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读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 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7 小时前  
冯唐  ·  远离内耗最好的方式:简化一切 ·  5 天前  
冯唐  ·  冯唐五年前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  4 天前  
冯唐  ·  望子成龙,注定是一错再错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未读

这13本书,总有一个写的是你

未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6-03 21:28

正文

[ 本期选书人 ] 未读书探团&新媒体团队 [ 选书类别 ] 书单

春夏之丧,有时候不过是因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好好生活啊。这13本书,可以让你好好生活。





PART 1 未读选书 一周回顾



《亲爱的世界,你好呀》| 文学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小男孩的故事


很多作家写孩子,难免会出现成年人的做作,浸淫世俗中的世故。而真实的孩子并不是那样的!他们有自己最真实的表达和疑惑,为什么不能有孩子自己写的书,告诉大家,什么才是高贵的孩子气呢?这本书就是一个9岁的英国小男孩写给全世界的一封信,真的是把未读君给萌坏了。




《关于人生,我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社科

点击图片可以听作者陈赛聊聊童书里的高级智慧


记者出身的陈赛对童书的本质有着很独到的看法——她认为童书在做跟媒体类似的工作,那就是简化。对于媒体来说,「简化和缩小那些宏达的、复杂的想法」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罪恶,但对童书来说,它们对世界的简化却充满了智慧,因为很多童书作家并不是在用眼睛看世界,而是在用心看。




《轻浮的历史》| 社科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怎样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这本《轻浮的历史》,写的是17世纪到20世纪的法国人生活态度的转变,一开始严谨地生活,思考人生与未来。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艺术画作,与文字对应。这段「轻浮」的历史,读起来真的很轻,也能给生活带来很多启发。





PART 2 未读 · 书探选书第十一期


→你也有想推荐的书?戳这里加入书探群!



[ 推荐人 ]

老李

[ 推荐语 ]

《小说课》记录了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重点分析了蒲松龄的《促织》、莫泊桑的《项链》、鲁迅的《故乡》、海明威的《杀手》、霍金的《时间简史》等。他以一位小说家和阅读者的口吻为大家分析解读这些经典作品中的篇章与结构、逻辑与反逻辑、“大”与“小”、内部的制衡与反制衡等。读完此书,只觉这些年的小说白读了,就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所言,只看到了冰山上面的“八分之一”,而掩埋在冰山下面的“八分之七”完全都被我们所忽视。 看来,以后得好好读小说了!




[ 推荐人 ]

陈雪桃

[ 推荐语 ]

重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再次被作者充满智慧的语言所打动,书中的隐喻、象征及作者的解读,生动而全面地为我们描绘了人生的长度和广度。作者以旅行为喻,用奇幻将人生的种种境遇形象化。

我们都曾是少年,或想着手提三尺剑,立不世功,随着年龄渐长,年少时的梦或许还会出现在失眠的夜里。再往后,大概会出现在讲给孩子们的童话里。也许有人像老水晶商人一样,有梦,又害怕去实现梦想;也许有人像那个希望成为炼金术士的英国人,一路上跌跌撞撞,但最终找到正途。 最终,男孩完成自己的天命,他靠的或许不是幸运,而是内心,是内心生发出的勇气和面对苦难的智慧。




[ 推荐人 ]

Noah

[ 推荐语 ]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七个故事各有其意,这些故事可以说是美国爵士时代的缩影,人物在那个独特的时代下所表现的气质以及所追求的梦幻都那么真实。读者好似跨越了时间的海洋通过文字找到了他们。

阅读菲氏的作品是会有观看众生相的过瘾之感,也会有目睹青春梦想幻灭的悲戚之觉。他的作品一部又一部似乎都在述说同一个主题:青春和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浮华幻梦破灭之后的心碎不是人人都能承受。




[ 推荐人 ]

曾云川

[ 推荐语 ]

该书延续了保罗一贯的宗教与神秘主义色彩,用悲伤而梦幻的咏叹,讲述了女主人公派拉在儿时好友的引导下,渐渐挣脱恐惧和束缚,勇于追求真爱的故事。书中有上帝女性一面的探讨、比利牛斯半岛上圣地和显灵事件的介绍、人们在宗教仪式下受到的灵魂洗礼的描述等等,带领着读者走入一个神圣而神秘的宗教领域。在这个领域里,爱情和宗教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在这个领域里,真爱是一切灵魂的终极追求。




[ 推荐人 ]

endlessnight

[ 推荐语 ]

帕蒂是个rocker也是个诗人。帕蒂将这部作品称作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它漂泊不定,包含了哀悼和希望,凭此我们也不断接近着她人生的重大事件,她生命的核心。

帕蒂活得很老,比她爱的人以及她死去的朋友都要老得多。在她似水的年华里,除了旅行,她会窝在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名为伊诺的咖啡厅里,借着回忆回到过去。 这一路记忆的碎片,旅途的风光,观影阅读的感受,和她的爱人友人一起,构成了她的过去,不可重复的独一无二的过去。

人老到了某种时刻,一切都会变得温柔,帕蒂借着回忆,生命得以永恒。




[ 推荐人 ]

青春年少长生不老

[ 推荐语 ]

作为西方古典学界公认的哲学入门读物,其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与有基础的人们一起探讨哲学理论的作品,更强调于对希腊哲学的普及以及演变的历史,着重于对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并且在之中介绍了各位哲学家的观点和生平,并代入作者个人的思考。总体说来,本书对于认知和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分类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并在探究西方哲学史以及希腊城邦演变也有着不小的帮助。

雨果曾说,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而这个责任就是引导人们运用思考去明白我们因何而存在,人之一生绝不是仅仅为了活着,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并了解自己,无论如今的哲学会被肯定还是推翻,都将是人们通往真理必不可少的道路。




[ 推荐人 ]

七月十二日

[ 推荐语 ]

《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于1986-1989年间旅居欧洲的游记,在这三年间,村上及其妻游历了希腊和意大利等国,村上在罗马的公园里坐着看一对情侣亲吻,观察一名少女笔直挺阔地走路。他去希腊时偏偏错过了最温暖且适合游泳的夏季, 在一个海岛的冬季,他被大雨困在屋子里出不去,潮气逼人,简直无法写作,一派惨象。

放眼望去,村上的这本游记也很无聊嘛,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无聊”,我由此得以窥见某种东西。村上在淡季的海岛上,看李小龙的电影,他与妻坐在一个拥有广阔敞篷顶的电影院里,得以窥见希腊的群星,时常有小孩在打闹,时常有爱打招呼的希腊人大声说话,他与妻坐在正中间,竟也没有什么违和感。他把无聊与超现实消化得那么好,令其存在本身变得模糊,以便他随时可以变成一座希腊的电影院,一座小岛。




[ 推荐人 ]

阿歪

[ 推荐语 ]

搞什么嘛,明明主角是阵内,一本书几乎都是周围人对他的抱怨的视角。阵内闯祸连累了鸭居;认识了永濑,又不停给永濑添麻烦;平日工作的行为又打破同事武藤的道德标准;还要孩子气一样的和优子吵架……这样缺点多得像我一样的人,却成为了主角?刚走进伊坂的这个故事就有些不服气了,这么多缺点,没法定义好人坏人的角色,好像真的是身边的人啊,怎么能在小说里出现?读着读着,反而有些关心阵内了,这家伙总是惹祸呢,进入社会会吃亏的啊!还偷银行的钱!帮不良青年欺负弱小!还帮助罪犯而不是去报警!简直不可理喻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