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大明
如果小明不见了,就到这里来找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建  ·  【社招】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成熟人才招聘 ·  11 小时前  
雨果网  ·  大卖突然宣布歇业,所有店铺停运 ·  昨天  
雨果网  ·  T86风波之后,大批卖家押注海外货盘 ·  昨天  
中国保利  ·  保利集团党委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2 天前  
中国能建  ·  中标!柬埔寨波罗勉光伏发电EPC项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大明

分手心得|理性的爱,更持久

秦大明  · 公众号  ·  · 2020-11-16 21:25

正文


1


微观经济学里很核心的与成本有关的三大概念:


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与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在我理解下,就是过去的投入,对未来不会再产生正面效用,这种投入在经济学上就被称为沉没成本。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就是你每多获得一个单位的回报,必须付出的投入。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你选择某一个机会,而放弃其他机会所能带给你的最高价值。


在一个理性人的世界里,沉没成本是绝对不应该成为做决策的考虑因素的。以上,是我帮新同学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讨论一下分手这个话题。


谈过恋爱的同学们,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情况下,你们会果断分手呢?(欢迎大家在文章留言区留言)。


人们决定要分开,通常会有如下这些理由:


1)性格不合(多么万能的理由啊!)

2)对未来的规划不一致。

3)TA变了,不是我最初认识的那个样子了。

4)出轨劈腿。

5)x生活不和谐(据说离婚三大原因之一)。


以上这些理由,可以归纳成一个终极理由,那就是:


不爱了。


可是,为什么不爱了呢?爱真的是虚无缥缈,毫无逻辑可言的吗?



2


那为了回答“为什么会分手”这个问题,不妨采用我一直倡导的逆向思维方式(也是查理芒格十分推崇的)来思考一下,人们为什么能一直走下去?


最简单,最直观的回答,莫过于:


三观合。


三观这种东西,其实非常抽象,但大家在交往过程当中,无论是爱情还有友情,都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和你三观一致,什么样的人又不一致,接触不了多久,大概就能感知一二。


当然,人的三观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尤其是那些没有形成独立思维体系,思想精神上不独立的个体,三观变化是经常的事。比如,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


md!三观尽毁!


如果你仅仅是吐槽,倒也没有什么。如果你真的经常三观尽毁,那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太不成熟太不独立了。一个成熟独立的成年人,三观是很稳定的,是经得起客观世界冲击的。只有小P孩三观还没成型的人,才会容易三观尽毁。


三观的稳定性,往开了说,其实在于个人主观认知与客观世界的差距有多少。亦即是索罗斯所言的反身性当中的认知函数与操纵函数的结果,不展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经典的《金融炼金术》。


好了,回到分手的话题上。


能在一起,是因为三观合。三观虽然抽象,但是可以有个形象具体的比方,那就是人工智能(AI)当中的算法。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全部,当做是一个AI,那么ta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点滴,就是AI当中的数据,而这些数据背后,则是算法,亦即这个人的三观。


两个人的算法不一致了,数据再怎么类似,输出的结果也可能南辕北辙。因此,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体会(通过我自己和观察身边人的实验):


如果底层算法不一致,三观不合,分手就是最正确的决定。一切的将就妥协和包容,都将把两人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渊。而之前所有在数据层面的交互 (包括某种形式上不可言说的通常发生在卧室,偶尔发生在阳台,也更偶尔在楼梯间的交互) ,都应该统统归类到沉没成本。 而沉没成本,一概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决策。


爱情的日常点滴是感性的,但支撑起爱情的底层算法,一定是非常理性的。 数据的交互,可以产生一些短暂的耦合,但离开了共同的底层算法,数据都只是一堆垃圾。如果是垃圾,就得处理扔掉,不然还留着过年?


如果底层算法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那么人们就应该果断分手。这个推理有一个镜像逻辑:


如果底层算法没有变,三观上没有出现重大分歧,那么数据上的差异,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得以弥合。


因此,一方面,我鼓励那些已经确定三观不合的人尽早理性分手的同时,也劝诫那些没有根本原则性问题的CP,尽可能找到解决“数据分歧”的方法。毕竟,底层的东西,才是支撑关系发展的根本。因为表层(数据层)的差异,轻言分手,这就是舍本求末,不值当。


说到底,什么时候应该分手?底层逻辑变了,就应该分手。什么时候应该继续相爱?底层逻辑没变,就该继续爱。那出现波折怎么办?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


接下来,我要讲本文的干货重点内容了!你们以为我是为了讲分手而讲分手吗?其实我是在告诉大家,如下这三个困扰了千百万韭菜的世纪难题:


1)何时买?

2)何时卖?

3)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如果你把买卖的股票/商品/货币/房子......当做你的另一半,把跟它们在一起的日子,当做和另一半的相处,你就会发现,韭菜们面临的这些问题,真的像极了爱情!


买进并持有,是不是像和一个人在一起?

决定卖出,是不是像决定要和这个人分手?

当中价格的起起伏伏,是不是正好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各种矛盾分歧和争吵?


据说,每一对走到最后的夫妻,都有过一万次想分手的冲动! 也据说,每一个拿到一个好股票/商品最后赚到大钱的投资大师,都有过一万次要卖出(平仓)的冲动!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


韭菜的逻辑通常是这样的:


1)这个股票跌了好多,足够便宜,应该要反弹了吧,杀进去抄底!


2)这个股票涨了好多,好贵!应该要跌了吧,卖出!甚至做空!


3)拿了一个自己本来无比自信的股票,但中间调整了几天,拿不住了,卖!


但这些逻辑,统统都是朴素的,甚至很多时候是错误的!太tm感性了!你以为真的是谈恋爱吗?就算谈恋爱,我们上面不也分析了,真正支持一段关系长远的,一定是非常理性的底层因素,而不是平常那些数据层面的交互。


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这个逻辑当然很多时候没有毛病。但是,多少是“多”,三个涨停板多吗?五个呢?十个呢?你这么一问,韭菜绝对懵逼。


从根本上,光靠感觉谈恋爱是不行的。光靠荷尔蒙,活儿再好,也是维持不了一段关系的长久的。同样的,光靠主观感受投资,也是不能保证投资赚钱的,大部分时候,你会亏钱。


那要靠什么呢?想想爱情,是不是靠底层算法一致,靠三观合? 那同样的, 做投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 找到价格涨跌背后的根本逻辑 是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