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连云港市数字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新疆丝路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算力飞地项目合作协议。
双方将通过联合研发项目,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打造集算力服务、数据处理、应用开发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为企业向“AI+研发+生产”的转型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
目前,海州区(高新区)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应用、生态企业和人才引育等方面,与完美世界、火山引擎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展开合作,建设了多个品牌项目。本次合作将进一步扩大海州区算力品牌的影响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海州区(高新区)加快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算力产业发展高地。
算力飞地在此前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
《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中提及,要完善“东数西算”利益分配机制,
鼓励东部与西部地区“结对子”,开展“算力飞地”、“以数换地”等形式合作
。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政策提及“算力飞地”,此前如2023年12月,深圳市发布的
《深圳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 》
中就提到,要积极探索“算力飞地”发展模式。例如,位于韶关的华南数谷智算中心就是这种模式的算力飞地,是深圳与韶关合作共建的算力飞地项目之一,已经于2024年3月投产,首期建设目标是建设16000P的异构算力池。
飞地是一种跨行政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通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两地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经济共促。
算力飞地,顾名思义,是指将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设置在地理位置优越但本地需求不足的区域,通过远程调度和管理,实现算力的跨区域流动和高效利用。
在我国,算力产业布局从全国的算力需求和能源供给综合考量,设定了“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发展格局,也即“东数西算”工程。
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具有丰富的产业需求、算力需求。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则具有广阔的土地和优质的风、光、水等新能源。但在实际的算力建设中,由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地域性与服务对象的跨区域性矛盾,很难真正组合东西地区优势,形成有效的算力布局。
在此背景下,算力飞地不仅有助于缓解东部地区算力资源紧张的问题,还能促进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形成东西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般来讲,飞地分为
“飞入地”
和
“飞出地”
,但这其中“飞”的不是土地,而是优势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资源等等。通过将
“飞出地”的优势资源和要素输入到“飞入地”
,实现双方的共赢。
| 文章来
源:中国IDC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