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滨海融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昨天  
松阳警方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昨天  
松阳警方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昨天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滨海融媒

书香时光 阅美滨海|一句顶一万句

滨海融媒  · 公众号  ·  · 2025-02-10 17:51

正文

图片







图片

团圆暖读

二月

主题

亲情 文学

图片

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热情, 县委宣传部升级打造了全新栏目《书香时光 阅美滨海》,并同步 启动 “好想听见你的读书声”领读者招募计划 ,邀请更多人 加入领读行列,用声音焕发书香魅力, 从聆听者变为分享者, 推动“书香滨海”建设,在全县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图片


01 期

领读者

领读者:姚妍

东坎街道中心小学 教师

本期分享: 一句顶一万句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震云,1958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中国著名作家、编剧。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著称,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大奖。刘震云的作品多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多面。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的代表作之一,该书通过讲述农民杨百顺(后改名吴摩西)及其后代牛爱国等人寻找“说得上话”的人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渴望。小说分为《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两部分,前半部写过去,后半部写现在,通过跨越百年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在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无奈。

图片

书籍特色与亮点

1. 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说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探讨了友情、爱情、亲情等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人在面对孤独时的种种反应和选择。这些探讨不仅深刻而且富有启发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

2. 独特的叙事方式:刘震云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梳理得井井有条。他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人物的处境和心态。

3. 丰富的文化内涵:小说以延津为背景,通过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广泛的社会影响:自出版以来,《一句顶一万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它不仅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等多项殊荣,更被誉为中国版《百年孤独》。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

推荐理由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它不仅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多面,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因此,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

图片

精彩段落

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老马常常欺负老杨。欺负老杨并不是打过老杨或骂过老杨,或在钱财上占过老杨的便宜,而是从心底里看不起老杨。看不起一个人可以不与他来往,但老马说起笑话,又离不开老杨。老杨对人说起朋友,第一个说起的是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老马背后说起朋友,一次也没提到过杨家庄卖豆腐也卖凉粉的老杨。但外人并不知其中的底细,大家都以为他俩是好朋友。
杨百顺十一岁那年,镇上铁匠老李给他娘祝寿。老李的铁匠铺叫“带旺铁匠铺”。铁匠十有八九性子急,老李却是慢性子,一根耙钉,也得打上两个时辰。但慢工出细活,这把耙钉,就打得有棱有角。饭勺、菜刀、斧头、锄头、镰刀、铲头、门搭等,淬火之前,都烙上“带旺”二字。方圆几十里,再不出铁匠。不是比不过老李的手艺,是耽误不起工夫。但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老李是生意人,铺子里天天人来人往,保不齐哪句话就得罪了他。但老李不记外人的仇,单记他娘的仇。老李他娘是急性子,老李的慢性子,就是他娘的急性子压的。老李八岁那年,偷吃过一块枣糕,他娘扬起一把铁勺,砸在他脑袋上,一个血窟窿,汩汩往外冒血。别人好了伤疤忘了疼,老李从八岁起,就记上了娘的仇。记仇不是记血窟窿的仇,而是他娘砸过血窟窿后,仍有说有笑,随人去县城听戏去了;也不是记听戏的仇,而是老李长大之后,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是急性子,对每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样。老李他娘是个烂眼圈,老李四十岁那年,他爹死了;四十五岁那年,他娘眼瞎了。他娘瞎了以后,老李成了“带旺铁匠铺”的掌柜。老李成为掌柜后,倒没对他娘怎么样,吃上穿上,跟没瞎时一样,就是他娘说话,老李不理她。 一个打铁的人家,平日吃饭也是淡饭粗茶,他娘瞎着眼喊:“嘴里寡淡得慌,快去弄口牛肉让我嚼嚼。”

图片

老李:“等着吧。”
一等就没了下文。他娘:“心里闷得慌,快去牵驴,让我去县城听个热闹。”
老李:“等着吧。”一等又没了下文。不是故意跟他娘治气,而是为了熬熬她这急性子。日子在他娘手里,已经急了半辈子,该慢下来了。也怕开了这种头,乱越添越多。但他娘七十岁这年,老李却要给他娘做寿。他娘:“快死的人了,寿就别做了,平时对我好点就行了。”又用拐棍捣着地:“是给我做寿吗?不定憋着啥坏呢。”
老李:“娘,您多想了。”
但老李给他娘做寿,确实不是为了他娘。上个月,从安徽来了个铁匠,姓段,在镇上落下脚,也开了个铁匠铺。老段是个胖子,铁匠铺便叫“段胖子铁匠铺”。如老段性子急,老李不怕,谁知段胖子也是个慢性子,一根耙钉,也打上两个时辰,老李就着了慌,想借给他娘做寿,摆个场面让老段看看。借人的阵势,让老段明白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但众人并不明白祝寿的底细,过去都知道老李对娘不孝顺,现在突然孝顺了,认为他明白过来理儿了,祝寿那天中午,皆随礼去吃酒席。老杨和老马皆与铁匠老李是朋友,这天也来随礼。老杨早起卖豆腐走得远,吃酒席迟到了几步;马家庄离镇上近,老马准时到了。老李觉得卖豆腐的老杨和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便把老杨的座位,空在了老马身边。老李以为自己考虑得很周全,没想到老马急了:“别,快把他换到别的地方去。”
老李:“你们俩在一起爱说笑话,显得热闹。”
老马问:“今天喝酒不?”
老李:“一个桌上三瓶,不上散酒。”
老马:“还是呀,不喝酒和他说个笑话行,可他一喝多,就拉着我掏心窝子,他掏完痛快了,我窝心了。”
又说:“不是一回两回了。”

图片

老李这才知道,他们这朋友并不过心。或者说,老杨跟老马过心,老马跟老杨不过心。遂将老杨的座位,调到另一桌牲口牙子老杜身边。杨百顺前一天被爹打发过来帮老李家挑水,这话被杨百顺听到了。吃酒第二天,卖豆腐的老杨在家里埋怨老李的酒席吃得不痛快,礼白送了。不痛快不是说酒席不丰盛,而是在酒桌上,跟牲口牙子老杜说不来。老杜又是个秃子,头上有味,肩上落了一层白皮。老杨认为自己去得晚,偶然挨着了老杜。杨百顺便把昨天听到的一席话,告诉了老杨。卖豆腐的老杨听后,先是兜头扇了杨百顺一巴掌:“老马绝不是这意思。好话让你说成了坏话!”
老杨在杨百顺的哭声中,又抱着头蹲在豆腐房门口,半天没有说话。之后半个月没理老马。在家里,再不提“老马”二字。但半个月后,又与老马恢复了来往,还与老马说笑话,遇事还找老马商量。

图片

图片

每周一至周五

调频FM102.9  上午11:45

应急广播        下午18:10

《书香时光 阅美滨海》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
图片

一个人、一本书、一场读书的盛会

“领读者”计划持续招募中

欢迎您 带上最爱的书籍

用声音传递书之美

一起为阅读接力

图片

图片

EN 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