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清楚的明白,要实现电动化的豪言壮语,就不能忽视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力度最大、市场前景最为可观的国家——中国。而更不能忽视在汽车电动化上已经先走一步的股东“吉利”。
被收购8年后,沃尔沃终于向吉利放下了“身段”。
本周五(8月4日),在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汽车正式成立技术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同时,沃尔沃和吉利汽车、吉利控股入股领克,吉利汽车持50%股份,沃尔沃汽车持30%股份,吉利控股持20%股份。
“李书福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为这一天,他隐忍了8年。”
自媒体公众号建约车评在文章里写道,技术合资公司实现了李书福在吉利控股集团层面上整合包括沃尔沃在内的存量核心技术资源、联合研发新技术、联合采购,进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夙愿。
之所以说是夙愿,因为尽管收购沃尔沃已经长达八年,但为了不出现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的覆辙,吉利一直强调“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
而沃尔沃则像防贼一样防着吉利。建约车评甚至这样写道:对于最敏感的技术共享,双方讳莫如深。哪怕是到2017年的现在,吉利几乎没有向沃尔沃派出一名来自吉利控股或吉利汽车的高管,其谨慎程度可见一斑。
而也是在八年的时间里,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局面,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并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电动化正在成为国际主流趋势,吉利的国际化视野和品牌运作提升有目共睹,其在电动车领域也有一定的积累,而沃尔沃的确也需要一些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吉利和沃尔沃合作的深化也就不难理解,李书福实现了他的夙愿,沃尔沃似乎也在此合作中推动它电动化战略。根据技术合资公司的战略,吉利和沃尔沃将共同开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技术。
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 沃尔沃官方宣布,自2019年开始,将只生产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标志着沃尔沃汽车将成为首个全面采用电气化技术的豪华汽车制造商,电气化技术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
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表示:“这一举措标志着纯内燃机时代的终结,并将助力沃尔沃汽车实现截至2025年售出100万辆电气化汽车的承诺。”
沃尔沃清楚的明白,要实现电动化的豪言壮语,就不能忽视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力度最大、市场前景最为可观的国家——中国。而更不能忽视在汽车电动化上已经先走一步的股东“吉利”。
多为业内人士向高工锂电分析指出,与吉利的深度融合后,沃尔沃很快会拥有纯电动汽车平台技术。2019年,抛弃纯燃油车不是开玩笑。如果豪华车市场快速被拖进纯电动和ADAS时代,沃尔沃在自动驾驶以及吉利在纯电动方面的积累将很可能实现聚变,帮助沃尔沃快速抢占电动化及智能化高地。
来看本周锂电大事~
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化趋势提速,产业供应链向其围拢的态势也在急剧发酵。GGII分析认为,2017上半年动力电池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未来2-3年的动力电池竞争格局依然会发生变化。但是产业整体集中化程度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与之相对应的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巨头之间的深度合作在越来越紧密,市场梯队争夺战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同时,动力电池行业的集中化也正在刺激锂电设备企业新一轮的业绩增长。当前,锂电设备行业的业绩增长正在由产能扩张受益向产业集中化受益转变。
那么新晋动力电池玩家如何跻身当前的产业格局,国产零部件、锂电设备又该如何进入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供应链。在“第十届高工锂电产业高峰论坛”上,安驰科技首席技术官谢佳、科列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志茹、时代高科董事长田汉溶、华数锦明总经理申灿、镭煜科技研发制造中心经理龙国斌、光宇睿芯总经理刘建朝、辉龙电热销售总监孙春杰围绕如何成为核心供应商展开了分享。
戳此查看《动力电池供应链升维 安驰/科列/时代高科等企业如何备战?》
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已超过150家,但是能够进入整车供应链并规模性出货的企业却并不多。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比克电池、沃特玛等前十家电池企业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高达69.8%,下半年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市场高度集中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牢牢占据一线梯队的位置,未来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但二三线梯队的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在未来2-3年将发生较大变化,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加速。
例如,在当前配套车型进入推荐目录的电池企业中,出现了大批新兴电池企业,甚至还出现了AESC、LG化学、三洋能源等国外电池企业。未来不排除三星SDI、松下等国际电池巨头杀入获得补贴,这表明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将与外资品牌电池的直接竞争即将到来,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制造成本、性价比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受到挑战。
戳此查看《动力电池市场进入爆发期 前十家企业出货量占比超7成》
GGII分析认为,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提升将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中小电池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电池产能大量释放,下游车厂要求电池价格大幅下降及材料涨价挤压,电池企业利润空间将受到压缩。部分电池企业迫于生存压力或将主动转型低速车、电动自行车和小型储能领域。
在锂电行业兼并购火热的情况下,一家原本能将动力电池优质标的纳入囊中的上市公司却选择了放弃。
奥特佳(002239)近日公告称,公司原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现经与主要交易对方协商,一致同意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向证监会申请撤回文件。
对于终止的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原因,奥特佳表示,近期资本市场、政策及环境的出现变化,若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难以达到各方原有的预期。
高工锂电分析认为,奥特佳放弃收购海四达电源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这包括募集资金金额、新能源政策波动、标的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发展情况、业绩对赌承诺等。
第一,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及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行为按新规执行。第二,担忧新能源政策再次出现调整。第三,业绩对赌失败风险高。第四,标的公司估值偏低双方未谈拢。第五,标的公司或将独立IPO。
戳此查看《奥特佳终止收购海四达背后 上市公司拉响跨界风险警报》
当前,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在扩展,技术路线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依旧是横亘在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难题。
在乘用车领域,乘用车作为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大的增量市场,被认为“得乘用车者得天下”。但是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普遍存在的痛点是:1、开发难度巨大;2、难以进入主流乘用车企的供应体系。
在客车领域,由于新能源客车需求定制化特性明显,往往一个车型的产销仅有数百辆,因此从增长空间来看,未来客车市场将维持小幅增长或者说是持平,甚至有可能出现小幅下降。
在物流车领域,物流行业呈现电动化趋势,大型电商物流平台纷纷加码,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会迎来较大增量。但是纯电动物流车产业链还面临着“3万公里行驶里程”、降成本等考验。而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在成本利益压缩下,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景象。
值此大背景下,车企又会根据自身定位选择怎样的动力电池?在“第十届高工锂电产业高峰论坛”上,奇瑞新能源副总经理倪绍勇、合众新能源动力系统技术总监孙玉玲、苏州金龙新能源研究所工程师张建利、陕西通家总经理王玉民分别站在乘用车、客车和物流车终端的角度,阐述了新一轮竞争态势下,终端车企对动力电池的诉求。
戳此查看《新一轮扩产周期下 听奇瑞/苏州金龙/陕西通家对动力电池的抉择》
圆柱/软包/方形诸侯争霸 看普莱德/微宏动力/天劲如何抉择?
在电动车实际应用上,由于软包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提升程度高、容量大、内阻小、重量轻等优势,通用、现代、福特、沃尔沃、戴姆勒、北汽、上汽、奇瑞、上海通用、长安、等海内外车企都已发布多款配套软包动力电池车型。
高工锂电调研发现,今年以来,软包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甚至超过160wh/kg的企业已超15家。
同时,方形动力电池仍牢牢占据着市场第一的宝座。在保障电芯安全性的功能上,方形电池在当前市场依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正是依靠着主打方形动力电池产品,国内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6年时间内,创造出估值超800亿元的商业奇迹。
而圆柱型锂电池则以生产工艺成熟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产品型号涵盖14650、17490、18650、21700、26500等,且电池产品良率及电池组的一致性较高。目前中、日、韩等都有较为成熟的圆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如松下、三星等。此外,世界公认的一流电动汽车制造企业特斯拉,正是18650、21700电池在生产和后端使用方面的风潮引领者。
未来,电池企业究竟将在3种技术路线中做何选择?为此,7月29日,在第十届高工锂电产业高峰论坛上,高工产业研究院董事长张小飞博士与普莱德副总裁张仁柏、微宏动力副总裁仝志明、天劲股份CTO王强、今天国际第二事业部总经理游宏杰、苏达汇诚技术总监晁承鹏塔进行了深度探讨。
戳此查看《圆柱/软包/方形诸侯争霸 看普莱德/微宏动力/天劲如何抉择?》
7月31日,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第七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此批目录共有282款新能源车入选。其中,新能源客车有153款,占比达到54.3%;新能源专用车有88款,占比31.2%;新能源乘用车有41款,占比14.5%。
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发布7批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178户企业的2265个新能源车型。从前七批推荐目录来看,不管是哪种技术路线,当前国产动力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相比去年都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从此前的100wh/kg以下提升到155wh/kg以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达到130wh/kg也将成为一种常态。而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20wh/kg以上也没有太大的难度,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也在持续提升。
在补贴金额与系统能量密度挂钩的倒逼之下,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基本上都在通过改进材料性能、做大壳体尺寸和轻量化处理等方式提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这表明国产动力电池的品质已经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戳此查看《新兴造车势力云度入围 第七批推荐目录动力电池配套解析》
在7月28日-29日由高工锂电主办的“第十届高工锂电产业高峰论坛”上,安驰科技首席技术官谢佳在演讲中表示,电池需要“高大上”,高是高安全、高比能、高倍率;大是指大单体、大模组;上是指上年纪、长寿命。整体而言,电芯发展是逐步做大的方向,而模组和pack将会向更加紧凑的方向发展。
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芳博士也指出,自从新的补贴标准执行后,企业的电池能量密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达到1-1.2倍补贴系数的电池产品占到绝大部分,这同时也意味着有两点值得行业思考:一是政策在制定补贴标准时是否存在过低;二是现有的测试方法是否值得进一步探讨商榷。
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普遍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此前国家制定的与补贴金额挂钩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指标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届时,国内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层对比,阶梯竞争状态愈发明显。
以上就是本周大事,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