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致力于打造为兰州大学师生服务的线上平台,做有温度的校园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NU统计  ·  活动预告|寒假调研经验分享会 ·  昨天  
地球资源与地质活动  ·  吉林大学:林君院士-探索地学仪器原始创新·致 ... ·  2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帮推|钢琴奶奶来武大啦,还要讲《黑神话:悟空》? ·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这期推送,川大银杏的含“金”量,相当高! ·  3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这期推送,川大银杏的含“金”量,相当高! ·  3 天前  
小木虫  ·  投资55亿!海洋大学新校区,拟明年竣工 ·  5 天前  
小木虫  ·  投资55亿!海洋大学新校区,拟明年竣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前进吧,尽管笨拙和慢热”——专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白琬晨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4-12-14 21:58

正文


“探索”一词是白琬晨对自己五年大学生活的概括。从最初对专业的一无所知,到可以在复旦治国理政学术论坛上面对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侃侃而谈,从一个EXCEL表格都做得七零八落的办公小白到能够熟练处理各项工作,从一无所知的戏剧新人到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剧比赛中担任编剧。白琬晨一步步地实现了她进入大学前的愿望——尽可能地体验更加多样和丰富的生活。她说,“我一直在努力前进,尽管有时候显得笨拙和慢热。”



“出格”的选择

“你来到马院之后,如果成绩不如你自己所愿怎么办?”这是在转专业面试中白琬晨曾被问到的问题。转专业对于白琬晨来说,是一种比较“出格”的选择。“我一直在过一种比较循规蹈矩的生活,按部就班地走入各个阶段。”而转专业意味着她要降一级,再度成为“大一新生”。在俄语专业成绩尚可,去到新的专业自己是否能适应?离开已经很熟悉的老师同学到底值不值得?转专业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白琬晨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这些担忧,这使得她在第二次专业面试前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想到上公共课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东坡老师在讲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提到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她决定勇敢地迈出自己的步伐,寻找心中热爱。


来到马院的第一个学期,白琬晨深知要想尽快适应新专业的学习,更好地融入新集体,一定要克服“i”人的恐惧,和大家多多交流。为此,她抓住新生入学的契机,尝试了很多办法,如积极参与学院的迎新活动、文艺汇演,帮新生们解答生活问题,持续在新生群“水群”刷“存在感”等等。白琬晨始终相信,无论内心如何恐惧,办法总比困难多。回忆当年笨拙地融入集体的过程时,她说:“其实没有当时想象的那么可怕。”



直面不确定的未来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课堂上王维平教授分享给大家的一句话。王维平教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宝藏老师”,他理论功底深厚,热爱文学创作。在课堂上他从不生硬地讲述哲学思辨问题,而循循善诱,把知识“掰开揉碎了逐条讲解”,同时还能给予学生“文学美”的体验。后来,白琬晨也一直把这句充满哲思与文学美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现实的生活是我不能逃避的事情,那就在这里开始尝试,就在这里直面并投身于不确定的未来。”



抱着这种心态,白琬晨开始了她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非常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宣讲气氛。但刚到马院的白琬晨面对这些机会却觉得非常迷茫,“当时我完全没有方向,不知道如何确定目标和道路,只能随波逐流。”第一次参与宣讲比赛,在精心准备之后白琬晨最后的成绩却比较一般,差强人意。这对于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我感到很挫败,觉得非常丢脸”。反思到自己的宣讲与理论水平不足,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白琬晨并没有越挫越勇,反而有意识地避开了各类宣讲比赛,“我决定在一段时间内放弃这个选择”。


此路不通,白琬晨转而投身科研,积极申报校级创新创业项目。依托学院的“登攀计划”白琬晨开启了自己的科研实践,并选择到了心仪的王维平教授作为导师。“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可以研究什么”她说,但在生活、学习中,白琬晨一直选择做一个“有心人”,每次在上课和看书的时候她都会把自己想到的,或是被老师启发的观点,记录下来,然后到图书馆静静地坐上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把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白琬晨始终认为,做科研训练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思维的活跃”。梳理好的思路如果还有不清楚的部分,白琬晨认为那就“要自信、积极地和老师沟通交流”。在三年的积累下,白琬晨积极尝试学科竞赛,最终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流论坛中荣获二等奖。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马克思主义主义学子的交流中,白琬晨大大开拓了视野,“原来医学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作为马理论学科的研究话题,原来有人在历史方面的研究已经如此深入了。”论坛包容而开放的学术氛围,深深地影响了她,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局限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一定要突破“舒适圈”。



白琬晨决定再次尝试宣讲比赛。但从哪里开始讲呢?“就从身边讲起,从我最熟悉的兰州讲起吧。”时逢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写了一封回信,白琬晨与同学们对于信中提到的学生们在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她们的眼光聚焦到了榆中城中的集美丽乡村、生态农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栖云小镇。在王维平老师、宋涛老师的指导下,她与三位同学的密切合作,创作出了《从栖云小镇看乡村振兴战略的甘肃实践》微思政课,并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在团队合作中,白琬晨直面了自己的优点和短板,“我的优势是比较爱出点子、写稿子,虽然可能写得不太好,但是很有兴趣。短板是我确实很害怕镜头和台下的目光,一上台就很害怕,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克服。”



在不服输中成长

作为一个“i”人,白琬晨最初选择竞选学生干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让自己不再怯场。大一刚开始做团支书的时候,涉及评奖评优的各项工作因为担心自己说得不够完善,每次发通知之前都要自己先捋清楚,然后在备忘录里一遍遍地修改通知内容,确定无误后才会发出去。每次筹备团课都要提前写好稿子,在前一天反复练习才有自信第二天上台给大家讲。尽管如此,她也在工作中出现过纰漏和失误,也被老师批评过。有一次漏掉了老师通知的防诈骗活动的开展通知,班级有位同学当天下午就接到了诈骗电话,幸好同学警惕心高,没有相信。“当时真的吓得一身冷汗”,白琬晨这样说,“当时还在学院团学组织工作,错误也不少,时常怀疑自己不适合做学生工作”。但是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还是选择坚持下去。两年多的学生工作经历让她受益良多,从一个连表格都做得七零八落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组织者。在2023年召开的共青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中,作为学生团委副书记,她与学院团委老师、学院团学工作人员共同筹备,最终使得会议顺利开展。


在谈到如何平衡学业与工作的时候,白琬晨说:“做好规划是必要的,每个月有哪些重要工作要开展,有哪些作业与书籍要完成要阅读必须想清楚。其次是要提高效率,不要磨洋工,要高效率地完成。”两年多的学生工作使她个人综合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离不开各位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与指导。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从中收获了自身的成长,也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共同奋斗的朋友。



觅得“桃花源”

与学生工作、科研实践等主线任务不同,白琬晨加入若水戏剧社的过程有极大的意外成分。从小到大,白琬晨都埋头于学习当中,一直认为自己身上没什么艺术细胞,“我有舞台尴尬症,唱歌五音不全,经常跑调。”原本,白琬晨的生活与艺术创作不会有任何交集,但一个意外,让她走进了小剧场,走进了兰州大学话剧团。


当时正值军训,视野广场会有很多学生组织摆摊宣传,“有个学姐直接把我拉住了,特别热情地问我要不要来试试,让我登记然后来面试”,作为i人的白琬晨难以拒绝学姐的热情,于是登记了面试信息,就这样与戏剧结下了奇妙的缘分。



2021年上半年,学校启动了新校史话剧《大河的源头是冰川》的创排工作,“几乎整个话剧团的人都被调动了起来”。但让白琬晨没想到的是,因为场记做得认真,进入剧场联排阶段时,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郭纬伦导演,选定她和另一位同学成为导演助理。谈到联排的那段时间,白琬晨直呼“不见天日”,有时候早上五六点就要来到排练场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到宿舍。有时候,排练太晚,大家等待宿舍开门时,就一起抬头仰望榆中天空闪烁的繁星。那段时间,白琬晨从早到晚泡在排练场地,每天跟在导演身边,她需要熟悉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换场、每一个道具。“导演非常严格,他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挑错,这就导致我完全顾不到沉浸在剧情中,脑子里完全都是道具、台词、换场和走位是不是正确的。”她甚至感到自己完全被话剧“异化”了。直到最后公演,她终于可以在台下欣赏这份大家共同的成果。“看到演出效果很惊艳,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让她对话剧的理解更加深刻,白琬晨开始涉足剧本写作,并为第五届全国心理情景剧大赛创作了剧本《线》。第一年时,剧本并不完善,仅仅算是一个大纲。老师希望她继续完善剧本,等待次年。之后白琬晨也积极参加到当年话剧团的参赛作品《微笑面具》、及学院参与校赛的作品《镜》、《闹钟》的创排工作中,她获得了许多灵感,并不断地打磨、改进着自己的剧本。


第二年参加全国心理情景剧大赛,老师再次联系了她。这部聚焦亲子关系、自我价值感匮乏及如何摆脱外在束缚、争取自我心灵解放的作品终于得以搬上舞台。而剧本中那个鼓励主角摆脱“爱的捆绑”的关键人物怎样写才有力,才奇妙,也成为了白琬晨与剧组同学们苦恼的问题。一开始白琬晨选定了二次元人物哆啦A梦,但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在与大家的反复沟通中,她决定使用“孙悟空”这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对于中国人来说,孙悟空一直是‘勇敢’‘正义’的代表,当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渴望被倾听、关注到的时候,我们也就能勇敢的摆脱那些不合理的束缚,走向成长。”但想在话剧舞台上,用“孙悟空”作为象征来探讨原生家庭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影响,演员的演绎与灯光音效配合的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这种略显跳脱的叙事方式,谁也不能保证最终的呈现效果。但所幸,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这部《重启•孙悟空》,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对白琬晨来说,话剧是她独特的放松方式。白天学业和各种学生工作非常繁忙,经常会感到非常地焦虑和内耗,但是每当晚上走进芝兰苑三楼小礼堂,她会感觉疲惫一扫而空。戏剧社的人来自各个不同的学院,面对大家没有朋辈压力和学业压力,大家就是为了话剧纯粹为爱发电的一群人。在路灯下讨论剧本,在街边摆“龙门阵”的时候,都是白琬晨美好的大学记忆。“戏剧社是我的桃花源,我在这里躲避压力和焦虑,我在这里生产自由与快乐,我也在这里收获友谊与成长。”白琬晨这样说到。



“当你拥有青春时,你就要认识到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岁月,去听冗长无味的说教,试图弥补无望的失败,或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庸常和低俗。活着!活出你宝贵的内在生命。什么都不要错过,始终去寻找新的感受。”这段话来自《道林·格雷的画像》,白琬晨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朋友圈背景,她认为这与自己对于青春、对于生活的理解高度契合。在她看来,生活中的每次探索都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尽管这些体验有的很失败,尽管自己的姿态有时候略显笨拙,但要永远保持自己的热情,永远要有下一次出发的勇气。“前进吧,哪里有玫瑰,就在哪里跳舞吧!”





*内容来源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 黄盛珈

校对 | 刘一冉

 审核 | 丁家雪  薛莲

主编 | 常桐



向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