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脸书上发布了家庭照,照片中,扎克伯格的妻子怀抱几个月大的女儿,扎克伯格则坐在一旁,手捧一本《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并配文说:“这是我为读书之年准备的下一本书——《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它实际上与基辛格提出的世界秩序有关,即如何建立全世界的和平关系。这对于我们想为孩子们搭建的世界很重要……”
扎克伯格的一席话,立刻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一书上,特别是给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读如此高端的科普书,这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趋之若鹜。
《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的作者是加拿大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费里(Chris Ferrie),同时,他还是三个萌娃的爸爸。因为自己从事物理与数学领域的研究,所以他认为应该早点儿把原始和奇妙的物理世界介绍给孩子们。于是,便有了这套书的问世。
这不是克里斯·费里第一次出版儿童类科普读物,《物理学入门》《给宝宝的光学物理》《给宝宝的牛顿物理学》也均出自他之手。
继给低龄儿童阅读的物理学之后,《宝宝学编程》《宝宝学口算》等书籍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充斥了学龄前儿童的图书市场。
只是,将小学甚至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内容提前传授给学龄前儿童甚至是怀里的宝宝,是为启蒙教育开启了一扇高大上的门,还是埋下了拔苗助长的隐患?
评估一本书是否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首先要弄清在不同年龄段人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形成的过程。
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对幼儿数理逻辑能力认知的规律给出了说明:1岁时,幼儿处在数理启蒙阶段,能够初步感知数的概念,但并不理解;两岁半左右的幼儿开始注意到数量的变化,通过直观感知多和少;3~4岁的幼儿开始有了抽象的数的概念,会点6以内的数;4~5岁的幼儿则能够利用一一对应确定等量关系,判断物品的多少。按照这一规律,5岁以前的儿童如果智力发展正常,那么只能初步了解数的概念,并可进行点数,这与通过算式计算的数学相差甚远,遑论需要抽象思维的物理学。
作为中科院物理所毕业的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教师吴宝俊不看好物理学等抽象知识作为早教的一部分:“数学的知识体系是层状结构,从数字到方程再到代数,存在递进关系。同理,物理学的知识也是这样,学习物理要先理解底层的概念。比如动能、势能、速度、质量、动量,才能为之后理解更高深的概念打下基础。但是量子物理学中的内容并不适合6岁以下儿童,成人也不应该仅将其中的一些概念提出来普及给孩子。这些概念和定义对孩子理解物理并没有助益。”“幼儿成长到5~6岁时才开始建立基本的守恒概念,学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明白了加减法的真正含义。”郑晓边补充道。
2012 年10 月9 日,我国教育部就为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在描述该年龄段儿童需要达到的目标时提到:应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有研究甚至表明,过早的抽象学习,会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一些在幼儿阶段背诵了很多唐诗和记忆了不少加减乘除口诀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一定表现出数理学习上的优势,有时会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人的成功取决于一生的艰苦努力。‘拔苗助长’的传统古训是值得家长们牢记的。”郑晓边提醒道。
当然,千人千面,智商发展也并非教科书式地呈现在每一个人身上,智力超常或异常聪明的孩子渴望更多知识时,需要有人引导。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参加会议时看到有小学生与科学家讨论《三体》,“讨论的内容甚至涉及物理学的前沿研究,而这些研究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当他们有需要了,就应该有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吴宝俊也并不反对给智力超常的孩子提供更多的知识,“比如让初中的学生接触高中的数学、物理,高中生则学习微积分”。因为,现在的教学材料是以普通儿童和青少年智力发育为标准,特别是数学和物理学科的教材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概念,但恰恰科普书和高一级的教材弥补了这一缺陷。
“当孩子有自己主见的时候,家长们不妨听取他们的意见,由他们来选书,用他们自身的内在驱动力引导阅读可能事半功倍。我认为好的少儿科普图书首先要知识准确,其次要启发思考,再次要有意思、有用、有趣。”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丁丽洁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郑晓边也表示,根据孩子的兴趣购书。如选购音乐、美术方面的书,或与动物有关的童话、科普、故事类图书等,选择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书,使之印象深刻。此外,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特点的书籍,比如幼儿读物应该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才能更好地引导儿童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解释文字正确优美,琅琅上口,句型短而顺,有助于幼儿学好语言。”
至于选择进口书还是原创书籍,吴宝俊认为,没有必要迷信进口,也不必要过多迷信专家。家长要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正确的判断,因材施教方能助力孩子成长。
来源:科学网
编辑:Lixy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电荷的本质是什么?
2. 中国数学竞赛史上最玩命的“赌徒”,用一个字换来五届IMO总分第一
3. 通往化学世界的地图
4. 快转给你的父母,告诉他们辐射的真相!| SciFM Vol.04
5. 关于银河系,竟然还有这样有趣的十个事实!
6. 胆小慎入→_→这或许是夏天你最讨厌的东西 | 线上科学日
7. 刷爆朋友圈的量子计算机,背后究竟蕴含怎样厉害的工作?
8. 中国古代数学只有一个关键字,你知道吗?
9. 甜咸之争放一放,粽子为啥长这样?
10. 可燃冰的自白:五万公里黑不倒 我为人类续一秒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