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人不说,但最想男人送的10件礼物 ·  3 天前  
新华每日电讯  ·  400年历史的“庙会之首”,今天什么样?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一个馒头21元、一份豆腐汤69元,西贝从不坑穷人……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1-15 17:57

正文


西贝和奔驰一样,从不坑穷人!



一个馒头21元、一份炒鸡蛋43元、一份青菜豆腐汤69元……

这不是某地的宰客天价菜单,而是大名鼎鼎的餐饮连锁店——西贝莜面村。

按照官网的宣传,西贝莜面村是西北菜的杰出代表。

无相君心头一惊,这是价格上的杰出代表吗?

西贝说:是的。
1

无相君去年吃过一次西贝,当时就感受到了自身的贫穷。

西贝莜面村,听起来多么接地气的名字,又是西北菜。

想到西北人豪爽的性格、给力的分量,就进去了……

但当我坐下来开始点菜,心里就开始止不住得流血。

什么,一个馒头要20?一个炒菜心要40多?

这些食材都是从黄土高原空运过来的?

 
也许是分量多呢?

但等到菜端上来的时候,我震惊了。

说好的西北菜朴实无华,一盆管够,怎么学起了江浙的做法……



但我当时并没有太多抱怨,只是怪自己太穷,所以后来就没去西贝吃过。

直到最近,微博上掀起了对西贝的批评,我才明白:

原来吃不起西贝的,不只我一个人……

1月9日晚间,西贝前任副总裁楚学友转发了一条关于西贝价格的微博,并称“学习了”,似乎表达了“赞同”的意味。
 

然后,这条微博就点燃了网友们的情绪。

“怎么了,月薪5000以下就不该吃西贝了?”

虽然后来西贝出来公关,说这不代表西贝的看法。

但网民对西贝“菜价贵”“分量少”等的吐槽集中爆发了。

 
我们来看看评论的画风:


“一份大白菜豆腐卖53,还好意思涨价?”

 “昨天点外卖西贝一份生菜49(元),五十块钱几根生菜,物价局不管管吗?”……

 “西贝的馒头绝对值这个价,其他家的馒头只能管饱,西贝的馒头能鉴定智商,就是后面再加个零也是合理价格!”

看来,西贝的贵,并不是无相君瞎说的,而是网友公认的。


2

西贝为什么那么贵?

是材料好吗?

这个我还真不敢乱说,就比如这个“古法呛面馒头”。

 
一听这个“古法”,我就想到了小罐茶,八位大师亲手制造,不得了。

也许这个馒头也是什么大师亲手捏制的,选用的小麦是昆仑山地下3千米的冰泉灌的。

要不然,怎么能卖21呢?

群众都说了:“大街上呛面馒头5块钱3个,我干嘛要去你家买呢,镶金了?”

 
后来我一查资料,原来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和小罐茶的老板杜国楹一样,都是营销鬼才。

1988年,贾国龙在内蒙古临河开了一个小吃店,主打莜面。

莜面算是粗粮,受众主要在西北地区,因为起步早,贾国龙开了不少直营店,90年代年收入就已超千万。

后来,西贝就到了北京,贾国龙受到专家启发,给西贝打上了很多标签。

比如“西北民间菜” “中国烹羊专家”。

 
这些标签一加,城里人觉得新鲜啊,都买账了。

2012年,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大火,陕北的黄馍馍火了。

贾国龙当机立断,开价30万,把这个黄馍馍当成西贝的主打产品宣传。



那一年,还是3块钱的黄馍馍,就累计卖了3000多万元,现在价格已经翻了几倍。

后来,《舌尖2》开播,贾国龙又盯上了张爷爷的空心挂面,以600万买断张爷爷家三年内生产的所有手工挂面。

当然了,这钱也没白花,这些挂面在贾国龙手里,卖了1个亿。

 
在这期间,贾国龙还带着莜面走进联合国,打了个广告:“潘基文吃了都说好”。
 

凭借营销功夫, 2020年,西贝已经在全国59个城市开了379家门店,年营业额近60亿。

从此,贾国龙声名鹊起,被称为“餐饮圈最大的投机分子”。

3

贾国龙不仅善于营销,还善于“哭穷”。

年收入都60亿了,贾国龙还能借势哭穷。

今年春节的时候,餐饮业损失严重,大家都被打了记闷棍,有苦说不出。

有苦干嘛不说?

贾国龙就在微博上哭了,说这个西贝的400家门店啊,一个月损7-8个亿元,企业账上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

 
因为时间点把握得好,贾国龙 “为企业请命”的形象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不少顾客开始声援西贝,并为之担忧。

 
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周之后,西贝就得了浦发银行4.3亿的超低利率贷款。

那么贾国龙在拿到钱之后,干嘛了呢?

涨价!

随后,舆论又开始反转,贾国龙出来道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