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侠客岛按】
这两天,
“
一带一路
”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举行。这是一个由中国倡议、旨在提振全球经济的宏大构想。
对于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说,很多时候,
“
一带一路
”
还停留在名词术语的层面,了解不深。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走出国门、参与
“
一带一路
”
建设,获得了深切的感受。
侠客岛最近就跟几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厂的企业家聊了聊,请他们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塞尔维亚的友谊
塞尔维亚,这个栖居在巴尔干半岛的内陆国,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6
年,习近平主席到访塞尔维亚。这也是塞尔维亚独立后首位中国元首的到访。之后,今年
1
月,农业部长韩长赋也到访塞尔维亚,两国签署了关于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这让长在福建、在新疆生活了十年的民营企业家黄昌辉看到了机会。在新疆,他的主业是农业电商,主营“本地本物”,把新疆的好东西推向全国;而在现在的中塞合作东风下,他觉得,
既然中国的农业
+
互联网、精准扶贫搞得这么好,欧洲又有很好的农业资源,为什么不找机会推广中国的模式,帮两国人民做点什么呢?
于是,今年
5
月,黄昌辉带领着他的团队飞赴塞尔维亚,准备在当地开办公司。出乎他意料的是,当地人民对
“
一带一路
”
的熟知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比如,
当地市长告诉他,自己的梦想是带着家人看长城;当地人给中国客人点歌,播的是《思念》,
“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
,这让他颇感慨,因为一般感觉外国人都很
“
内敛
”
,很少把待客做得如此细致;他们落脚的
当地人家,男主人恰好在习主席访塞期间担任保安,不仅保留着当时的报纸,还兴奋地拿出当时的工作牌,告诉他
“
我们都是兄弟,是一家人,我家里的房间随时都向你们开放
”
;在塞尔维亚的地下溶洞,他们碰见一群初中生,经常兴奋地冲你喊
“China”
,还有一些大学生学过汉语,跟你招手说
“
你好
”
。这种友善的程度,是我走遍很多欧洲国家都没有的,就像在家里一样亲切,
“
很像大学毕业又不舍得离开的感觉
”
。
这种友善和亲切有历史的成分。在
Despodevac
市,市长告诉中国客人,中国跟塞尔维亚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
两国历史上都是被入侵的国家,但我们从来没有侵略别人;希望塞尔维亚和中国,
“
像骑士那样为民族的自尊去战斗
”
。对塞尔维亚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借一带一路的东风,让老百姓更加富裕
。
”
这也让我想起在摩洛哥的经历。今年年初我去那边,住在当地一位印度裔居民家里,我们聊了很多。我问他,你怎么这么熟悉
’
一带一路
’
?他说自己天天看中国的国际频道。这就说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很多国家、很多老百姓眼里,都是非常关注的。
”
黄昌辉说。
在塞尔维亚,黄昌辉仅用了两天就敲定成立华大塞尔维亚公司的事宜。他准备把当地的有机农产品引入中国,也在当地种植中国的中药材、菌类等销往欧洲。作为一个足球迷,他去了贝尔格莱德红星的主场,看到当地用的肥料可以给草场降低损耗、节省成本,因此也决定带回中国。
塞尔维亚还是欧洲首个对中国免签的国家。虽然现在中国游客并不多,但当地人热切地盼望着有更多
“
中国兄弟
”
的到来。如果有既懂塞尔维亚语又懂中文的人才,未来的机会一定也会很多。
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的非洲女工
华坚集团,中国最大的女鞋制造公司之一。旗下代理的,就包括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的品牌。
2011
年,他们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到
2013
年,已经在当地雇佣了
6000
名工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工。李克强总理到访当地,也曾视察该工厂。
用集团董事长张华荣的话来说,未来的目标是在这一世界最贫穷的地区创造
10
万就业,而就业,恰恰是该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当地设厂,企业不仅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拿地,更可以显著降低人工成本。以工人为例,目前中国相似的劳动力月薪在
3000-4000
元左右,到这里,则仅需
400-500
元人民币。
他给我们看了一个有趣的视频
——
为了提高工人的凝聚力、纪律性,每天上午,企业都要把所有的当地工人聚集在一起,用中文唱《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你刚看到的这个景象。
采写/明日绫波
编辑/夜下长川
视频制作:庆宇、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