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朵
美国作家杰弗里·图宾的《法庭上的巅峰对决》
(葛峰译,三联出版社,2017版)
,揭开了两千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内幕——布什和戈尔,究竟谁是小偷?
对不起,错了,不是这对,是另一对 ↓
哈佛法学院毕业担任过助理检察官的图宾,是《纽约客》杂志职业撰稿人,CNN资深法律评论员,作为美国最出色的法律记者和畅销书作家之一,他是世界了解美国法律和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
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后,《法庭上的巅峰对决》以最快的时间迅疾面世,很强的在场感和还原现场的能力,使这本书更象一个巨大的新闻稿件,牵涉美国最高层(总统),面对民主感受措、对大选深感迷茫的美国民众。
然而近二十年之后,无论隔着时间还是空间的距离,这本书呈现在面前时,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它的历史价值,事实和真相留给美国,而民主、法制和政治在这一场总统大选中呈现的纷繁和尴尬关系,值得全世界深思。
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于副总统戈尔来说是一场法律战。他赢了初选,大选票数却在布什之下,但票差很低。按美国选举法,这种情况下系统会重计选票,重计的结果票差继续缩小。这种情况下,戈尔方有权申请人工计票。而对于德州州长布什来说,这是一场
政治战
,他们要做的就是让大选尽快尘埃落定,保住胜利果实。
一场战争就此开始,戈尔方想重计选票,布什方阻止重计选票。因为战场落在佛罗里达州,而该州的州长又是布什的弟弟杰布·布什,布什方占尽了天时地利的条件,最好的律师尽在他麾下,他的团队有最舒适的住处和宽敞的办公场所,而戈尔方不怎么整齐的队伍,只能挤在小律所的办公室里对未来悲观。
不仅如此,布什方将佛罗里达州州长的权力当作了手段和机会,负责选举事宜的女州务卿哈里斯成为他们手中的一枚棋子,千方百计阻止重计选票的进行。
按说,既然法律有明确规定,戈尔方要求重计选票该得到法律的支持,但经过了几级法院几次审判,尤其最终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做出的却多是对戈尔方不利的后果。
暂且撇开法院方面不谈,戈尔方的失败与他的团队运作有关。性格决定命运,布什性格果断、坚决,充分信任他的团队。他的手下凝聚的都是精英,无论出现哪种问题都能想出办法应对,即便出庭面对的可能是败诉,也要在这败诉中给对方造成不利。
而戈尔心中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审视、自我压抑意识,他优柔寡断,过分在乎媒体的反应和自己的政治形象,这摧毁了他的战斗精神。他也因此未能吸引到狂热的追随者,他的团队就像散兵游勇,缺少战斗力和凝聚力。
事实上,如果戈尔方申请在全州每个县重计选票,至少布什方利用法律造成的对他不利的后果可能就会避免。但是他的团队决策失误,因为在每个县申请重计选票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他们就决定只在四个对他有利的县提出申请,这给了布什方攻击他的理由,政治上先造成他输不起想要窃取大选果实的负面影响。
这给了戈尔的团队当头第一棒,他们太在乎形象了。事实上戈尔几乎一直身在一线,但他的团队一直士气不佳。布什团队则相反,布什回农场种地去了,偶尔打个电话给团队的负责或某个主力,道一声同志们辛苦了,他们就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地为他拼命了。
为了保住布什的胜利果实,他的团队无所不用其极,争议到了法庭,他们就在法庭上拖延,让重计选票的时间被浪费;如果法庭做出了重计选票的许可,他们就组织支持他方的选民上街游行,在计票现场示威捣乱,导致重计选票无法正常进行。
尤其过分的是,他们一方面阻止佛州重计选票,另一方面积极地把海外选票(多是支持布什的),甚至明显在选举结束后投出的选票(假票),计入其中。
佛罗里达州是戈尔竞选总统经历中的梦魇之地,这个州的州长是布什的弟弟,本来选举结果是该对布什有利的。但因为在黑人政策上的不得民心,作为报复,很多黑人把票投给他哥哥的竞争者戈尔。一个叫勒庞的、和戈尔一样同属民主党的女子,却无意中反转了乾坤。
原因出现在票面的设计上。勒庞是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负责选举的,为了照顾年纪大的投票人,她让设计人把票面字体放大,这样名字就不得不分成两列,投票的打孔放在中间。因为两列中名字交叉,左边排在第二个名字的戈尔,他的孔印就排在了第三的位置上。总统大选中这种设计第一次出现,很多人投完票才意识到自己好像投错了,戈尔方申请重计选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此而起。
一场总统大选之战,参战双方团队主力几乎都是法律人——律师,他们在政治场上利用法律,在法律场上角逐政治。最终联邦最高法院,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做出了党派偏见战胜法律与理智的判决:中止重计选票。
大选尘埃落定,布什当选总统,那一场重计选票的战役成了投名状,为他奋战的人都得到了重用。
如果是戈尔,戈尔也许会考虑到影响,为避嫌而不用他们。这也正是两个团队战斗力不同的原因,
为布什卖命的人,打的是自己的小天下;而为戈尔的,并不知自己的明天在哪里,他们不会赌上自己形象和未来。
重计选票的这一场战争,更像是一场总统能力的测评,布什的赢,虽然手段不很光明,亦不被向往民主的美国人接受,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足可认证。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如果你在自己的国内之争中都无力取胜,将来怎么应对复杂的国际困局?
事实上因为大选风波,布什当选总统之初遭遇了重重困难。然而几个月后美国人慢慢意识到了这一点,尤其911事件后,他让整个国家几乎所有人与他站在了一起,那时起,布什真的赢了。
《法庭上的巅峰对决》呈现了比较有趣而奇特的画面,保守的共和党行动却极尽自由,崇尚自由的民主党却谨小慎微举棋不定,——政见和行事风格完全是两回事。
作为一名法律记者,图宾在这本书中将自己置于中立的观察者角色,事实上作为一名民主党人,图宾在描述这一场党派最高层的争权斗争中不可能完全处于中立立场,他对布什团队用了“无所不用其极”之类的用语,对戈尔方亦怒其不争并不无同情。
在《后记》中,他却最先肯定那场大选是总统能力的试金石,对于布什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911后布什表现出的能力,他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戈尔大选中只是因为有人指责就绕道而行、放弃战斗,表示不能令人心生敬意。
事实上若重计选票继续进行,图宾也并不认为戈尔就一定能反败为胜。然而在结尾处他留下的是这样的语句——事实如此:在2001年1月20日,错误的人登台宣誓,就任美国总统,这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并非小事。
图宾无法释怀,他纠结的不是布什还是戈尔谁该成为总统,是民主被政治牺牲。作为一个法律人,作为一个民主党人,他对程序正义无比看重,而那一场大选,牺牲了民主,也牺牲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