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怎样说话,别人才能听进去?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件事明明你占理,可对方就是不认账;你说的话条理很清晰,也说得很对,可别人还是听不进去?
早先你可能觉得,能把道理讲清楚,自己又是对的,别人就会听。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可你好像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
所以,很多人的说服力非常微弱。明明站在正确一方,偏偏理亏的人还能和你争论得旗鼓相当。某些时候,甚至得委屈地认错。
真是件抓狂的事情。
为啥会这样?原因有二:
1.人的本质不是理性的
一件事情是对的,你未必去做;一件事情是错的,你可能还是做了。不是你不明白对错,而是你没在用对错,而是用感觉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别高估自己的理智,更别高估别人的。特别当你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对方往往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这时候理性的力量弱到极限,道理再大,也奈何不了别人听不进去。
2.有时候争论的不是对错
正因为人的非理性特征,争论和交流中,有时候对错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还有其他因素决定了某些人“死不认错”,比如说——面子。
或许别人已经知道你是对的,可面子上下不来,也就只能死撑了。
这时候,你越证明自己是对的,说得越清楚,对方就越下不了台,你便越达不到目的。
所以你看,“把事情讲清楚”并不是说服他人最重要的因素。你只会这一招,是不够的。
人处江湖,难免和人打交道。怎样说服对方,解决争端、达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次我叫了滴滴专车,准备去一个地方。我赶时间,可那个时间点又比较塞车。我必须说服司机,尽量为我开快一点。
按照我过往经验,直接跟师傅说“麻烦你尽量帮我开快一点”,效果是不好的。有些司机会很反感(因为他要冒一定的风险),有些司机嘴上答应,实际则没行动。
车开到之前,我打电话给司机确认位置,同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过来的时候别着急,安全最重要。我知道你也想尽量快点到,可是城里车多要是塞住了你也没办法。我可以慢慢等,你别着急。”
车到后,司机跟我说他开了几年车,我是第一个会这样和他说话的乘客,我让他很感动。
后来我说,其实我也挺赶时间的。可是人和人是需要互相理解的,我知道开车的人真的很辛苦,所以非常理解你们,当然不会做那种气急败坏催促的事情。
我一句“让他开快点”的话都没说,但适当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后面一路,司机都在想办法帮我抄近路,尽量开快,我完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因为我在沟通中营造了一种舒适感,表达了我的尊重和理解,又巧妙地传递了自己的需求,丝毫不会让对方感觉我在胁迫或者要求。后面,司机是主动想帮助我,而不是因为我提出了要求。
你的尊重、信任、理解,是最好的说服力工具。
很多时候,分清对错容易,但让对方认错困难。这个时候,核心是你要找个巧妙的台阶,让对方舒舒服服地下来。
一次,朋友介绍了一个项目给我,说这个项目应该很赚钱,让我参与进去。但是按照我的经验,发现里面很多猫腻,即便纯粹从市场角度看,也市场堪忧,便婉拒了。
朋友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到这个项目,对我的拒绝感到非常生气。觉得我不尊重他,不信任他的眼光。至于我的分析过程,也根本听不进去。他的性格有些固执,但人确实很不错。眼看着如果我继续拒绝,甚至会失去这个朋友。
我知道朋友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只不过面子上挂不住而已。再加上他确实没啥私心,是想帮我,我拒绝得这么干脆,他情感上也有些受伤。
后来和他喝了一顿酒,我改变了策略,强调了三件事:
首先,我历数了他之前帮过我的事情,表明我对他无条件的信任以及感激;
其次,我说自己其实还看不透这个项目,个人性格又偏保守,看不透的事情不敢做,这纯粹是我的问题,和他无关;
最后,我说自己最近资金链压力也很大,即便有心做,能力上也达不到。
我不再去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是错的。之所以不做这个项目,和我们的关系无关,和他本人也无关,纯粹是我个人眼光和资金问题导致。这样,就给了他最好的一个台阶,避免伤害了彼此的和气。
最后,朋友再也没提这项目的事情,而我们的关系却更加好了。
人在气头上,便容易说出冲动、不负责、不冷静的话,同时判断力也会急剧下降。一个搞不好,便容易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所以,永远都不要试图去说服一个情绪激动的人。这时候沟通的最佳方式不是急着得到结果,而是焦点转移。可以先搁置争议,给双方情绪冷却的时间和空间。
待情绪稳定后再沟通,效果往往好很多。
大多数时候,人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内心真正的需求,不一定坦诚说出来,而是重重伪装,说得非常“委婉”,甚至表达的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04
如果你认为别人说出口的,就是心里所想的,就有可能被误导,采取完全错误的说服策略。打不到痛点,自然难以成功。
很多时候,你无法打动别人、说服他人,不一定是你提供的东西、说的内容不够好,而是说这些东西不是别人需要的。你只听到了别人表达的表面意思,没有洞察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开始方向就错了,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除了这4点,想要提高自己的说服力还有很多方法技巧,大家可以举一反三,慢慢琢磨。
—THE END—
☀ 作者:阿何,来源:阿何有话说(ID:aheshiwo)。阿何 ,毕业于清华的理工男,感性理性兼备的写作者,三次创业均大获成功,指导几十万人成长,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方法。灼见经授权发布。
◐◑中字全程!他年仅33岁,是全球最年轻巨富,从哈佛辍学13年后终获博士学位,曾捐赠30亿美元攻克重大疾病
◐◑听说你朋友圈仅展示三天?
◐◑谭宗明为什么不会娶安迪?
◐◑你敢离开微信12小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