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父亲生死让网友投票决定”的帖子引爆网络,引发各方激烈争议。不少网友指责发帖者麻木不仁、不孝顺。
但从贴文内容及后续报道来看,这名“儿子”也是有苦难言,因为
“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在重压之下,面对巨额医疗费和渺茫的希望,已经完全不知该怎么办了,才做出让网友投票决定父亲生死的极端举动。
男子家庭收入还算不错,但父亲的这场大病还是让其吃不消。为此,其被迫在某平台募集善款。年迈的母亲为了省钱,也为了多看看父亲,不愿住旅馆,晚上一直在医院的长椅上坐着。
值得一提的是,被救治的父亲也理解儿子的难处,多次用尽全身力气跟孩子说,不治了咱回家。用男主的话说,
父亲是觉得费用太高,不想拖累家人。
故事很沉重,但却值得每位父母尚在的儿女们深思。
再过两天,就是父亲节了。这是一个感恩和尽孝的日子。
虽然它是个舶来品,但在一个“百善孝为先”的国度,“父亲节”仍然有着重要意义。不过,中国人的父亲节如今越过越沉重,因为
尽孝越来越难,当然并不是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是“子欲养而养不起”!
据中国青年报做的一项调查显示,
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
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
对中国1.76亿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更是感同身受,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即便如此,让劳碌了一辈子的父母安详度春秋,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奢望。
当然在一个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时代,即便拥有两三个孩子的老人,也未必好到哪去。
对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来说,生活成本高,压力大,孝敬父母力不从心,已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让父母安详度春秋,至少面对大病时不再重现上述投票决定生死的荒唐事?是每一个年轻人都要回答的。
对于每一个上了岁数或者即将步入老年生活的人来说,如何让自己病有所医(不管小病大病),减轻子女负担,而不至于像那位老父亲那样悲鸣地说出不治的话?也要有自己的答案。
目前,一个共识性答案就是,
为父母配置好医疗保险,保障将来可能出现的大病医疗风险。然而,老年人想买到高杠杆、多保障的医疗险并不容易:
-
老年人癌症发病率高,保险赔付风险和逆选择风险较高,重疾险一般超过50岁、医疗险一般超过60岁,就几乎买不到了。
-
老年人机能退化,身体容易出毛病,所以很多人往往都过不了健康告知这一关。
-
即使能够通过健康告知,老人能买的保险往往保费较高,保额有限,能获得的保险保障的杠杆效应已经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保费倒挂的情况。
针对这些难题,在父亲节之际,平安健康险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从父亲节当天(6月16日)开始至18日三天,平安健康App将热门百万医疗险“平安e生保Plus”的首次投保年龄开放到65周岁
(原投保年龄28天-60周岁)。解决了市面上60-65岁人群购买医疗险困难,限制多的问题。
同时,平安e生保Plus带有智能核保服务,身体有点小毛病的父母也有机会投保,降低了老年人买保险的门槛。
平安e生保Plus是“百万医疗险”中的爆款产品。“百万医疗险”顾名思义,保额高达百万,最高300万住院医疗(癌症医疗保额翻倍),可以说是真正的“低保费,高保障”。
保障范围内,医保范围外的自费药,进口药100%报销,能让老人没有后顾之忧地选择更好的治疗手段;
此外,还有住院绿通服务(确认住院需求后,10个工作日内安排知名医院就医服务)、次年重新投保不会因身体情况变化拒保等优点。
这些都是针对老年人医疗需求特点而定制的,弥补了医保报销额度有限,且不报销自费药进口药,对大病覆盖不足等问题。
也就是说,
一顿饭钱就可以为父母换取百万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父母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大大缓解了做子女的压力。
要注意,平安e生保Plus的首次投保年龄开放到65周岁,是平安健康App在父亲节和618推出的特别回馈活动,只限三天时间。
此次活动除了放宽投保年龄,以便让更多父母有机会投保外,在14—15日预约的话,还可以获得30天在线问诊服务,投保成功的话会再送90天。如果家人身体有点不舒服,在家就能约到专家名医,是不是很贴心?
特别强调一下,若在平安健康App申请理赔,理赔速度特别快,最快一分钟就能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