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规章制度出台之后,为了更好的执行,都会允许相关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些更具体的规定。
恰如军报所言,
一线带兵人都知道规定的重要性,正是方方面面的规定确保部队各项工作有序运行。
在各个单位制定具体规定的过程中,也会衍生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
关于规定的制定、出台和施行,军报《基层传真》版面,邀请了
东部战区空军某部政委李高迅,与大伙进行了交流。
李政委说,
贯彻依法治军战略,落实到基层部队,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依规办事。
所以,无论
出台规定、还是细化规定
,都应该体现出
科学性
和
合理性
。
依规,依规,得先有规定,而且得有合理、科学的规定,这样才能把好事儿办好。
李政委提到,
工作几十年,单位换了六七个,我每到一个新单位,首先要看且花工夫看的,就是这个单位的各种规定。
看一支部队的建设水平,大伙熟悉的是“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只是一个
基本的视角。
按照李政委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
进单位看规定,是一个新的视角!
他说:
一个
单位的建设水平怎么样,一线带兵人的能力素质如何,机关对待基层是什么态度
等等,
都能从规定里反映出来。
李政委任职政治委员不到1年的时间里,
部队党委否决了多个准备出台的新规定,并取消或者修改完善了一些老规定。
他抱持的观点是,
如果一个
规定的可行性差
,光凭这一条就可以对这个规定实行
“一票否决”。
上一句,提到了“可行性差、一票否决”,听着就感觉很霸气!
他认为,
出台规定就是为了执行,如果可行性差还强行出台,那
不成了为出台规定而出台规定?其结果必然导致这个规定流于一纸空文。
所以,前面提到的否决、取消或者完善的规定,其共性问题就是可行性比较差。
基层单位如果搞规定的话,那肯定是为了执行,而不是在指导谁了,就是要落实、落地的。
开头就提到,李政委对规定的期许是两点:科学与合理。
汽车连一名驾驶员在驻地出车执行任务,由于油表出现故障,使驾驶员对油箱剩余油量产生误判,没有及时加油,最终导致车辆在半路抛锚。
按常理,此时在地方加油站加油肯定更为便捷;
但部队有自己的加油站,此前出台了一条规定,
明确军车在驻地市区范围内不能去地方加油站加油。
无
奈之下,驾驶员只好打车回单位,再开另外一辆车把油运过去,费时费力又费钱。
不过,
这有一定道理的规定,没有考虑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就容易搞出滑稽的事儿来!
李政委说,
在过去的任职经历中,类似的滑稽事、不合理规定,碰到过不少。
其实,从法律的角度去看,
很多法条规定都是
有原则就有例外、有常态就有变态。
我们的部队在制定一些具体规定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一般和例外的关系。
当前,部队制定规定,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
现在全军性的政策制度规定已经出台了非常多,基本涵盖了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所以,
某一个基层单位如果再制订出台新的规定,肯定是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细化和补充,
这也最
能检验一级组织和一线带兵人的智慧。
规定制定者、审核把关者,到底水平如何,考虑问题是不是全面,是否具备
乏系统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都可以从制定的规定中窥探出来!
若如此,还好弄。毕竟,能力素质会逐步提升,出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正。
但是,
制订出台规定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夹带私货”、暗存私心。
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有些部队领导在制定规定的时候,脱离实际、过于严苛。
为什么敢搞这样的规定?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些规定是写给基层官兵的,不是写给自己的。
用李政委的话说,
有些部队领导想方设法把自己“摘”出去。
这样的话,如果出现问题,就可以把规定搬出来当挡箭牌,说我们
制订出台了这么严的规定,是基层官兵违反了、没有落实好,不是我们没想到、没要求到。
说到这里,不妨多说几句,当前,确实是
有个别领导抱持着李政委点出的这种心态——
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下属有什么合理需求,都觉得人家是想法太多;官兵想要离家近点,就是不考虑单位的事儿。
殊不知,某些领导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事儿,至于部属的事儿,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对于部属的困难,从来都是莫不关系、高高挂起!
李政委提到,
主要表现形式是某一个规定或规定的某一条
脱离实际、过于严苛
,
以致基层官兵根本无法百分百落实,或者一旦落实了就无法有效开展正常工作。
你要么落实规定去、工作就没法干了,你要么就干工作、但是落实不了规定!
可是,有些规定恐怕还会搞出一些问题来。说道底,就是严而无度、严而失据,过犹不及了!
安装在高处的某个监控摄像头出现故障需要维修,但现有的梯子达不到高度要求,
(某干部)他们便申请使用高空作业车,
但领导按照当时的规定,以影响人身安全为由拒绝签字。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去找木料,自己动手给梯子加高。
这其实还是前面提到的问题,有些规定,只考虑到一般的情况,没有考虑到特殊的缘由。