:咯啦咯啦,拧上发条,放于地面,手松开,它迟缓但有力蹦蹦跳跳的憨态,填满过几代人的童年画面。
有谁考究过这只小青蛙的“身世”吗?
1934年,项康元先生在康元制罐厂设立玩具部,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玩具制造厂家。
这家民族企业其实是在生产铁皮饼干桶的时候,利用剩下的边角余料设计生产了以钟表发条为动力,具有机械动作的金属发条玩具。
在最早生产的品种中,以“三跳一游”最为知名 ——跳鸡、跳蛙、跳雀和游鸭。这四款中,又以跳蛙最深得几代孩子们喜爱,成为了中国人童年集体回忆中的标志物之一。
△
东风牌轿车(上玩十厂 七十年代)
同样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流行的铁皮玩具还有许多:当时的美国福特公司驻上海分公司,都会利用铁皮汽车玩具的广告效应来推销他们的汽车。
本地企业亦毫不落后,上海五洲大药房推出了五洲大厦落成纪念储蓄罐,上海云飞出租车公司也推出了发条玩具汽车。
时间来到建国后,新中国的孩子们除了手中把玩的快乐,一双双小眼睛也渴望接受更多外部世界的资讯。
中国经典国产动画短片展映
播映短片
《没头脑和不高兴》
《三个和尚》
《九色鹿》
《山水情》
播映场次
7月28日(周日)14:30-15:30
8月11日(周日)14:30-15:30
8月18日(周日)14:30-15:30
【每场展映均含四部短片】
【报名方式详见文末】
特别播映
“动画往事”讲座分享+播映
8月25日(周日)14:30-17:00
嘉宾:空藏Kongzang(王宏佳)、林翔
【参与规则】
活动免费,需报名参加。
报名方式请关注后续推送。
///
嘉宾简介
空藏Kongzang (王宏佳)
空藏动漫资料馆 项目发起人
2006年开始进行有意识地收集中国动画及漫画史料文献,藏品包括近现代漫画出版物、动画文献和当代动画作品文学剧本、分镜头台本、造型设计稿、 原动画稿、图片资料、创作档案、拷贝胶片、出版物、衍生品以及作者信札、手稿等,至2019年5月,共计收集10000余件。
林翔
绘画匠人、评书迷、技术宅,狂热的电影译制配音爱好者,执着的动漫模玩收藏发烧友。《中国电视动画月刊》《数码精品世界》影视专栏作者,时光网特约撰稿人。《蝙蝠侠:暗夜骑士崛起》《2012》《超凡蜘蛛侠》等影片官方网络宣传海报设计师,《变形金刚:时代》《变形金刚30周年纪念典藏》等著作联合撰稿人,《童话往事:中国译制动画片(1979-1992)》一书主创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