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新视听
财新视频以独立观察者和权威评论员身份,捕捉财经新闻镜头,解读政策趋势,梳理事件脉络,透视市场变局,已成功与多家电视台合作,节目覆盖中国大陆并通过财新网向世界传播。 | video.caixin.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财新视听

经营贷、消费贷“变身”首付贷,谁在加杠杆入市? | 秒评

财新视听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9-07 18:4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9月5日,北京银监局、人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印发通知,严查个人贷款违规购房。消费贷、经营贷在列,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2017年前7个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元,新增总额已远超去年全年。



CAIXIN VIDEO

秒评





个人消费性贷款流向何方?

屡禁不止的消费贷、经营贷“变身”首付贷

是否死灰复燃?

有多少消费贷流入了楼市市场?

将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刘卫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专家观点:

  • 消费、经营贷“变身”首付贷总数量不好判断

  • “房抵贷”现象将对银行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应及时管制和制止


究其根本原因,是一部分非理性的购房行为。我觉得之所以死灰复燃,要从整体的统计数据来看,包括北京和大部分的城市,最近他们的住房调控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存在大家对房价上涨的预期。这种预期我们觉得可能也会造成以加杠杆的方式尽快完成购房需要。

首先这个量是多少,现在很难判断,因为监管部分并没有统一的数,所以这个说不准,但是有一个判断是可以的,就是不管“房抵贷”量大和量小,对整体银行系统的冲击或者潜在的风险是很巨大的。



向松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专家观点:

  • 现有政策很难限定抵押贷款的使用用途

  • 严查个人贷款违规购房,对调控房地产、抑制投机购房是有益的


难点就是在银行贷款,贷款理由比如说是用于个人消费、用于子女教育等,但资金使用上是很难监管的。

就好比企业,作为抵押,从银行抵押那钱去投资房地产了,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当然也有一些办法,资金专款专用,但是有很多麻烦和漏洞。严格来讲,他抵押所得贷款,怎么用是有自由的,否则你要在合约中明确的约定,所以我认为这在监管起来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监管部门现在重视这个问题,方向是对的,因为这个对调控房地产,投机性购房的过度性火爆都是有益的。至于怎么操作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因为从民法通则来讲,资金的使用是无法干涉的,除非你在合约上有特别的规定,你只能用于个人消费,但是买房子也是个人消费,所以这里面有很不明确的地方,所以如果需要监管的话,还需要很具体的办法,需要研究。



鲁政委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专家观点:

  • 消费贷死活复燃情况并不明显,只是防范于未然

  • 消费贷金额过低,对购房起不到太大作用

我觉得它查这个,并不代表着消费贷真的很严重。因为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出来,因为现在消费贷和信用卡透支增长比较快,再加上楼市依然是高烧不退,这两个事情并在一起引起相关关注,所以对相关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摸出排查。


以现在消费贷的规模来看,通常最后只有30万以内,这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连交个税都不够。比起过去一套房子一两百万就买了,贷30万还能起到一定作用,现在几乎已经不起作用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